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礼记》二则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虽有嘉肴(yáo) 兑(yuè)命
B.不知其旨(zhǐ)也 教学相长(zhǎng)也
C.自反(fǎn) 弗(fú)食
D.选贤与(yǔ)能 讲信修睦(mù)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矜、寡、孤、独 人不独亲其亲
C.男有分 长约八分有奇
D.是谓大同 此之谓大丈夫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壮有所用 D.不独子其子
6.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二、填空题
7.《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相传此书的编定者是 (朝代)经学家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集中体现了先秦 (流派)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8.给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 相长 兑 命 学 学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义。
①大道之行也
古义:
今义:宽阔的路
②女有归 古义: 今义:归来,归属
③矜、寡、孤、独
古义:
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小偷,窃贼
⑤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 今义:窗
10.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不独子其子
(3)使老有所终
(4)壮有所用
(5)幼有所长
(6)谋闭而不兴
1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2)矜、寡、孤、独、废疾者
12.重点词语解释。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
(4)不独子其子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男有分
(7)女有归
(8)货恶其弃于地也
(9)是故谋闭而不兴
(10)盗窃乱贼而不作
(11)故外户而不闭
13.【素养拓展练】请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两句,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的横线上。
①宗传后稷家声远 ②忠厚传家远 ③互谅互帮邻里温馨 ④德勤孝义传家宝 ⑤学绍濂溪道脉长 ⑥诗书继世长
《礼记·乐记》里说:“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风,有“ , ”“克勤克俭”等优良家风家训流传至今,也有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警示世人。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三、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四、语言表达
16.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学习本文后,应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下面请围绕“人生”谈感想,字数在300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学学半 。
③而或不达于事 ④舍问,其奚决焉 。
18.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0.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
②说说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女有归 ②以养人之欲 。
2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
2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选贤与(yǔ)能 ——(j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划分有误,这句话意思是: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所以根据句意可划分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培养语感,根据句意,结合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来划分。注意本题中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3.【答案】D
【解析】【分析】A选项中的"讲信修睦"中的"修"意思是"培养、使美好",而"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的"修"是"长"的意思。两者的意思不同。
B选项里,"矜、寡、孤、独"这四个词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四类人,即老而无妻的人、寡妇、孤儿和独居的老人。而"人不独亲其亲"中的"独"是副词,意思是"仅仅、只"。这两者的词性和用法都不相同。
C选项中的"男有分"的"分"是指"职责、职守",是一个名词。而"长约八分有奇"中的"分"是长度的单位,意思是"寸"的十分之一,是一个量词。两者的意思和用法也不同。
D选项中的“是谓大同”和“此之谓大丈夫”两个句子中的“之”都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或概念。两者的用法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答案】A
【解析】【分析】B.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C.“壮”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D.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背诵文章、识记语句的能力。D.课文原文为“弗学”。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能够熟记文章内容就能轻易判断出对错,同时要注意原文的书写。
7.【答案】西汉;戴圣;儒家
【解析】【分析】《礼记》: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等内容。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伦理观念具有重要价值。编定者:据史书记载,《礼记》的编定者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戴圣。戴圣是西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和礼学家,他对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最终编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礼记》。先秦时期:这是指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个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流派:先秦时期的学术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流派在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方面各有特色,其中儒家的影响最为深远。**《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故答案为:西汉;戴圣;儒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yáo;zhǎng;duì;xué
【解析】【分析】嘉肴:"嘉"指的是美好、优秀,"肴"指的是食物。所以"嘉肴"意指美味的食物,也可以引申为有价值的知识或经验。相长:"相"指互相,"长"在这里意为促进、增长。所以"相长"意指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兑命:"兑"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通"说",意思为"悦"。"兑命"通常被理解为顺应天命或愉悦地接受命运。学学半:"学学"即"教学相长"中的"学","半"表示一半。整句话的意思是,教学别人,自己也能收获一半的知识。这也是强调了教育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故答案为:yáo ;zhǎng ;duì ;xué 。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9.【答案】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女子出嫁;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害人;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是指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最常见的例子是去。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此类词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故答案为:(1)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女子出嫁
(3)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4)害人
(5)门
【点评】古今异义的改变表现在和诺方面,如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转移,褒贬含义,感彩等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10.【答案】(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亲
(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3)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形容
(4)词用作名词,中年人
(5)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6)动词作名词,图谋之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1)翻译:因此,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来亲爱。(2)翻译:也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来疼爱。(3)翻译:使老年人能够有善终。(4)翻译:使壮年人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5)翻译:使幼童能够受到良好的抚养和成长。(6)翻译:奸邪之谋因此得以杜绝,而不会发生。
故答案为:(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亲(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3)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形容(4)词用作名词,中年人(5)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6)动词作名词,图谋之心。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1.【答案】(1)同“举”,推举。
(2)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1)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能力的人。(2)翻译:老而无妻的人、寡妇、孤儿、独居的老人、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故答案为:同“举”,推举。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12.【答案】(1)指品德高尚;同“举”,指才干出众
(2)培养
(3)动词,以 亲;父母
(4)动词,以 为子;子女
(5)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供养
(6)职分,职守
(7)女子出嫁
(8)厌恶
(9)图谋之心
(10)作乱害人;兴起
(11)从外面把门带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1)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能力的人。(2)翻译: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3)翻译: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4)翻译: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5)翻译:老而无妻的人、寡妇、孤儿、独居的老人、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6)翻译:男子有他的职业和职守。(7)翻译:女子有她的归宿。(8)翻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9)翻译:因此奸邪之谋就会杜绝,而不会发生。(10)翻译: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11)翻译: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
故答案为:指品德高尚;同“举”,指才干出众(2)培养(3)动词,以 亲;父母(4)动词,以 为子;子女(5)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供养(6)职分,职守(7)女子出嫁(8)厌恶(9)图谋之心(10)作乱害人;兴起(11)从外面把门带上。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3.【答案】示例:宗传后稷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解析】【分析】第1空,选择第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家族的声誉和传统通过一代代传承而延续,象征着家族文化和历史的深远影响。这与材料中提到的“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风”相呼应,强调了家族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性。第2空,我们选择第五句。这句话中的“学”指的是学问或学术,而“濂溪”是古代一位著名学者周敦颐的别号,这里代表深厚的学术或道德传统。“道脉长”则强调了这种学术或道德传统的源远流长。这句话表达了学问或道德传统在家族中的长久传承,与材料中提到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相契合。第一句意思, 家族的传统和教诲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使得家族的名声得以远扬。第二句意思, 忠诚和厚道的品质是家族长久传承的重要基础。第三句意思,邻里之间彼此理解、相互帮助,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第四句意思, 道德、勤劳、孝顺和道义是家族代代相传的宝贵品质。第五句意思, 继承周敦颐等先贤的学问和道德传统,使得这种学问或道德的传统能够长久延续。第六句意思, 文化和学问是家族或社会长久传承的重要支柱。
故答案为:宗传后稷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点评】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答案】14.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4.重点词: 独:单独。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故答案为: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5.重点词: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闭,杜绝。兴,发生。
故答案为: 因此,奸邪之谋就会熄灭,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16.【答案】【参考例文】
曹操《短歌行》中有这样一句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认为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和职业的不同,对人生的感悟自然千差万别。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神话传说。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咸阳帝座,垓下悲歌,阿房宫冷,铜雀台消,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古不朽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蚕卧嫩桑,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解析】【分析】发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是一篇小议论文。首先确定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心论点,如”人生应该努力奋斗“或”人生就应该奉献“的观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举名人的事例,也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点评】一篇小型议论文,也要五脏俱全。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凝练,更重要的是中心论点一定要积极向上。
【答案】17.①味美;②教(教的意思);③有时(有的);④除了(不,没有)
18.B
19.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20.①教学相长;君子学必好问②(切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二: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示例三: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及启发。要想解答好这类题首先必须读懂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区域,筛选出关键的信息;最后加以概括整合即可。谈启示、启发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有时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同“教”,教(教的意思);
③句意:可是还可能有时不能应用于实际。或,有时(有的);
④句意: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舍:除了(不,没有)。
故答案为:①味美;②教(教的意思);③有时(有的);④除了(不,没有)。
18.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译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和句式结构的对称。
故答案为:B。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①句重点词有:然后:这样以后;自反:自我反省;句意为: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②句重点词有:好学,喜欢学习;而,却;者也,表判断。句意为:喜欢学习但不经常问问题,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
故答案为: 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20.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及启发。
①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阐述的观点可提取“教学相长”一句作答;再如乙文阐述的观点可提取“君子学必好问”一句作答。
②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甲乙两篇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角度写启示;乙文可从“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角度写启示。
故答案为:①教学相长;君子学必好问。②(切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二: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示例三: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答案】21.①女子出嫁;②助词,的
22.是 故/ 谋 闭/而 不 兴
23.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2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25.避免天下混乱;确定人们的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