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评价13 证明(1)
考标要求
1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 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重点难点:
重点: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定理、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有关几何问题
难点:正确填写理由以及寻找证明思路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07北京)如图,Rt△ABC中,∠ACB=90°,DE过点C且平行于AB,若∠BCE=35°,则∠A的度数为( )
A 35° B 55° C 45° D 60°
2( 2007 江西)如图,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落
在处, 交于,若,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
线的情况下,图中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3(2007 资阳) 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
∠1+∠2等于( )
A 90° B 135° C 270° D 315°
4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A 165° B 150° C 210° D 225°
5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α=( )
A 75° B 105° C 135° D 150°
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6 (2006 扬州)如图,这是小亮制作的风筝,为了平衡做成轴对称图形,已知OC是对称轴,∠A=35°∠ACO=30°那么∠BOC=______.
7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0cm,21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周长等于_______cm.
8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b+c)(a+b-c)=2ab,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9 (2007 贵阳)在△ABC中,若AB=8,BC=6,则第三边AC的长度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 如图,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的
出射光线BO’ 平行于α,则角,θ=______
三 解答题(12×3+14=50分)
11 如图在△ABC中,∠B的平分线交∠C的外角平分线∠ACE的平分线于点D,那么∠A
与∠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12 某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看到工人师傅在材料的边角处画直角时,有时用“三弧法”,如图所示,方法是:(1) 画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2) 在AC延长线上截取CD=CB;(3)连接DB,则得到直角
∠A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
13 证明:如图,EG∥A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两个作为已知
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写出一种情况)
(1) AB=AC (2) DE=DF (3) BE=CF
已知:EG∥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
14 (2007福州)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共同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 当动点P落在第一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2)当动点P落在第二部分时,∠APB=∠PAC+∠PBD是否还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 在第三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课时评价13 2.4 证明(1)
1 B 2 B 3 C 4 D 5 A 6 115° 7 52 8 直角 9 211 ∵∠D=∠DCE-∠DBE ,∠A=2∠DCE-2∠DBE=2(∠DCE-∠DBE)∴∠D=2∠A
12∵AC=BC ∴∠A=∠CBA ∵CB=CD ∴∠D=∠CBD ∵∠A+∠D+∠CBA+∠CBD=180°∴2(∠CBA+∠CBD)=180°∴∠∠CBA+∠CBD=90°即:∠ABD=90°∴△ABD是直角三角形
13 (答案不唯一)如选AB=AC,DE=DF作已知,BE=CF作结论,证明如下:
易证:△DEG≌△DFC,∴CF=EG ∵EG∥AC ∴ ∠EGB=∠ACB ∵AB=AC
∴ ∠B=∠ACB ∴ ∠B=∠EGB∴ BE=EG ∴ BE=CF
14 (1)如图1作PE∥AC交AB于E, ∵AC∥BD ,∴PE∥BD,
∴ ∠APE=∠PAC ,∠BPE=∠PBD, ∴∠APB=∠PAC+∠PBD
即:∠APB=∠PAC+∠PBD
(2)不成立
(3)(a)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结论是
∠PBD=∠PAC+∠APB .
(b)当动点P在射线BA上,
结论是∠PBD =∠PAC +∠APB .
或∠PAC =∠PBD +∠APB 或 ∠APB = 0°,
∠PAC =∠PBD(任写一个即可).
(c) 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
结论是∠PAC =∠APB +∠PBD .
选择(a) 证明:
如图9-4,连接PA,连接PB交AC于M
∵ AC∥BD ,
∴ ∠PMC =∠PBD .
又∵∠PMC =∠PAM +∠APM ,
∴ ∠PBD =∠PAC +∠APB .
选择(b) 证明:如图9-5
∵ 点P在射线BA上,∴∠APB = 0°.
∵ AC∥BD , ∴∠PBD =∠PAC .
∴ ∠PBD =∠PAC +∠APB
或∠PAC =∠PBD+∠APB
或∠APB = 0°,∠PAC =∠PBD.
选择(c) 证明:
如图9-6,连接PA,连接PB交AC于F
∵ AC∥BD , ∴∠PFA =∠PBD .
课时评价14 证明(2)
1 D 2 D 3 B 4 D 5 B 6 4 7 3 8 70° 40° 40°或70°70°40°
9 等腰三角形10 45 11 ∵OP平分∠AOC和∠BOD,∴ ∠BOP=∠DOP, ∠AOP=COP,∴∠AOB=∠COD,又∵OA=OC,OB=OD,∴△OAB≌△OCD,∴AB=CD
12 ∵AF平分∠BAC,∴∠BAD=∠CAD,∵DE∥AC, ∴∠EDA=∠CAD=∠BAD,∴AE=ED∵∠EDB+∠ADE=90°∴∠BDE+∠BAD=90°∵∠EBD+∠BAD=90°∴∠BDE=∠EBD
∴BE=ED∴AE=BE
13 3cm
14 如图
15 (1)易证△ABD≌△CAE
∴AD=CE
(2)由(1)知,∠BAD=∠ACE
∴∠DFC=∠DAC+∠ACE
=∠DAC+∠BAD=60°
图2
图1
图1
14题图
13题图
12题图
11题图
10题图
6题图
4题图
5题图
3题图
2题图
1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