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13: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选择题
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对“世界灵魂”解释最为合理的应是( )
A.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B.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
C.《拿破仑法典》影响了整个世界
D.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2.英国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3.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4.美国建国初期某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凡未由各州授予中央的权力,一概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恢复了邦联制度
C.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D.赋予了各州主权
5.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关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拉丁语族的印第安人长期居住于此
B.因其拉丁舞享誉世界,故以此自称
C.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
D.以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为书写工具
6.拿破仑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拿破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他认为这个法典是根据正义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制订的,因此应适用于一切国家,仅需略作修改就行。从西班牙到波兰,从易北河口到墨西拿海峡,所有的附庸国都着手进行了改革。这措施( )
A.有利于附庸国法治思想的传播
B.树立了拿破仑在整个欧洲的权威
C.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
D.重构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
7.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8.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一言论反映了(  )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C.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9.独立战争后,美国的文化形成了多元性和多源性的特征,其中英国的文化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中英国人口最多
B.英国是18世纪最发达的国家
C.英国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
D.独立战争领导者主要是英国人
10.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12.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
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选择题
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对“世界灵魂”解释最为合理的应是( )
A.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
B.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
C.《拿破仑法典》影响了整个世界
D.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了《拿破仑法典》,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故C项正确;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的说法错误,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与题干无关,故A、B、D三项都排除。
2.英国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抛弃陈腐的旧观念可知,“新”内容应该是不再虚骄自大,而是承认差距,积极解决问题,正确答案是B项。A项在明末清初时就已经出现,并不新。C、D两项出现在19世纪末,超越了林、魏的时代,没有社会经济基础,也与两人封建士大夫的身份不符。
3.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故A项错误;B项中“全部”太绝对,排除;从材料中“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可以看出,欧洲文明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不过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适应在移植过程中,正在逐渐发生变化,C项正确;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的发展,促使美国走向独立,故D项错误。
4.美国建国初期某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凡未由各州授予中央的权力,一概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恢复了邦联制度
C.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D.赋予了各州主权
解析:根据“各州保留其主权……凡未由各州授予中央的权力,一概由各州自行保留”可知,在这一规定下各州保有主权,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各州保有主权,没有体现各州对中央的制衡,排除A项;这一规定确立了联邦制度,没有恢复邦联制度,排除B项;这一制度下保有了各州的主权,因此并不能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C项。
5.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关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拉丁语族的印第安人长期居住于此
B.因其拉丁舞享誉世界,故以此自称
C.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
D.以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为书写工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是因为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C项正确;印第安人不属于拉丁语族,A项错误;拉丁美洲的由来与拉丁舞无关,B项错误;拉丁美洲的文字不是“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D项错误。
6.拿破仑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拿破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他认为这个法典是根据正义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制订的,因此应适用于一切国家,仅需略作修改就行。从西班牙到波兰,从易北河口到墨西拿海峡,所有的附庸国都着手进行了改革。这措施( )
A.有利于附庸国法治思想的传播
B.树立了拿破仑在整个欧洲的权威
C.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
D.重构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
解析:在拿破仑的推动下,法国的附庸国都以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为蓝本进行了改革,这有利于法治思想在附庸国的传播,选择A。“整个欧洲”说法绝对,排除B;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但这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不涉及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况且《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9世纪,排除D。
7.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这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故D项符合题意。
8.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一言论反映了(  )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C.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解析】根据“(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向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猛烈地冲击了殖民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故C项正确。
9.独立战争后,美国的文化形成了多元性和多源性的特征,其中英国的文化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中英国人口最多
B.英国是18世纪最发达的国家
C.英国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
D.独立战争领导者主要是英国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7世纪初期开始,在北美洲开拓殖民地和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是英国人,英国人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总人口中占的比重大,英语成为殖民地的通用语言,英国文化在北美洲文化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独立战争后英国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
10.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解析】材料体现了20世纪末期欧美对西方文明外延的概述及争论,反映了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解析】根据材料“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可知,印度宗教对印度社会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
12.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解析】材料“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反映了英国殖民当局试图在印度推行殖民教育,移植欧洲文化,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
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特点:不平等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列强侵略下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文化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仁人志士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