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8 11: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回延安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fǔ)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漂漂把手招。/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C.米酒油馍(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b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xiónɡ)几辈辈人……
2.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执笔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D.《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4.下列对《回延安》一诗中相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手法,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B.“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对比手法,选取典型事物“糜子”“谷”“红旗”“书”,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描摹得形象生动。
C.“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写今昔对比,延安旧貌换新颜。“换新衣”形象地写出了延安的巨大变化。
D.“几回回”“羊羔羔”“树根根”“白生生”“一口口”“几辈辈”等词语的运用,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相契合,使诗歌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5.下列对《回延安》诗歌每个章节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B.忆延安—回延安—话延安—颂延安—看延安
C.回延安—话延安—颂延安—看延安—忆延安
D.忆延安—话延安—回延安—颂延安—看延安
二、填空题
6.《回延安》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   ,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歌剧《   》《   》。其代表作有《   》《   》《   》等。
7.按要求写拼音或字形。
一    灯 zhǎn 登    时 糜子    油    mó 脑畔   
眼眶    树梢    白羊肚      yáo 洞 炕上   
8.选字填空。
①灰尘呀莫把我眼睛   (挡 糊)住了……
②双手   (抱 搂)定宝塔山。
③毛主席   (踏 登)上了天安门!
④一头   (扑 趴)在亲人怀……
⑤手   (攥 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三、语言表达
9.学习了《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构思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构思图。
(2)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写一则旅游宣传语。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延安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还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余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延安》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0.下面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延河滚滚喊“前进”
C.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D.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11.请仔细品味诗中加点字“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1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这句话的含义
13.这一部分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 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 ,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山的身影是 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 在做梦,每一个字都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 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 抬起头, 才看见, 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 山也在看书?其实它 们站在书的外面, 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 却不说, 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 要么很 好玩, 要么很可怕, 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 不说就不说吧, 多少年多 少年都不说, 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 像我外爷, 外爷 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②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
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③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 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 许多号码。然而, 走出书, 走出城, 走下楼, 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 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 有了很多, 学问呀, 知识呀, 信息呀, 成就呀, 名声呀, 职称呀, 职务呀, 电脑呀, 银行账户 呀, 股票呀, 老婆呀, 儿子呀, 房子呀, 车子呀, 哥儿们呀, 见闻呀, 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 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④可是, 闭起眼睛一想, 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 望着苍白的天花板, 感 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 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 我就 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 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 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 地址重叠着地址, 日期重叠着日期, 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 南山。
⑧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
⑨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⑩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 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
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 南山?
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 它正在到达, 它将被阅读, 它同时也阅读它 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 南山。
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集》 ,本文有删改)
14.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小时候:    
后来:    
辗转城市多年后:    
15.作者在第⑥段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死信”的原因。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而止。
17.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有误,“漂漂”应为“飘飘”;
B.有误,“糜”应读“méi”,“教”应读“jiāo”;
C.有误,“畔”应读“p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分析时,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切忌空洞。
3.【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不是话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比兴手法,“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是“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是“我”对当年学习生活的回忆,表明了延安对“我”的抚育和培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5.【答案】A
【解析】【分析】《回延安》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说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看延安,第五部分:颂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6.【答案】贺敬之;诗人;白毛女;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我国著名诗人,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回延安》。其代表作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故答案为:贺敬之;诗人;白毛女;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7.【答案】zhǎn;dēng;méi;mó;pàn;kuàng;shāo;dǔ;yáo;kàng
【解析】【分析】1: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灯”字的拼音。灯字的正确拼音是“dēng”,而不是“zhǎn”。所以第1空应该填写“dēng”。2: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登”字的拼音。登字的正确拼音是“dēng”,与题目中给出的“登2”相符。3: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糜子”一词的正确读音。糜子的正确读音是“méi zi”,所以第3空应该填写“méi”4:这里要求填写的是“油”字的拼音。油字的正确拼音是“yóu”,而不是“mó”。所以第4空应该填写“yóu”。5: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畔”字的拼音。畔字的正确拼音是“pàn”,与题目中给出的“脑畔”相符。6: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眶”字的拼音。眶字的正确拼音是“kuàng”,与题目中给出的“眼眶”相符。7:这里要求填写的是“梢”字的拼音。梢字的正确拼音是“shāo”,与题目中给出的“树梢”相符。8:这里要求填写的是“肚”字的拼音。肚字的正确拼音是“dǔ”,与题目中给出的“白羊肚”相符。9:这里要求填写的是与“洞”字结合的词的拼音。题目给出的“yáo 洞”暗示了这个词是“窑洞”,“窑”的正确拼音是“yáo”。所以第9空应该填写“yáo”。10:这里要求填写的是“炕”字的拼音。炕字的正确拼音是“kàng”,与题目中给出的“炕上”相符。
故答案为:zhǎn;dēng;méi;mó;pàn;kuàng;shāo;dǔ;yáo;kàng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8.【答案】挡;搂;登;扑;抓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选择准确、贴切的动词。①挡:遮蔽。糊:用黏性物把纸、布等粘起来或贴在别的器物上。根据句意,应选“挡”。②抱:用手臂围住。搂:搂抱。根据句意,用“搂” 更能体现出诗人激动的心情。③踏:踩。登:(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用“登”符合语境。④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趴: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根据语境,应选“扑”。⑤攥:握。抓: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根据语境,应选“抓”。
故答案为:挡;搂;登;扑;抓
【点评】
本题考查近义动词的辨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不同的语素入手区分,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角度辨析,还可以从搭配角度比较,可以从词义范围的大小来辨析;还可以从词语的感彩角度辨析;还可以词性角度。但最重要的辨析还是要和具体的语境相联系。
9.【答案】(1)示例: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做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环节,实施阶段分参观展馆和表演节目两个环节。
(2)游览革命圣地,品味延安风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总结构思图。观察活动构思图,可知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环节,实施阶段分参观展馆、表演节目两个环节。据此整理语言即可。
故答案为:⑴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做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环节,实施阶段分参观展馆和表演节目两个环节。
⑵本题要求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抓住所要宣传事物的特点,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 游览革命圣地,品味延安风情。
【点评】
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完整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过程等。一般情况下设计活动步骤主要将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写出,例如收集相关资料,具体活动方式,活动反思及收获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答案】10.B
11.“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字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延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字赋予延河人的行为,表明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12.社会主义道路上,延安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13.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未来。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要从词语展示的人物的心路历程的角度考虑。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10.ABD错误。
C项,“喊”字赋予了“延河”以人的动作,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A、B、D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结合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性,分析“枣园”“延河”这两个意象的作用,围绕“照”“喊”两字的本义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字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延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字赋予延河人的行为,表明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12.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这一节主要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结合文本不难理解本句的含义。
故答案为: 社会主义道路上,延安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13.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关键语句“革命万里起高潮”“延河滚滚喊‘前进””“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等,结合延安的革命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展开分析。
故答案为: 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未来。
【答案】14.(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更深刻地返回南山
15.①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②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宿感;②遗忘了南山, (忘记了精神的家园)。
16.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 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 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南山人的情感, 使南山人格化, 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沉默) 与睿智。
17.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内容上: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 虚后再见南山, 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 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 才让我找到归宿感, 找到精神的寄托地。(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 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等言之成理皆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第二段中的“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第九段中的“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可知,多年以后,我又被南山所触动,深刻的认识到南山。可以提炼作答。
故答案为: (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 ; 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 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更深刻地返回南山 。
15.问题中给出的文段来看,作者在第⑥段中提到了自己变成了一封“死信”,这个比喻背后暗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某种不满或困扰。邮戳、地址和日期的重叠,都象征着重复、混乱和无序,这可以看作是作者试图传达的生活状态。故答案为:①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②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宿感;②遗忘了南山, (忘记了精神的家园)。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进行赏析。点明修辞方法后,结合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 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 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南山人的情感, 使南山人格化, 更形象生动地写出南山的深沉(沉默) 与睿智。
17.最后一段还通过引导读者“谈谈你的看法”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这不仅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也增强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和交流不仅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解读,也有助于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思考。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总结全文、回应开头、表达作者感受和理解、引导读者参与等方式,使得文章更加完整、深刻、具有感染力和互动性。
故答案为: 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内容上:①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 虚后再见南山, 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②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 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 才让我找到归宿感, 找到精神的寄托地。(若答作者感悟到故乡才 是精神寄托地,或又见南山感悟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等言之成理皆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