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民国十三年的一则汽车广告中有“价廉物美之轿式汽车最宜于小家庭之购用,盖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日。更有一最重要之优点,即其价格低廉,普通收入之家庭甚易于购买也”等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 )
A.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中国近代民族汽车工业成绩斐然
C.轿式汽车已经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业的发展
2.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
B.民工潮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C.民工潮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
3.“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4.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开辟了三条中苏国际航线。1952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和苏联民航总局签订了联运合同,至1953年,联运航线不仅可通达中苏两国的首都,还可联运到东欧各国的首都, 1954年,联运进一步扩展到欧洲其他许多城市和南北美洲许多国家。这表明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
A.其成立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民航技术人才
C.建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条民用航空线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的封锁
5.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6.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7.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国企改革的结果
8.二战后,日本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建立了以地铁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市内交通体系。日本各大城市,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这说明( )
A.汽车工业落后于时代
B.交通政策需符合国情
C.市内交通必须公交化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工业工人数 1773人 12430人 50000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0000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0.“四大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是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是楼房、汽车、手机、电脑。其中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转变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B.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C.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
D.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11.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2.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它)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
D.消除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随着美国汽车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民国十三年的一则汽车广告中有“价廉物美之轿式汽车最宜于小家庭之购用,盖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日。更有一最重要之优点,即其价格低廉,普通收入之家庭甚易于购买也”等字样。这可以用于说明( )
A.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中国近代民族汽车工业成绩斐然
C.轿式汽车已经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为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日”可知,当时乘车外出办公、假日家庭出行现象存在,说明汽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A项正确;广告语的目的是销售,无法说明当时汽车工业的成就,排除B项;C项中的“普遍”表述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史实,排除;民国十三年尚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非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
2.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
B.民工潮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C.民工潮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导致大量农民由农村流向城市,民工潮的出现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反映,故选A项;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而民工潮出现于1989年之后,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与民工潮无关,排除C项;民工潮出现在中国市场经济确立之前,排除D项。
3.“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解析: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变革,B项正确;A项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石油,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项。
4.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开辟了三条中苏国际航线。1952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和苏联民航总局签订了联运合同,至1953年,联运航线不仅可通达中苏两国的首都,还可联运到东欧各国的首都, 1954年,联运进一步扩展到欧洲其他许多城市和南北美洲许多国家。这表明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
A.其成立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民航技术人才
C.建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条民用航空线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的封锁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了封锁禁运等措施,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不仅开辟了通往苏联的航线,还通过与苏联民航总局签订联运合同,开辟了通达东欧各国的首都、欧洲其他城市和南北美洲国家等的航线,这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的封锁,故选D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技术人才培养,故排除B项。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民用航空线,故排除C项。
5.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引进了先进的汽车生产线,中外合资汽车在市场中竞争力提升,汽车产量出现飞跃,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证明,B项正确;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A、C两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我国成为汽车工业强国,D项错误。
6.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涉及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排除C、D两项。
7.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国企改革的结果
【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C项正确。
8.二战后,日本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建立了以地铁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市内交通体系。日本各大城市,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这说明( )
A.汽车工业落后于时代
B.交通政策需符合国情
C.市内交通必须公交化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解析】材料叙述了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从材料信息“特别是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彻底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可知,交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故B项正确。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工业工人数 1773人 12430人 50000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0000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德国汽车工业工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汽车的年产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增强,即德国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
10.“四大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是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是楼房、汽车、手机、电脑。其中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转变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B.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C.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
D.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解析】“决定因素”即根本原因,往往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故D项正确。
11.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济青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新型交通工具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指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彻底突破”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排除C项。
12.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它)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
D.消除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可知,电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与减少市政服务费用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随着美国汽车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说明: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