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是研究 、光、 、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2.(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变了;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
3.(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
4.(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 (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5.(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柱会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2023八上·雨湖期末)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加压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7.(2024八上·江南期末)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8.(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进行选种,现有某盐水样品的质量为650g。体积为500mL。此盐水样品的密度为 g/cm3,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样品加水 kg。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9.(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kg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6km/h
D.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10dB
10.(2024八上·江南期末)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1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C.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D.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12.(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对于公式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因而当体积一定时,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对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是密度的计算式,实质上密度和质量、体积无关
D.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13.(2024八上·江南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14.(2024八上·江南期末)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三、/span>、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15.(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科学家曾测出从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所有的时间约为2.56s,若光在空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是多少?
(2)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6.(2024八上·江南期末)星期日,晓彤跟妈妈步行去商场购物。
(1)晓彤跟妈妈从商场返回家中他们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商场步行到家用了0.5h,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多少m?
(2)晓彤和妈妈在商场购买“××××牌”大豆油,油桶上标注大豆油的净含量为5×10-3m3,晓彤查得该品牌大豆油的密度为0.9×103kg/m3,则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多少kg?
17.(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小红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运油的油罐车很感兴趣,她很想测出油罐车内油的质量,但她只知道这个油罐车的容积是50m3,不知道油的密度,于是她从油罐内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cm3这种油的质量是16g,请你帮她计算:
(1)车内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的油的质量。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甲,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
(4)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 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 ;
(6)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50 2.00
2 4.50 4.00
3 8.00 7.50
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 ;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 cm。
19.(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所示,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丁图 (选填“A”或“B”),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5)另外一位同学采用如图戊所示,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0.(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5.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 的实像;
(3)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节;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物理小组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测得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如果不借助量筒,是否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如图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则 (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量出甲和乙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煤油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h1、h2、ρ水来表示)。
(4)该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规格的托盘天平、水、烧杯、滴管等器材设计制作一个天平密度秤,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5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写出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题目中所给的符号表示),若m1=50g,m2=100g,理论上,可以鉴别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热;声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分析】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2.【答案】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男生在“变声期”声带变厚变长,发声时振动频率变小,则音调变低。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是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音色相近。
【分析】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答案】2;反射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则视力表的像到镜面距离也为3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2m远处,人离视力表的距离应为3m-2m =1m;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视力表上的“E”字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分析】首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视力表和人之间的距离。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答案】液化;内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车窗,在其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5.【答案】不变;变小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水银体积膨胀,液柱上升,但所含物质总量没有变化,所以此时水银的质量不变;在质量一定时,水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由公式知: 密度变小。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越大,表明密度越大。
6.【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后,会在皮肤上迅速汽化为气态,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使皮肤温度迅速降低;故填汽化;吸收.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7.【答案】OB;左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可判断可判断PQ为法线、入射光线为CO,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角度关系,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判断反射光线为OA,折射光线为“OB”;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分析】熟记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空气中的角始终大于玻璃中的角。
8.【答案】1.3;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ρ标=1.1×103kg/m3= 1.1g/cm3, m0= 650g,V =500mL=500cm3, ρ水=1g/cm3,则盐水的密度,所以要加水。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加入的水的体积为,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现在的总质量:m=m0+m'。为了达到要求,则,即:,解得: m=1000g=1kg。
【分析】根据告诉的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然后与要求的密度进行比较,若大于要求的密度,则要加水,若小于要求的密度则加盐。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可以结合水的密度吧表示加入的水的体积,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等于原来盐水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之和,由此可以表示出现在的总体积。现在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质量与加入的水的质量之和,为了达到要求,现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即现在液体的密度等于要求的密度。由此即可求得加入的水的密度。
9.【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00g=0.3kg,故A不正确;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B不正确;
C、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18km/h,接近16km/h,故C正确;
D、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50dB,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10.【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等待示数稳定之后读数,故C选项错误。
【分析】在本题中需要区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因此体温计在使用之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而实验室温度计是不需要做这样的操作的。
11.【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粗糙的光屏,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法线在光屏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光屏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光屏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光屏上,则我们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
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粗糙的光屏;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两个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1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物体质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物态、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 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13.【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A正确;
B在EF段,从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正处于凝固过程,该物质需要放热,B错误;
C该物质熔化过程从3min大约持续到8min,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5min,C正确;
D有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的熔点在40℃到50℃之间,该物质可能是石蜡,D正确。
【分析】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图像分析,该物质在AB段持续吸热,该物质在BC段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BC段是该物质熔化的过程;该物质在EF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因此EF段是该物质凝固的过程。
14.【答案】A,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时,实像会逐步远离凸透镜,像也会逐步的变大 ,故A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分析】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实像移动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题即可求解。
15.【答案】(1)解: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为
(2)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m/s×1.28s=3.84×108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为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时间的一半;
(2)根据s=vt求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6.【答案】(1)解: 已知回家用时t=0.5h=1800s,速度v=1.2m/s,
由 可得,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程s=vt=1.2m/s×1800s=2160m。
答: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2160m
(2)解: 大豆油的体积:V大豆油=V=5L=0.005m3=5000cm3,
由 得大豆油的质量:
m大豆油=ρ大豆油V大豆油=0.9g/cm3×5000cm3=4500g=4.5kg;
答: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4.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2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17.【答案】(1)解:油的密度为:
(2)解: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体积等于油罐的容积,根据密度公式,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质量为:m'= ρV'= 0.8×103kg/m3 ×50m3=4×104kg=40t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用样品油的质量除以样品油的体积,求出油的密度;
(2)根据密度公式,知道油的密度和油罐的容积(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体积),可求出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质量。
18.【答案】(1)暗
(2)大小
(3)玻璃板
(4)蜡烛A的像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像的虚实情况
(6)将玻璃板没有反射膜的面作为镜面的位置;0.25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为使成像清晰,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环境中进行;
(2)要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大小关系,需要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3)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确定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
(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6)从表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从平面镜后侧测量的像距;物距比像距大0.50cm,所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0.50cm。
【分析】(1)从使成像清晰的角度考虑;
(2)根据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分析;
(3)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
(4)本实验根据等效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
(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6)根据玻璃板有一定厚度分析。
19.【答案】(1)碎冰块
(2)晶体
(3)减少;不变
(4)A;液化
(5)不能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3)为缩短给水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4)水沸腾时,此时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图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5)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大烧杯中水也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和大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分析】(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选用碎冰块进行实验;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3)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④增大火焰等;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4)根据沸腾时的现象进行分析:沸腾过程中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5)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沸腾条件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0.【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放大;倒立
(3)缩小;70.0
(4)下
(5)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乙所示,u=20.0cm,v=60.0cm,u< v,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 u'=v=60.0cm,v' =u=20.0cm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更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图甲读出即可;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u(3)v(4)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分析;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更强,据此分析。
21.【答案】(1)零刻度线;左
(2)2.32×103
(3)乙;ρ煤油=ρ水
(4)ρ水;0.004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将天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小石块的质量: m=20g+3.2g=23.2g,小石块的体积:V=35mL-25mL=10mL=10cm3;小石块的密度:;
(3)由题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由于ρ水>ρ煤油,根据知,V水(4)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水=m2-m1;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m液=m3-m1;水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相同:V液=V水;则液体的密度为:;由托盘天平的分度值0.2g可知,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为0.2g,则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
【分析】(1)把物体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体积等于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差;知道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3)由密度公式可知,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它们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相同容器的横截面积相等,根据V=Sh表示出水和煤油的体积,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煤油密度的表达式。
(4)首先知道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烧杯内水的质量,根据求出烧杯内水的体积即为待测液体的体
积;水的体积与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出液体的密度;根据托盘天平的分度值得出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根据求出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密度的差异。
1 / 1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是研究 、光、 、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答案】热;声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分析】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2.(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变了;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
【答案】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男生在“变声期”声带变厚变长,发声时振动频率变小,则音调变低。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是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音色相近。
【分析】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
【答案】2;反射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则视力表的像到镜面距离也为3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2m远处,人离视力表的距离应为3m-2m =1m;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视力表上的“E”字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分析】首先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然后求出视力表和人之间的距离。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4.(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 (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答案】液化;内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车窗,在其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5.(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柱会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质量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小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水银体积膨胀,液柱上升,但所含物质总量没有变化,所以此时水银的质量不变;在质量一定时,水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由公式知: 密度变小。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越大,表明密度越大。
6.(2023八上·雨湖期末)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加压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后,会在皮肤上迅速汽化为气态,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使皮肤温度迅速降低;故填汽化;吸收.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7.(2024八上·江南期末)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OB;左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可判断可判断PQ为法线、入射光线为CO,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角度关系,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判断反射光线为OA,折射光线为“OB”;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分析】熟记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空气中的角始终大于玻璃中的角。
8.(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进行选种,现有某盐水样品的质量为650g。体积为500mL。此盐水样品的密度为 g/cm3,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样品加水 kg。
【答案】1.3;1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ρ标=1.1×103kg/m3= 1.1g/cm3, m0= 650g,V =500mL=500cm3, ρ水=1g/cm3,则盐水的密度,所以要加水。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加入的水的体积为,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现在的总质量:m=m0+m'。为了达到要求,则,即:,解得: m=1000g=1kg。
【分析】根据告诉的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然后与要求的密度进行比较,若大于要求的密度,则要加水,若小于要求的密度则加盐。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可以结合水的密度吧表示加入的水的体积,加入水后的总体积等于原来盐水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之和,由此可以表示出现在的总体积。现在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质量与加入的水的质量之和,为了达到要求,现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即现在液体的密度等于要求的密度。由此即可求得加入的水的密度。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9.(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kg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6km/h
D.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10dB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00g=0.3kg,故A不正确;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B不正确;
C、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18km/h,接近16km/h,故C正确;
D、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50dB,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10.(2024八上·江南期末)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等待示数稳定之后读数,故C选项错误。
【分析】在本题中需要区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因此体温计在使用之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而实验室温度计是不需要做这样的操作的。
1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C.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D.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粗糙的光屏,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法线在光屏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光屏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光屏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光屏上,则我们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
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粗糙的光屏;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两个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12.(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对于公式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因而当体积一定时,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对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是密度的计算式,实质上密度和质量、体积无关
D.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物体质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物态、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 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13.(2024八上·江南期末)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A正确;
B在EF段,从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正处于凝固过程,该物质需要放热,B错误;
C该物质熔化过程从3min大约持续到8min,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5min,C正确;
D有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的熔点在40℃到50℃之间,该物质可能是石蜡,D正确。
【分析】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图像分析,该物质在AB段持续吸热,该物质在BC段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BC段是该物质熔化的过程;该物质在EF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因此EF段是该物质凝固的过程。
14.(2024八上·江南期末)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时,实像会逐步远离凸透镜,像也会逐步的变大 ,故A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分析】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实像移动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题即可求解。
三、/span>、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15.(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科学家曾测出从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所有的时间约为2.56s,若光在空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是多少?
(2)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解: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为
(2)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m/s×1.28s=3.84×108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为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时间的一半;
(2)根据s=vt求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6.(2024八上·江南期末)星期日,晓彤跟妈妈步行去商场购物。
(1)晓彤跟妈妈从商场返回家中他们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商场步行到家用了0.5h,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多少m?
(2)晓彤和妈妈在商场购买“××××牌”大豆油,油桶上标注大豆油的净含量为5×10-3m3,晓彤查得该品牌大豆油的密度为0.9×103kg/m3,则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多少kg?
【答案】(1)解: 已知回家用时t=0.5h=1800s,速度v=1.2m/s,
由 可得,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程s=vt=1.2m/s×1800s=2160m。
答: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2160m
(2)解: 大豆油的体积:V大豆油=V=5L=0.005m3=5000cm3,
由 得大豆油的质量:
m大豆油=ρ大豆油V大豆油=0.9g/cm3×5000cm3=4500g=4.5kg;
答: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4.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2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17.(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小红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运油的油罐车很感兴趣,她很想测出油罐车内油的质量,但她只知道这个油罐车的容积是50m3,不知道油的密度,于是她从油罐内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cm3这种油的质量是16g,请你帮她计算:
(1)车内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的油的质量。
【答案】(1)解:油的密度为:
(2)解: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体积等于油罐的容积,根据密度公式,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质量为:m'= ρV'= 0.8×103kg/m3 ×50m3=4×104kg=40t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先用样品油的质量除以样品油的体积,求出油的密度;
(2)根据密度公式,知道油的密度和油罐的容积(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体积),可求出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质量。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如图甲,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
(4)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 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 ;
(6)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50 2.00
2 4.50 4.00
3 8.00 7.50
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 ;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 cm。
【答案】(1)暗
(2)大小
(3)玻璃板
(4)蜡烛A的像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像的虚实情况
(6)将玻璃板没有反射膜的面作为镜面的位置;0.25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为使成像清晰,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环境中进行;
(2)要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大小关系,需要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3)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确定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
(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6)从表中可以看出,物距大于像距,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从平面镜后侧测量的像距;物距比像距大0.50cm,所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0.50cm。
【分析】(1)从使成像清晰的角度考虑;
(2)根据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分析;
(3)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
(4)本实验根据等效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
(5)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6)根据玻璃板有一定厚度分析。
19.(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所示,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丁图 (选填“A”或“B”),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5)另外一位同学采用如图戊所示,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1)碎冰块
(2)晶体
(3)减少;不变
(4)A;液化
(5)不能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3)为缩短给水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4)水沸腾时,此时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图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5)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大烧杯中水也达到沸点,小试管中的水和大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小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分析】(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选用碎冰块进行实验;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3)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④增大火焰等;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4)根据沸腾时的现象进行分析:沸腾过程中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5)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沸腾条件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0.(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5.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 的实像;
(3)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节;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放大;倒立
(3)缩小;70.0
(4)下
(5)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乙所示,u=20.0cm,v=60.0cm,u< v,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 u'=v=60.0cm,v' =u=20.0cm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更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图甲读出即可;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u(3)v(4)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分析;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更强,据此分析。
21.(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物理小组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测得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如果不借助量筒,是否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如图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则 (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量出甲和乙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煤油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h1、h2、ρ水来表示)。
(4)该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规格的托盘天平、水、烧杯、滴管等器材设计制作一个天平密度秤,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5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写出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题目中所给的符号表示),若m1=50g,m2=100g,理论上,可以鉴别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
【答案】(1)零刻度线;左
(2)2.32×103
(3)乙;ρ煤油=ρ水
(4)ρ水;0.004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将天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小石块的质量: m=20g+3.2g=23.2g,小石块的体积:V=35mL-25mL=10mL=10cm3;小石块的密度:;
(3)由题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由于ρ水>ρ煤油,根据知,V水(4)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水=m2-m1;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m液=m3-m1;水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相同:V液=V水;则液体的密度为:;由托盘天平的分度值0.2g可知,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为0.2g,则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
【分析】(1)把物体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体积等于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对应刻度差;知道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3)由密度公式可知,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它们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相同容器的横截面积相等,根据V=Sh表示出水和煤油的体积,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煤油密度的表达式。
(4)首先知道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烧杯内水的质量,根据求出烧杯内水的体积即为待测液体的体
积;水的体积与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出液体的密度;根据托盘天平的分度值得出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根据求出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密度的差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