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13: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对外贸易主要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贩运东方的奢侈品;新航路开辟后,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一转变(  )
A.预示着工业资本的崛起
B.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
C.使商人获得贸易主导权
D.推动了蒸汽动力的普及
2.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资本家们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
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
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
3.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西欧丧失了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4.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丰富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上海与世界的关系紧密
5.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的活动范围之外。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而走向萧条
D.被卷入全球贸易网中
6.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初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冷战时期 D.工业革命后
7.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协定书,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该协定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D.《大西洋宪章》
8.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输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  )
A.国际贸易影响了英格兰人的生活习惯
B.英格兰人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中英两国的生活方式已经基本上趋同
D.饮茶成为英格兰人炫耀富足的方式
9.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的舞会,他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里出场,惊艳全场。这说明(  )
A.西方文化中出现了“中国热”
B.中式服装更适合舞会的需要
C.路易十四意在突出至尊地位
D.中法文化之间出现相互影响
10.下图是清政府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更钟的制作(  )
A.说明钟表诞生地在中国 B.外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
C.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D.反映了中西相似的审美观
11.1862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会长托马斯·贝兹利宣称:“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此言论表达的真实含义是(  )
A.印度尚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B.英国和印度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印度理应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D.印度农业应当服务于世界市场
12.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如下图),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二、综合题
13.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时期的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这一生活方式在英国的逐渐传播开来,亦与精神文化互相交融,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除此之外,它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家人共同饮茶成为塑造家庭温情的契机与凭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对外贸易主要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贩运东方的奢侈品;新航路开辟后,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一转变(  )
A.预示着工业资本的崛起
B.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
C.使商人获得贸易主导权
D.推动了蒸汽动力的普及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资本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而崛起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和“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故选B项;贸易方式的转变不能说明商人获得了贸易主导权,故排除C项;蒸汽动力的普及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2.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资本家们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
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
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
解析:垄断组织是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兴起”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组建并不能说明此时荷兰已经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故D项错误。
3.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西欧丧失了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可知当时的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丰富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上海与世界的关系紧密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与世界的关系紧密,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体现了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体现了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丰富,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故C项错误。
5.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的活动范围之外。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而走向萧条
D.被卷入全球贸易网中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的活动范围之外”“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可知印度的纺织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控制,体现出印度纺织业被卷入全球贸易网中,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印度本国的商人和工人的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不能体现出纺织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印度纺织业得到东印度公司的支持,排除B项;题干材料仅体现了印度商人和工人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没有体现出印度纺织业发展的状况,排除C项。
6.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初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冷战时期 D.工业革命后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故D项正确。
7.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协定书,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该协定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D.《大西洋宪章》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可以判断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A项正确。
8.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输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  )
A.国际贸易影响了英格兰人的生活习惯
B.英格兰人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中英两国的生活方式已经基本上趋同
D.饮茶成为英格兰人炫耀富足的方式
答案:A
9.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的舞会,他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里出场,惊艳全场。这说明(  )
A.西方文化中出现了“中国热”
B.中式服装更适合舞会的需要
C.路易十四意在突出至尊地位
D.中法文化之间出现相互影响
解析:题干材料“举行盛大的舞会,他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里出场”,表明西方文化中出现了“中国热”,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将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式服装更适合舞会需要的结论,故B项错误;路易十四穿中式服装,坐八抬大轿,是“中国热”的表现,不能体现出路易十四意在突出至尊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中国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未涉及法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清政府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更钟的制作(  )
A.说明钟表诞生地在中国 B.外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
C.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D.反映了中西相似的审美观
【解析】材料“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反映出更钟的制作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
11.1862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会长托马斯·贝兹利宣称:“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此言论表达的真实含义是(  )
A.印度尚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B.英国和印度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C.印度理应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D.印度农业应当服务于世界市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工业生产,加强了对殖民地的原料掠夺和市场侵占。材料“印度巨大的利益将会来自农业,而不在制造业和机械方面”正是打算通过对印度地区的原料掠夺,解决国内生产矛盾,将印度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印度的工业发展条件,排除A项;英国对于殖民地的要求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并不是经济上的互补性,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如下图),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解析】根据材料“贵族喜欢参加潘趣酒会,用定制于中国、绘有‘十三行’等中国元素图案的巨型潘趣碗,将调制好的酒分享给同伴并送上祝福”可知,西欧潘趣酒文化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3.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时期的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这一生活方式在英国的逐渐传播开来,亦与精神文化互相交融,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除此之外,它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家人共同饮茶成为塑造家庭温情的契机与凭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理解1:东西方经济联系的加强促进文化交流。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其影响范围从社会上层扩展到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的茶文化特点。这说明随着东西方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
总结:综上,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2:世界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趋势。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英国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由于英国人自身社会生活习惯和舆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饮茶在英国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这说明英国茶文化逐渐呈现本土化的趋势。同时,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并不一样,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在传播到西方之后发展成为另一种新型茶文化,这反映了文化交流传播和发展中的多元化趋势。
总结:综上,世界文化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因时因地有所不同,进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