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
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2.从1917年到1918年,十几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他们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军方称:“如果管理得当,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们的能力令人惊讶。”据此可知,一战中华工赴欧( )
A.助推了欧洲工人运动
B.暴露了北洋政府的政策失误
C.改善了中国国际形象
D.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地位
3.下图拍摄于1916年9月3日的英国,画面中的女工正操作钻孔设备,她戴着手镯,并佩戴婚戒。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C.改变了工厂的剥削方式 D.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
4.1914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并不想让英国介入战争,但是他最终还是认为英国应该参战,这是因为他担心德国通过控制欧洲大陆而主宰整个欧洲。这反映出( )
A.英国具有“均势”外交思想
B.个人决策对发动战争有重要影响
C.德国崛起引起欧洲高度紧张
D.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国家主要矛盾
5.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将原先还在高唱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成“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而法国的反战领袖及社会主义者饶勒斯则遭到刺杀。这说明,当时( )
A.工人阶级领袖放弃了社会主义
B.民族主义观念十分强烈
C.帝国主义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
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6.下图为漫画《长蛇猛兽动地来,冲破和平正义塔》(1919年),画中描绘了一座写着“公道”“和平”“正义”“平等”字样的破塔倒塌下来,塔旁立着一块木牌“凡尔赛和会”。该漫画( )
A.凸显了一战对世界秩序的破坏 B.肯定巴黎和会维护正义的愿望
C.揭露帝国主义分赃攫利的本质 D.表明中国人民收回主权的决心
7.一战后,美、英、法三国对国际联盟提出了各自的构想,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 )
国家 主张
美国 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
英国 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
法国 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
A.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B.列强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
C.西方大国携手维护世界和平
D.世界政治中心发生了转移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战役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10.1917年有一则启事: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
A.俄国发生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
C.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
D.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11.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1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
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
二、非选择题
13.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观点
观点 主张者
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列宁(1916年)
德国及其同盟国应当承担战争责任 以美国国务卿兰辛为首的“战争责任与惩处战犯委员会”(1919年)
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负有其责 蒂姆等部分德国历史学家(1919年)
同盟国并非蓄意挑起战争 勒努万等部分法国历史学家(1925年)
德国对一战负有“完全责任” 费舍尔等部分德国学者(1961年)
帝国主义国家均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 孙立新等部分中国学者(2014年)
——摘编自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
和起源问题的讨论》等
(1)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5月,威尔逊总统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威尔逊言论的实质是( )
A.为对德国宣战制造理由
B.争取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C.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D.掩盖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解析] 根据“我们现在准备……在世界的战场上为人类自由的事业而战……在上帝的佑护下,美国将再一次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她生来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可以看出,美国试图通过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C项正确;美国已经对德宣战,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争取民众,排除B项;D项也不是其实质,排除D项。
2.从1917年到1918年,十几万华工远赴欧洲战场,他们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军方称:“如果管理得当,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们的能力令人惊讶。”据此可知,一战中华工赴欧( )
A.助推了欧洲工人运动
B.暴露了北洋政府的政策失误
C.改善了中国国际形象
D.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华工赴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C项正确;一战期间华工赴欧并没有推动欧洲工人运动,A项错误;一战期间,华工出国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程度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没有暴露北洋政府的政策失误,B项错误;一战期间华工出国,不会涉及华工政治地位问题, D项错误。
3.下图拍摄于1916年9月3日的英国,画面中的女工正操作钻孔设备,她戴着手镯,并佩戴婚戒。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C.改变了工厂的剥削方式 D.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
[解析] 根据“1916年9月3日的英国”“女工正操作钻孔设备,她戴着手镯,并佩戴婚戒”等信息可知,一战期间,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许多妇女走出家门,站上工作岗位,表明一战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工厂剥削方式的改变及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等现象,排除B、C、D三项。
4.1914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并不想让英国介入战争,但是他最终还是认为英国应该参战,这是因为他担心德国通过控制欧洲大陆而主宰整个欧洲。这反映出( )
A.英国具有“均势”外交思想
B.个人决策对发动战争有重要影响
C.德国崛起引起欧洲高度紧张
D.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国家主要矛盾
[解析] 根据“担心德国通过控制欧洲大陆而主宰整个欧洲”可知,英国之所以介入战争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防止德国一家独大,故选A项;爱德华·格雷的决策还是受到国家利益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英国的反应,不能说“引起欧洲高度紧张”,排除C项;D项内容无从体现,排除。
5.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将原先还在高唱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成“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而法国的反战领袖及社会主义者饶勒斯则遭到刺杀。这说明,当时( )
A.工人阶级领袖放弃了社会主义
B.民族主义观念十分强烈
C.帝国主义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
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前,民族主义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战争的危险笼罩着欧洲。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一度强烈谴责和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但当一战爆发时,欧洲多数工人倒向本国政府一方参加了一战,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将原先还在高唱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成“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而法国的反战领袖及社会主义者饶勒斯则遭到刺杀。这说明,当时欧洲民族主义观念十分强烈,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人阶级领袖放弃了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且欧洲的民主革命早已完成,故D项错误。
6.下图为漫画《长蛇猛兽动地来,冲破和平正义塔》(1919年),画中描绘了一座写着“公道”“和平”“正义”“平等”字样的破塔倒塌下来,塔旁立着一块木牌“凡尔赛和会”。该漫画( )
A.凸显了一战对世界秩序的破坏 B.肯定巴黎和会维护正义的愿望
C.揭露帝国主义分赃攫利的本质 D.表明中国人民收回主权的决心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幻想,揭露了帝国主义分赃攫利的本质,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并不是凸显一战对世界秩序的破坏和中国人民收回主权的决心,排除A、D两项;巴黎和会没有维护正义,排除B项。
7.一战后,美、英、法三国对国际联盟提出了各自的构想,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 )
国家 主张
美国 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
英国 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
法国 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
A.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B.列强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
C.西方大国携手维护世界和平
D.世界政治中心发生了转移
[解析] 美、英、法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国际联盟的方案,体现了大国对国际事务主导权的争夺,故答案为B项;按照三国方案,落后国家和地区依然遭受殖民奴役,无法体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成果,排除A项;三国方案存在明显的分歧,“携手”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大国争夺主导权的结果,排除D项。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战役
结合所学知识,马恩河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导致德国“速决战”破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速战速决的构想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役,排除。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趁机攫取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意在重新瓜分德国的殖民地。题干中日本意在掩盖这一根本目的,B项正确。
10.1917年有一则启事: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
A.俄国发生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
C.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
D.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从“亮给德国佬看”可知,该国参加了协约国对德国作战,从时间1917年可知,这是美国宣布参战,招募人民从军入伍,D项正确。
11.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由日本将美国列为假想敌以及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表述涉及信息与题干不符;“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
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印度、埃及、非洲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觉醒,没有涉及和平主义思潮,B项错误;民族解放运动使被压迫的中、印、埃得以独立,C项正确;殖民主义扩张只能使这些国家深受其害,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观点
观点 主张者
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列宁(1916年)
德国及其同盟国应当承担战争责任 以美国国务卿兰辛为首的“战争责任与惩处战犯委员会”(1919年)
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负有其责 蒂姆等部分德国历史学家(1919年)
同盟国并非蓄意挑起战争 勒努万等部分法国历史学家(1925年)
德国对一战负有“完全责任” 费舍尔等部分德国学者(1961年)
帝国主义国家均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 孙立新等部分中国学者(2014年)
——摘编自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
和起源问题的讨论》等
(1)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答案] (1)原因:一战范围大,波及国家多,过程复杂;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时代变迁的影响。
(2)示例观点: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它们均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
理由:19世纪下半叶以来,英、美、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激烈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对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均对战争的爆发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