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式(mú) 探索(suǒ) 孜孜不倦(zì)
B.汲取(xí) 儒家(rǔ) 根深底固(dì)
C.埋没(mò) 关键(jiàn) 不言而谕(yù)
D.肇事(zhào) 彷徨(páng) 格物致知(zhì)
2.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②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A.不但 而且 支配 B.因为 所以 支配
C.由于 因此 支派 D.不但 而且 支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5.《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教育要重视实践。下列观点与作者的这一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
A.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B.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C.为了能够作真实和正确的判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摆脱任何成见和偏执的束缚。 ——罗蒙诺索夫
D.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的一颗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歌德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 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中的《 》篇。
(3)宋代朱熹抽取《 》中的《 》《中庸》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7.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探讨 毅 力 不知所措
jiǎn 讨 páng 徨 jī 变
三、语言表达
8.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诺贝尔奖,九年级(2)班准备出一期题为“诺贝尔奖与我们”的专题板报,板报设立二个栏目。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第一个栏目中,你要向同学们概述诺贝尔奖的性质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请依据以下材料,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留下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增设经济)等5种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1901年,诺贝尔奖正式颁发。一百多年来,几十个国家的近千名学者与科学家相继获此荣誉。得奖者中,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8位华裔科学家,还有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2)宣传委员准备根据以下材料,为第二个栏目拟写一个标题,他写了前一句,请你补出后一句。(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点是:①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②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③具有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材料二:中国孩子认为自己有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栏目标题:展开想象翅膀,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初学者”心态
康岩
①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名参与者说:“带回的月壤钻取样品是我们献给祖国的最浪漫礼物。探索更深更远的浩瀚太空,航天人永不止步。”前所未有的成功,永不止步的追求,折射出中国航天人的“初学者”心态。
②所谓“初学者”心态,是不因为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为一时的平凡而碌碌无为,而是像新人入门一样,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和乐观开放的心胸,始终以新鲜感接纳新事物。懂得积蓄和保持这种“新”,就是涵养“初学者”心态。
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就是一位热衷于研究新学问的科技工作者。从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到发明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再到创立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他常年专注于突破技术瓶颈,先后三次摘得国家科技大奖一等奖。在他看来,“科研就是要做别人没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超越意识,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好奇心是求取新知的动力源,不知足是再创佳绩的助推器。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敢于探索未知,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不关门、不封闭的态度。
④自满则败,自矜则愚。一个人毕竟耳目有限、思虑难周,听多了赞美夸奖之词、顺耳中听之语,就会难接受那些直接坦诚的谔谔之言。不摆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打官腔耐心向基层问计,有助于匡正谬误,兼听广听,聚合人心和力量。焦裕禄说:“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拿出勤勉务实的态度、襟怀坦荡的风度和海纳百川的气度。
⑤“初学者”心态是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心态。许多时候,“经验主义”可能麻痹开拓进取的雄心,“惯性思维”可能束缚创新创业的手脚。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只有把每一次实践作为全新的开始,才能不断闯新路、创新绩。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避免沦为落伍者,主动走出“舒适区”,摆脱“路径依赖”,以积极求变来顺势应变,靠守正创新来行稳致远。
⑥能欣赏到最美风景的人,一定是那些驰而不息的实干者。用“初学者”心态面对工作事业,定能不断进步,收获一个又一个成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了中国航天人的话,意在证明心态对于事业成功具有巨大作用。
B.第②段阐释了“初学者”心态的内涵,并点明了何谓涵养“初学者”心态。
C.第④段列举焦裕禄向群众请教的事例,意在证明涵养“初学者”心态的意义。
D.第③至⑤段先后论述“初学者”需要求取新知、积极求变和虚心务实的态度。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证思路。
(4)以下是《光明日报》记者对吴文俊院士的采访片段,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吴文俊院士是怎样涵养“初学者”心态的。
记 者:我听说您年近六十岁还从头开始学计算机语言,成为中国最早使用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吴文俊:是的,我总是告诉自己要从“零”开始,科学是这样的,你不能停,要不然就出不了什么成果。科研是永远都做不完的。
10.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加粗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6)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有误,“模式”中的“模”的正确读音是“mó”,“孜孜不倦”中的“孜”的正确读音是
“zī”
B.有误,“汲取”中的“汲”的正确读音是“jí”,“根深底固”的正确书写是“根深蒂固”。
C.有误,“不言而谕”的正确书写是“不言而喻”。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错别字,“豪无选择”的“豪”应为“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分析: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由于···因此··表示因果关系。支配:起控制或引导的作用。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实践出真知”强调实践的作用。它只讲了“学”与“思”的关系,并没有讲到“学”与“实践”的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5.【答案】C
【解析】【分析】AB.两项强调只模仿是不对的。
C.正确。
D.项强调的是大胆的见解(即理论)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6.【答案】(1)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
(2)礼记;大学
(3)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解析】【分析】⑴首先,第一个空格要填写的是作者的姓名。根据文学常识,我们知道《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丁肇中。丁肇中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其次,第二个空格需要填写的是丁肇中的专业领域。丁肇中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他对于J粒子的发现,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第三个空格需要填写的是丁肇中所获得的奖项。丁肇中因为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对他科学成就的极高认可。
⑵首先,“格物”和“致知”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们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探索事物本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或过程。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特别是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次,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X》中的《Y》篇。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了解,我们知道“格物致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这部经典中,而具体出自其中的《大学》篇。《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它详细阐述了儒家关于人的修养、学问以及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大学》中,“格物”和“致知”被用作修养身心、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⑶首先,朱熹是宋代的著名儒家学者,他对于儒家经典的整理与注解有着重大贡献。朱熹抽取并汇编了四部儒家经典,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四书”。其次,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四书”中的其中两部来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礼仪制度和儒家思想。其中,《大学》一篇被朱熹选中,成为了“四书”之一。然后,除了《大学》和《中庸》这两篇来自《礼记》外,朱熹还选取了另外两部著作,即《论语》和《孟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则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故答案为:⑴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
⑵ 礼记 ; 大学。
⑶ 礼记 ;大学; 论语 ; 孟子 。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tǎo;yì;cuò;检;彷;激
【解析】【分析】探讨:[ tàn tǎo ]研究讨论。
毅力: [yì lì] 1.坚强、持久的意志。 2.决断力。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
检讨:[ jiǎn tǎo ]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作自我批评。
彷徨:[ páng huáng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激变:[ jī biàn ]急剧变化。
故答案为:tǎo;yì;cuò;检;彷;激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8.【答案】(1)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科学及文学、和平、经济等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奖项。一百多年来,我国只有2人获此殊荣。
(2)点亮创新火炬(或:高举创新旗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根据题干内容可以得知,该文段是对诺贝尔奖的性质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的一个概述,所以主要从文中提取有关文字即可。如性质方面: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科学及文学、和平、经济等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奖项;获奖得主方面:一百多年来,我国只有2人获此殊荣。(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十分重要的创新精神、想象力在中国孩子身上十分缺乏,所以标题应围绕“创新”“想象力”等内容回答,同时要注意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故答案为:⑴ 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科学及文学、和平、经济等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奖项。一百多年来,我国只有2人获此殊荣。 ⑵ 点亮创新火炬(或:高举创新旗帜)
【点评】⑴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⑵ 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9.【答案】(1)B
(2)涵养“初学者”心态,能使事业取得成功。
(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首先列举了王泽山院士的事迹和成就,再引用他对科研创新的认识,最后得出“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敢于探索未知,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不关门、不封闭的态度”的观点。
(4)示例: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始终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接纳的态度,主动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吴文俊院士始终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在年近六十岁时还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解析】【分析】(1)A.“第①段引用了中国航天人的话,意在证明心态对于事业成功具有巨大作用。”但根据原文,第一段引用中国航天人的话,主要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初学者”心态的论述,而并非直接证明心态对事业成功的作用。因此,A选项的解读并不准确。
B.“第②段阐释了‘初学者’心态的内涵,并点明了何谓涵养‘初学者’心态。”这是符合原文的。第二段中,作者详细解释了“初学者”心态是指“面对事情、面对难题时永远保持的一种心态”,并阐述了涵养这种心态的含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第④段列举焦裕禄向群众请教的事例,意在证明涵养‘初学者’心态的意义。”然而,第四段中举焦裕禄的例子,更多的是为了强调初学者心态中的虚心务实,而非全面证明涵养初学者心态的意义。因此,C选项的解读略显片面。
D.“第③至⑤段先后论述‘初学者’需要求取新知、积极求变和虚心务实的态度。”但原文中,第三段主要讲求取新知,第四段强调虚心务实,而第五段虽然谈到了变与不变的问题,但并未明确说明初学者需要积极求变。(2)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理解概括。标题“涵养‘初学者’心态”是文章论述的话题,文章从三个角度来阐释“初学者”的内涵,结尾句子“用‘初学者’心态面对工作事业,定能不断进步,收获一个又一个成功”(3)首先,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或事实来支持或证明某个观点或论点的方法。在本段中,作者通过列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的事迹和成就,以实例来支撑和证明涵养“初学者”心态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列举实例:作者首先列举了王泽山院士的多个科研成就,包括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关键技术、发明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创立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等,以及他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一等奖的荣誉。这些实例旨在展现王泽山作为一位热衷于研究新学问的科技工作者的形象。引用观点:接着,作者引用了王泽山院士本人的话,即“科研就是要做别人没解决的问题”和“一定要有超越意识,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观点进一步阐释了王泽山在科研中所秉持的初心和追求,也体现了涵养“初学者”心态的核心要义。得出结论:最后,作者基于上述实例和观点,得出了结论:“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敢于探索未知,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不关门、不封闭的态度。”这个结论是对前文论证的总结,也是对涵养“初学者”心态意义的深化和拓展。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吴文俊的话“我总是告诉自己要从‘零’开始,科学是这样的,你不能停,要不然就出不了什么成果。科研是永远都做不完的”,可知吴文俊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始终以新鲜感接纳新事物,懂得积蓄和保持这种“新”,年近六十岁还从头开始学计算机语言,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不关门、不封闭的态度,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故答案为:(1)B(2)涵养“初学者”心态,能使事业取得成功。(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首先列举了王泽山院士的事迹和成就,再引用他对科研创新的认识,最后得出“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要敢于探索未知,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不关门、不封闭的态度”的观点。(4)示例:涵养“初学者”心态,就是始终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接纳的态度,主动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吴文俊院士始终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在年近六十岁时还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0.【答案】(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4)例证法、道理论证
(5)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6)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提取信息。根据第二段“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可知错误是什么;“格”在此句中是探索意思。(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章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阐述了道理是道理论证。(5)这道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说说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说删去后的变化,最后指出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6)本题考查依据文本内容拓展能力。结合学习的实际来谈自己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1)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 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4) 例证法、道理论证 (5)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6)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点评】(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5)本题考查理解议论文语言的能力。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词语的意思,再比较删去之后有什么变化,最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6)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