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8 12:17:14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安徽)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答案】1.B
2.D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香蕉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收割方向是由南向北推进,主要是因为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粮食成熟越早;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粮食成熟时间越晚。故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与海陆、地形、河流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A错误,D正确;
BC、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和甘蔗不属于粮食作物,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024·安徽)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  )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4.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  )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D
【知识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AC、铁矿石、金矿石不属于能源资源,AC错误;
B、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煤炭,B正确;
D、晋、陕、内蒙古三省区森林资源并不丰富,不可能往南方地区输送木材,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②③④正确;不能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①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024·安徽)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下图示意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  )
A.最初位于南半球热带 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
C.漂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
6.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  )
A.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答案】5.D
6.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地表形态的变化
【解析】【点评】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大陆),是一个推测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也称南方大陆,它因印度中部的冈瓦纳而得名。在印度半岛,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包括其下部的特征冰碛层到较上部的含煤地层,统称为“冈瓦纳(岩)系”。南半球各大陆都发现有这一时代的相似岩系和化石,根据这一相似性和其他证据,便给这个推论为统一的古大陆命名为冈瓦纳古陆。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印度古陆最初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A错误;
B、度古陆最初的位置位于南温带,现在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一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到北寒带,B错误;
C、印度古陆的漂移速度在8千万年前至4千万年前速度相等,C错误;
D、印度古陆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位于亚欧大陆南部,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古陆2亿年前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现在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为向北移动;印度古陆2亿年前经度位于30°E到70°E之间,现在经度大致位于位于60°E到90°E之间,为向东移动,印度古陆大致的移动方向为向东北移动。2亿年前岛屿位置大致位于正西方,到现在大致为正南方,可知印度古陆呈逆时针旋转。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4·安徽)2024年5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据此完下面小题。
7.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A. B. C. D.
8.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  )
①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
②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
③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④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B
8.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生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当遭遇雷雨天气时,应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速度最快,最安全;发生火灾时,容易引发停电,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发生地震时,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地带避震,在室内应尽量抱头屈膝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多云,B天气符号代表的是暴雨,C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雨,D天气符号代表的是雾。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8.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落差大,因此当遇到暴雨天气时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强度较大的洪水。结合所学的野外遇险逃生技巧,狂风暴雨会引发崩塌灾害,导致高处碎石跌落,因此须注意防范,①正确;暴雨天气可能会伴随雷电,因此须远离大树,防止被雷击,②正确;遇到洪水、泥石流时,应向两侧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离,确认安全后,原地等待救援,③正确,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4·安徽)2023年末,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达985.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突破500万人。科技崛起激发经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已跨入特大城市之列。表为合肥市2022年和2023年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人口自然增长(万人) 人口迁移增长(万人) 常住人口净增量(万人) 常住人口净增量在全国排名(位次)
2022年 3.4 13.4 16.8 3
2023年 1.8 20.1 21.9 1
注:人口迁移增长=迁入人口数量-迁出人口数量
9.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  )
A.自然增长速度加快 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C.迁移增长数量较多 D.迁入以老年人为主
10.合肥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  )
A.生态环境优良 B.海陆运输便利
C.就业岗位增多 D.生活成本较低
【答案】9.C
10.C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此外,东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口素质较高,这也是人口稠密的原因之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业、生活,导致人口密度较高。同时,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也与地理位置有关,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这也是人口稠密的原因之一。
9.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万人)由3.4降低到1.8,自然增长速度变慢,A错误;
B、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B错误;
C、2022年以来,合肥人口迁移增长(万人)由13.4增长到20.1,增长数量较多,C正确;
D、从表中数据并不能得出迁入人口以老年人为主,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科技崛起激发经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已跨入特大城市之列。故合肥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经济活力强劲,就业岗位增多;与生态环境优良、海陆运输便利、生活成本较低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2024·安徽)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是我国参与建设的海外重点工程。该项目集成先进的超深海液化天然气技术,可开采海平面以下2000米内岩层中的天然气资源。2023年该项目持续稳产增产,不仅促进了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拓宽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下图示意莫桑比克天然气运往我国的某条海上运输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莫桑比克位于   洲的东南部,其东部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巨型船只的能力更   (填“强”或“弱”)。
(2)满载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的船只驶向我国,依次经过   洋、马六甲海峡、中国   海。
(3)简述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对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非;强
(2)印度;南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我国的海域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莫桑比克位于非洲的东南部,其东部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巨型船只的能力更强,因为莫桑比克海峡比红海—苏伊士运河水深,这保证了大型船只可以安全通过,不需要担心浅滩或者礁石。
(2)满载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的船只驶向我国,依次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其中,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3)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对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可以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民就业机会及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评】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长约1670千米。海峡内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莫桑比克海峡的深度在所有的海峡中排名第三。莫桑比克海峡中多岛屿和珊瑚礁,周围海岸线平直,有赞比西河注入。莫桑比克海峡是从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湾中的很大一部分石油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北美、欧洲等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莫桑比克海峡是欧洲大陆经过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东方去的必经之路。
12.(2024·安徽)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   地、   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   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   。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答案】(1)丙;甲;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上湿润气流难以抵达,甲地为大兴安岭,距离海洋较近,降水丰富,森林广布
(2)畜牧业;蒙古包
(3)乙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短,光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太阳能发电高于冬季。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广,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区,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与照片③相对应;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海较远,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与照片②相对应;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距海最远,降水最少,年降水量在200m以下,植被稀疏,以荒漠草原为主,与照片①相对应。
(2)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草场广布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或渔业,但适合发展畜牧业。为适应游牧生活需求,该地的传统民居是拆卸安装方便的蒙古包。
(3)太阳能发电量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白昼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冬季太阳高度小于夏季,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较短,光照时间较短,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小。
【点评】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和甘肃省的西北部等。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本区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中部降水明显减少,但黄河沿岸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风影响的地区外,大多数地区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胡杨为主。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3.(2024·安徽)水稻的栽培和传播缓解了古代亚洲人粮食不足的状况,成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距今5000年前,我国华南地区的先民利用野生稻进行选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种向亚太地区扩散。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精耕细作技术(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趋完善,这些水稻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水稻种植文化传播概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   (国家)。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   (填“旱”或“寒”)的特征。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细作技术是   、   。
【答案】(1)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日本;耐寒
(3)修筑梯田;灌溉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 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日本。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寒的特征,因为新品种传入地比水稻起源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水稻的耐寒性更好。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种植,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精耕细作的技术是修筑梯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等)、灌溉,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点评】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栽种。
1 / 1安徽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安徽)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2024·安徽)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  )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4.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  )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安徽)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下图示意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  )
A.最初位于南半球热带 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
C.漂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
6.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  )
A.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2024·安徽)2024年5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据此完下面小题。
7.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A. B. C. D.
8.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  )
①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
②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
③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④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安徽)2023年末,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达985.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突破500万人。科技崛起激发经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已跨入特大城市之列。表为合肥市2022年和2023年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人口自然增长(万人) 人口迁移增长(万人) 常住人口净增量(万人) 常住人口净增量在全国排名(位次)
2022年 3.4 13.4 16.8 3
2023年 1.8 20.1 21.9 1
注:人口迁移增长=迁入人口数量-迁出人口数量
9.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  )
A.自然增长速度加快 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C.迁移增长数量较多 D.迁入以老年人为主
10.合肥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  )
A.生态环境优良 B.海陆运输便利
C.就业岗位增多 D.生活成本较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2024·安徽)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是我国参与建设的海外重点工程。该项目集成先进的超深海液化天然气技术,可开采海平面以下2000米内岩层中的天然气资源。2023年该项目持续稳产增产,不仅促进了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拓宽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下图示意莫桑比克天然气运往我国的某条海上运输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莫桑比克位于   洲的东南部,其东部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巨型船只的能力更   (填“强”或“弱”)。
(2)满载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的船只驶向我国,依次经过   洋、马六甲海峡、中国   海。
(3)简述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对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12.(2024·安徽)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   地、   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   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   。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13.(2024·安徽)水稻的栽培和传播缓解了古代亚洲人粮食不足的状况,成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距今5000年前,我国华南地区的先民利用野生稻进行选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种向亚太地区扩散。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精耕细作技术(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趋完善,这些水稻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水稻种植文化传播概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   (国家)。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   (填“旱”或“寒”)的特征。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细作技术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香蕉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收割方向是由南向北推进,主要是因为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粮食成熟越早;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粮食成熟时间越晚。故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与海陆、地形、河流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A错误,D正确;
BC、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和甘蔗不属于粮食作物,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3.B
4.D
【知识点】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AC、铁矿石、金矿石不属于能源资源,AC错误;
B、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煤炭,B正确;
D、晋、陕、内蒙古三省区森林资源并不丰富,不可能往南方地区输送木材,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②③④正确;不能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①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5.D
6.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地表形态的变化
【解析】【点评】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大陆),是一个推测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也称南方大陆,它因印度中部的冈瓦纳而得名。在印度半岛,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包括其下部的特征冰碛层到较上部的含煤地层,统称为“冈瓦纳(岩)系”。南半球各大陆都发现有这一时代的相似岩系和化石,根据这一相似性和其他证据,便给这个推论为统一的古大陆命名为冈瓦纳古陆。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印度古陆最初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A错误;
B、度古陆最初的位置位于南温带,现在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一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到北寒带,B错误;
C、印度古陆的漂移速度在8千万年前至4千万年前速度相等,C错误;
D、印度古陆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位于亚欧大陆南部,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古陆2亿年前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现在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为向北移动;印度古陆2亿年前经度位于30°E到70°E之间,现在经度大致位于位于60°E到90°E之间,为向东移动,印度古陆大致的移动方向为向东北移动。2亿年前岛屿位置大致位于正西方,到现在大致为正南方,可知印度古陆呈逆时针旋转。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7.B
8.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天气与生活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当遭遇雷雨天气时,应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速度最快,最安全;发生火灾时,容易引发停电,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发生地震时,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地带避震,在室内应尽量抱头屈膝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多云,B天气符号代表的是暴雨,C天气符号代表的是小雨,D天气符号代表的是雾。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8.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落差大,因此当遇到暴雨天气时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强度较大的洪水。结合所学的野外遇险逃生技巧,狂风暴雨会引发崩塌灾害,导致高处碎石跌落,因此须注意防范,①正确;暴雨天气可能会伴随雷电,因此须远离大树,防止被雷击,②正确;遇到洪水、泥石流时,应向两侧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离,确认安全后,原地等待救援,③正确,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9.C
10.C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此外,东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口素质较高,这也是人口稠密的原因之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业、生活,导致人口密度较高。同时,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也与地理位置有关,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这也是人口稠密的原因之一。
9.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万人)由3.4降低到1.8,自然增长速度变慢,A错误;
B、2022年以来,合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B错误;
C、2022年以来,合肥人口迁移增长(万人)由13.4增长到20.1,增长数量较多,C正确;
D、从表中数据并不能得出迁入人口以老年人为主,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0.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科技崛起激发经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已跨入特大城市之列。故合肥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经济活力强劲,就业岗位增多;与生态环境优良、海陆运输便利、生活成本较低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1.【答案】(1)非;强
(2)印度;南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我国的海域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莫桑比克位于非洲的东南部,其东部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巨型船只的能力更强,因为莫桑比克海峡比红海—苏伊士运河水深,这保证了大型船只可以安全通过,不需要担心浅滩或者礁石。
(2)满载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的船只驶向我国,依次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其中,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3)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对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可以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民就业机会及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评】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长约1670千米。海峡内的水深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莫桑比克海峡的深度在所有的海峡中排名第三。莫桑比克海峡中多岛屿和珊瑚礁,周围海岸线平直,有赞比西河注入。莫桑比克海峡是从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湾中的很大一部分石油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北美、欧洲等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莫桑比克海峡是欧洲大陆经过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东方去的必经之路。
12.【答案】(1)丙;甲;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上湿润气流难以抵达,甲地为大兴安岭,距离海洋较近,降水丰富,森林广布
(2)畜牧业;蒙古包
(3)乙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短,光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太阳能发电高于冬季。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广,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区,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与照片③相对应;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海较远,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与照片②相对应;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距海最远,降水最少,年降水量在200m以下,植被稀疏,以荒漠草原为主,与照片①相对应。
(2)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草场广布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或渔业,但适合发展畜牧业。为适应游牧生活需求,该地的传统民居是拆卸安装方便的蒙古包。
(3)太阳能发电量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白昼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冬季太阳高度小于夏季,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较短,光照时间较短,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小。
【点评】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和甘肃省的西北部等。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本区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中部降水明显减少,但黄河沿岸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风影响的地区外,大多数地区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胡杨为主。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3.【答案】(1)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日本;耐寒
(3)修筑梯田;灌溉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5 000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的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日本。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寒的特征,因为新品种传入地比水稻起源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水稻的耐寒性更好。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种植,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精耕细作的技术是修筑梯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等)、灌溉,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点评】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中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也有栽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