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8 11:21: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马说
一、单选题
1. 阅读课文,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B.食之不能尽其材(shí)
C.才美不外见(xiàn)
D.其真无马邪(yé)
E.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2.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只、仅]
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D.执策而临之(面对)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5.下列对《 马说 》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二、填空题
6.韩愈(768-824),字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 唐代著名文学家,“    ”之首。 “说”是古代的一种 性文体,用来陈述作者    。
7.给加点的字注音。
骈   死 食   马者 槽枥    外见    尽粟   一石   
8.“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具有   的特点,形式上采用   ,语言通常   ,寓意深刻。
9.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赤兔马:(  )乌骓马:(  )
的卢马:(  )黄骠马:(  )
虚词意义及用法
10.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1.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2.而: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13.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15.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其他重点词语
1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17.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18.不以千里称也
称:   
19.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20.策之不以其道
道:   
21.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22.执策而临之
临:   
一词多义
23.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24.能: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25.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古今异义
26.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27.是马也
古义:   
今义:   
2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29.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30.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
31.策之不以其道。(  )
32.马之千里者。(  )
3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4.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把酒临风 D.临渊羡鱼
3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作者在文中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36.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但也有人认为,有真才实学之人不会受限于“伯乐”。你同意以上哪种观点?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阅读
猿说
〔明〕宋濂
昌平产猿,陨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制。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选自《宋濂全集》)
3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气绝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①
母度不能生 参考成语法:审时度势 ②
向子鞭之 课内迁移法:策之不以其道 ③
伺母间射之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 探望;②等候,守候;③服侍,照料 ④(填序号)
3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39. 依据《马说》及本文的内容,补全对话。
小思:课本中出现的“记”这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小雨,《爱莲说》《马说》《猿说》这类“说”,又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小雨:学习《马说》时,老师告诉我们,“说”是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写事状物来说明事理。
小思:听你一说,我明白了。如你所言,《爱莲说》以花喻人,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人生态度的厌恶。
小雨:没错。其实,《爱莲说》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马说》《猿说》也都运用了这种手法:《马说》     ;《猿说》    。(参照画线处的说法,结合文章内容及主题,具体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B: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食(sì):通“饲”,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A.无省略;
B.省略主语:千里马;
C.省略宾语,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D.省略主语:千里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从省略的对象看,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略介词的。从省略的方式看,常见的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3.【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此处“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正确的翻译是: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是缺乏人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6.【答案】退之;韩昌黎/昌黎先生;唐宋八大家;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解析】【分析】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说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故答案为:①退之
②韩昌黎/昌黎先生
③唐宋八大家
④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7.【答案】pián;sì;cáo lì;xiàn;sù;dàn
【解析】【分析】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食(sì)马者:喂马的大人。食,同“饲”,喂养。
槽枥(cáo lì):马槽。槽,盛草类、豆类等饲料的器具。枥,马厩,马饮食和宿歇的处所。
才美不外见(xiàn):出众的才能不能表现在外。才美,出众的才华。见,同“现”,显现。
尽粟(sù):吃粮食。粟,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一石(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故答案为:pián;sì;cáo lì;xiàn;sù;dà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8.【答案】议论性;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简洁明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采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语言简洁,寓意却深刻。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等
故答案为:议论性;以小见大; 叙议结合; 简洁明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为基础题型,难度不大,解答的关键在于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留心识记和不断积累。
9.【答案】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对历史上的人物的坐骑进行归纳识记。三国时期的关羽的坐骑是赤免马;刘备的坐骑被称为的卢马;秦末项羽的坐骑是乌雅马;隋末唐初的秦琼的坐骑是黄骠马。
故答案为: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要对历史进行归纳识记,结合题干的提示,进行正确的回答。
【答案】10.介词,在
11.犹,尚且
12.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13.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
14.介词,凭借;介词,按照
15.代词,指千里马;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恐怕,表推测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于:介词,在
故答案为:介词,在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且:犹,尚且
故答案为:犹,尚且
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但是伯乐不常有。而:表转折,但是
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而:表修饰
故答案为:表转折,但是;表修饰
1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之:助词,的;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之:代词,代千里马;
句意: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故答案为: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千里马;音节助词,无意义
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不以千里马著称。以:介词,凭借;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介词,按照;
故答案为:介词,凭借;介词,按照;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句意: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代词,代千里马
句意: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 其:代词,它的;
句意: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的语气;
句意: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
故答案为:代词,代千里马;代词,它的;表示加强诘问的语气;恐怕、大概,表示推测;
【答案】16.只,仅
17.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18.著称
19.吃一次
20.正确的方法
21.才能、才干
22.面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祗:只,仅;
故答案为:只,仅
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故答案为: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不以千里马著称。称:著称
故答案为:著称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一食:吃一次
故答案为:吃一次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道:正确的方法
故答案为:正确的方法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才能、才干
故答案为:才能、才干
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句意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临
故答案为:面临
【答案】23.sì,同“饲”,喂;shí,吃
24.能力;能够
25.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为常考知识点,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
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sì,同“饲”,喂
句意:吃不饱,力气不足。食:shí,吃
故答案为:sì,同“饲”,喂;shí,吃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
句意: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能:能力;
句意: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能:能够;
故答案为:能力;能够
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动词,用马鞭驱赶;
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名词,马鞭;
故答案为: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答案】26.这;是,表示判断
27.有时;或者,表示选择
28.同样;等候,或者表示复数或者列举
29.怎么;安全,安装
30.方法;道路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难度不大,为常考题型,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要注意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句意:吃一顿有时要吃一石粮食。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故答案为:有时;或者,表示选择
2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句意:这样的马。古义:这;今义:是,表判断;
故答案为:这;是,表判断
2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古义:同样;今义:等候,或者表示复数或者列举
故答案为:同样;等候,或者表示复数或者列举
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句意: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装
故答案为:怎么;安全、安装
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古义:方法;今义:道路;
故答案为:方法;道路
【答案】31.省略主语
32.倒装句(定语“千里”后置)
33.倒装句(状语“于奴隶人之手”后置)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判断。考生应掌握常见的句式种类及其特点,结合句意进行理解和判断。
31.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是文言文中的定型习惯格式。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或陈述的句子,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使用“…..者,…..也”结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被动句:用于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倒装句:用于强调或改变句子结构的句子,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
省略句:用于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以避免重复或使句子简洁的句子。
句意:(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省略了主语“驱赶千里马的人”。
故答案为:省略句
32.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倒装句(定语后置)
故答案为:倒装句
33.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
句意: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辱没。倒装句(状语后置)
故答案为:状语后置
【答案】34.B
35.D
36.示例: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世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4.执策而临之"的“临”意为"面对;
A面对;
B.到,快要;
C.面对;
D.面对;
故答案为:B
35.ABC.正确。
D.有误,根据“干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是缺少人才,选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36.本题考查观点看法。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我们要理解韩愈在《马说》中的观点。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阐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强调了伯乐在识别和提拔千里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可能会埋没于众马之中,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一观点强调了外在因素——伯乐的重要性。接着,我们来分析“有真才实学之人不会受限于伯乐”的观点。这一观点强调了内在因素——个人的真才实学的重要性。它认为,只要一个人具备真正的才能和学识,即使暂时没有遇到伯乐,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赢得他人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故答案为: 示例: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答案】37.断绝 ;揣度,推测;鞭打;②
38.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39.托物言志;以马为喻,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及命运,表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运用对比的写法,将猿的情深义重与猎人的阴险冷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猿猴母子生死与共、骨肉情深的至情至爱,启发人们应该比动物更懂得母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参考译文】
昌平山出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亮,很是好看。小猿猴更是奇特,性格驯顺,然而总不离它的母亲。母猿聪明狡猾,难以捕捉到,猎人们就在箭上涂上毒药,等到母猿不在的时候射杀小猿猴。母猿估计小猿猴不能活了,就将乳汁洒在林间给小猿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们取下母猿的皮鞭打小猿猴,小猿猴悲哀地鸣叫着爬下树来,顺从地束手就擒。每天晚上一定要枕着母猿的皮才能安睡,有的甚至抱着母猿的皮跳跃而死。唉!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并且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人呢?
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绝”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根丝线,丝线上的小横表示把丝线切断。所以,“绝”从糸,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割断丝线。“绝”本义是把丝线弄断,即断、断绝。②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估计,推测。母度不能生:母猿估计自己不能活了。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千里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各词用作动词,鞭打。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猎人向着小猴用鞭子打母猴的皮。鞭:名词作动,用鞭子打。 ④ 句意为: 等待母亲(或母亲不在时)偷偷射杀它。 伺 : 等候,守候
故答案为: 断绝 ;揣度,推测;鞭打;②
38.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吝啬自己为母亲而死,何况人呢?”嗟夫“为句首语气词,应停顿。“猿且知有母“强调了猿猴是动物,还知道有母亲。为第一层意思,应停顿。“不爱其死”是猿猴的爱母的具体表现,为第二层意思,应停顿。“况人也耶?“为反问句,强调人也应"“爱母”,为第三层意思。
故答案为: 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仿写。《爱莲说》运用了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风节和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故答案为: 托物言志 ; 以马为喻,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及命运,表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 运用对比的写法,将猿的情深义重与猎人的阴险冷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猿猴母子生死与共、骨肉情深的至情至爱,启发人们应该比动物更懂得母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