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案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

文档属性

名称 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案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6-28 10: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案例】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材分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出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中国民歌中的三种重要体裁,是初中生有必要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基本内容。在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下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小调两种体裁,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山歌是中国民歌中的核心体裁之一,也是中国民歌中最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一种体裁。从山歌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歌者强烈的爱憎和对生活鲜明的态度。“山野放歌”单元学习对于加深中学生对中国民歌的体验和认识有着重要作用。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2/4拍,节奏自由,五声羽调式,属于非方整性的“四句头”结构。整首歌曲给人以畅快、明亮、豪迈之感,其风格醇厚,山野气息十足。歌曲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歌曲以引腔“哎呀嘞哎”开头,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以感叹语来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方式,强化了山歌的抒咏性,更是兴国山歌特有的一种标志。歌曲中运用ldr三音列,倚音、波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能表述歌曲的情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参与意识、有探索意愿,但在表现方面,主动性还有待加强,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课设计多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完成对歌曲的学习,感知歌曲风格与情绪。
【教学分析】
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通过合理科学的学习环节,学唱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民歌体裁之一山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山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突破】
本课从中国民歌体裁入手,通过回顾七年级上册、下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单元中劳动号子和小调的相关知识,听辨歌曲体裁,不仅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也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民歌学习经验,加深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在歌曲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客家方言,引导学生想象山路崎岖陡峭,唱出山里人的辛劳、豪气和胆魄,身临其境设计演唱方式,了解兴国山歌文化等,让学生感受由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色彩斑斓的民歌文化,领略兴国山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2.艺术表现: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参与、体验,有韵味地演唱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或与他人合作对唱表现歌曲。
3.创意实践: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或有设计地表现歌曲。
4.文化理解:了解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难点:唱好开腔调“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风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累积了不少有关民歌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中国民歌三大主要体裁?
现在,让我们来听两首歌曲片段,说一说歌曲的名字,以及它的体裁。分别聆听《军民大生产》、《无锡景》。
师:歌曲叫什么名字 属于什么体裁 (劳动号子、小调)
大家有答案了吗?谁来说一说?简单复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师:回顾了中国民歌中劳动号子、小调,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歌另一种体裁——山歌。
【设计意图】回顾中国民歌的主要体裁,通过已学知识劳动号子、小调及歌曲片段导入,使学生回忆劳动号子具有很强的律动性,小调婉转清丽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打支山歌过横排》与劳动号子、小调不同的风格特点,为山歌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习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
(一)初听,感受歌曲风格特点
首先,聆听一首江西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感受歌曲风格特点:山歌的风格与劳动号子、小调有什么不同。这里“打支山歌”的意思是唱支山歌,“横排”指的是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我们一起安静聆听。
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民歌不像劳动号子那样具有鲜明的律动,也不同于小调的婉转清丽。通过聆听和观察乐谱,我们发现有很多装饰音,延长音、倚音记号。
(二)认识山歌
1.山歌:指在山间野外从事劳动的人们抒发感情即兴编创的民歌。我国山歌丰富多彩、分布很广,其节奏大多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
我国幅员辽阔,山歌分布很广,不同地区的山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在我国南方地区,经常会有冠以地名之称的山歌类型。
2.兴国山歌
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江西民歌就属于山歌中的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兴国山歌流传很广,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复听,思考:哪些字的发音与普通话不同?
发现了吗?在刚才体验歌曲学唱中,个别字音与普通话发音不一样。这首兴国山歌原本是用客家话演唱的,客家话我们平常接触很少,为了便于学习,我们仅选择了个别典型而简单的字词来体验。横(wang)、崖(ai)、鞋(hai)
【设计意图】感受歌词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因此在学唱之前先欣赏歌词,从歌词入手有利于提高学唱效率。
(四)第三次聆听,哪句印象深刻?乐句划分,观察谱面,装饰音。
(五)学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民歌的学唱更多的是口传心授,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学唱歌曲,并请你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
1.引腔
①发声练习
我们唱山歌呀,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用腹部的力量,可以模仿山里人挑担子的感觉,向下运气,唱“哎”。
发声时力量用在上牙上,抬上腭,模仿咬苹果的状态,唱“呀”。歌唱中口型张合时,要保持内口的张开,后咽壁直立,位置统一,气息通畅,唱“嘞”。
②师范唱
最后一个音加了一个装饰音——倚音,演唱时要求快速而准确。学唱一,歌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
③提醒学生演唱状态,坐姿,引导正确的发声(气息饱满,用力均匀,高音要有支持感,身体放松。“哎呀嘞哎”元音ai a ei a 从开口音——闭口音——开口音状态。力量着重在大牙上,模仿咬苹果的状态,运气可以模仿山里人挑担时力量下沉的感觉)。
④学唱二,思考:引腔的作用
一种以感叹语来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方式,大家想象一下,这就好比你在这个山头跟对面另一个山头的人对歌,你要告诉对方你要开始歌唱了,你得提前跟人家打一声招呼。这也是兴国山歌特有的一种标志。
2.学唱第一、二乐句。
①区别两个乐句的节奏。
×× ×× 丨×× ×丨试着走一走,和生活中什么节奏相似?(在起伏的山间小路上行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乐句就是整体把握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通过问题指向帮助学生发现乐句特点,逐步完成从生活经验到音乐经验的转化过程。
对比第一句和第二句开头的不同,练习后半拍起节奏。
②思考:这两句的旋律有哪些音构成?
发现了吗?这两句的旋律是由哪些音构成的呢?学唱第一段歌词,起始音、速度,沉稳有力、紧凑有流动感。
学唱第二段歌词,起始音、速度。
3.学唱第三乐句
请你关注这一句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又该怎么来演唱呢?(前倚音、波音121,和倚音一样,同样要求唱得迅速而准确)旋律骨干音还是ldr。
4.第四乐句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骨干音
仍然是ldr三个音构成。
学唱1、2段歌词 起始音、速度。
5.小结:除引腔外,四个乐句的骨干音都是由612这三个音构成。
(六)完整演唱歌曲。
(七)处理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山路崎岖陡峭,不仅要走远路还要走夜路,除了要唱出山里人的辛劳,还要唱出他们的豪气和胆魄!
(八)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环节
总结兴国山歌的特点。
歌曲以“哎呀嘞哎”开腔,旋律起伏较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且常由三音列612构成。非方整性“四句头”结构。
【设计意图】领略中国民歌的魅力,感受由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色彩斑斓的民歌文化。
四、小组活动
(一)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或以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二)小组展示。
五、课堂检测
听音频,选择哪首歌曲属于兴国山歌?
A《上去高山望平川》 B 《苏区干部好作风》
六、结语
了解中国民歌中山歌体裁及音乐特点,感受山歌的独特魅力,学唱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感受兴国山歌悠扬绵长的音乐特征。中国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新民歌的创作源泉。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爱我国的民歌,以后有能力将她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她枝繁叶茂、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