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搭石》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本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有: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浅层次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学会了默读,但默读速度比较慢,有一定的阅读期待,能通过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情感,对某种事物能够产生自己的独特情感。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往往回读,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也就越慢。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四、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诗歌,《故乡》,学生读。
2.介绍作者:这首小诗的作者刘章,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家乡的人物,花草树木,山水鱼鸟,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意以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
3.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交流方法
1.生读课前导读。说说这段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学习要求?
预设:一是要求我们快速阅读,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给我们提出了阅读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去快速读文。
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课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同时思考,你怎么理解搭石?请大家开始读书吧。
2.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大屏幕计时。
3.交流阅读方法。
读这篇文章,同学们用了多长时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
预设:读这篇课文我用了3分钟。我就是按照导读去读的,比如“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我理解课文,我就没有管他,继续读。
我用了4分钟读完,我也是这样一直读下去,读到第三自然段开头的词语,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我没有回读,我一直往下读,对这句话好像有一些理解。
总结体改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去读,不回读;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为这些都不影响我们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快速阅读,不能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对文章的理解。
(三)考察理解,整体感知
1. 那什么是搭石呢?
预设:用一些平整方块的舌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这就是搭石,从图中看,间隔就是距离的意思,看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齐读: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去,这就是搭石。
2. 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呢?
生:我读完了,了解到了山里人来来往往要靠搭石过小溪。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的原来的石头,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出行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搭石对于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重要!
3.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试着给每个部分起个小标题。
生:小标题是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好,小标题起的也非常准确。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话搭石,第二自然段写了摆搭石,第三第四自然段写人们走搭石,第五自然段赞搭石。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搭石不光作用重大,而且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生:这是一个中心句,下面的文字确实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风景这个词语,在这里仅仅指自然风景吗?搭石,构成了怎样美好的风景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开始读书吧。
2.学生快读默读课文。
3.我们来交流一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预设: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这段话生动刻画了老人的认真细致爱,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是的,只要、一定、才、这些词语生动描写了家乡人搭石时的认真细致,从而更突出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预设:紧走搭石慢过桥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你知道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预设: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所以人们走搭石时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还有哪些风景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人们走搭石的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先总写大家走搭石时协调有序,然后用比喻的写法写出声音像音乐一样,既写出了动作美,又写出了声音美。
这段话是按总分来写的,先概括写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后具体写走搭石的动作和声音,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并巧用叠词嗒嗒、漾漾、绰绰,展现了家乡人走搭石时有声有色的画面美。让我们不禁感叹: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令我印象最深,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才相背而行。止步、招手,等动词写出了淳朴的乡里人相互谦让的美好品质,让我感觉到家乡人民相处得非常和谐。
预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理所当然的事。说明在家乡人心中背老人过河是很自然,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充分展现了家乡人尊老爱老的美好品质。
你真会读书,理所当然这个词,说明在家乡人心中,背老人过河是很自然,很合乎常理的事情,这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俯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过搭石。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才形成了家乡淳朴的民风,这充分展现了山里人尊老爱老的美好品德。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理让和背老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情,淳朴的民风。
4.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齐读最后一段。生:作者借物喻人,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作者写搭石的目的。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就是车辆礼让行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美就是……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美是什么?生齐读。
希望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希望大家都来做播撒美的使者。
八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在重点指导朗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倒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如在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阅读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3.让学生的情感在体味中升华。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从而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