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必修1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3~4题。
3.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5~7题。
5.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6.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7.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8~9题。
8.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9.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11.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12.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3~14题。
13.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14.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2024·山东济宁一模]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图1)。图2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地位置图。据此完成15~16题。
图1
图2
15.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 )
A.T1早,地壳间歇抬升
B.T1早,地壳持续抬升
C.T2早,地壳间歇抬升
D.T2早,地壳持续抬升
16.该河流河床切入基岩、阶地上沉积物总体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
B.区域抬升强烈,河流侵蚀力强
C.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沉积物少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较好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2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盐岩的流动性和塑性较其他岩石更强,且密度相对较低。历史上,扎格罗斯山脉某地因内部盐岩层活动触发了约4.2亿立方米的巨型岩崩,短期内造成岩崩体堵河。研究表明,该地的褶曲类型对岩崩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图1示意该地地质构造,图2示意盐岩层活动剖面。
图1
图2
(1)说出该地的褶曲类型并简述其对岩崩的促进作用。
(2)说明盐岩层活动触发巨型岩崩的过程。
(3)分析巨型岩崩对河谷位置和形态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花岗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梅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受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石蛋、沟谷等花岗岩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其形成过程。
(1)分析该地风化作用强烈的气候原因。
(2)从侵蚀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花岗岩沟谷发育的原因。
(3)说明花岗岩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第二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故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故③错误,④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流速缓慢,A错误;充足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直接作用,故C、D错误。
3.A 4.B 解析 第3题,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第4题,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羊背石迎冰面和背冰面的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的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
5.A 6.A 7.C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无法获取该山脉有火山不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第6题,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第7题,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山脉高度趋于稳定,故C正确。
8.B 9.A 解析 第8题,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发生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的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槽谷或泥石流通道,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
10.D 11.A 12.D 解析 第10题,花岗岩为典型的侵入岩。第11题,据材料可知,布兰德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花岗岩质地坚硬,难以被侵蚀;周围的变质岩区、沉积岩区抗侵蚀能力弱,故易被侵蚀,海拔低。第12题,由图可知,岩浆侵入,周围岩石变质生成变质岩,此形成时间大体与岩浆冷却凝固生成花岗岩时间一致。
13.D 14.A 解析 第13题,由于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结合材料“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可推知应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存在的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使第Ⅰ段河床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第14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起,第Ⅱ段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
15.C 16.B 解析 第15题,河流阶地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形成,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早。由图可知,T2位置更高,形成更早,阶地的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所致,C正确。第16题,基岩相对较坚硬,河流切穿基岩,且沉积物较薄,说明水流速度较快,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强,而流速快主要与区域的抬升强烈有关,B正确;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难以切穿基岩,A错误;图中没有岩溶地貌信息,C错误;植被覆盖较好与河床切入基岩关系不大,D错误。
17.答案 (1)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
(2)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明代,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第(2)题,可从开发早晚、抵御洪涝灾害等方面描述。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因此B区域聚落密度大于A区域。
18.答案 (1)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石质疏松,易破碎崩塌;背斜两翼的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不稳定;向上拱起的背斜为盐岩上涌提供空间。
(2)地壳运动施加较强的挤压力,盐岩流动性强、塑性强,在背斜轴部上涌;岩层(背斜)顶部受到流动盐岩的顶冲,变得更加陡峭;临河一侧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
(3)受岩崩体堵河影响,河流向北改道,河谷北移;岩崩体上游河道落差减小,河谷逐渐展宽,岩崩体下游河道落差增大,河谷下切加深。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区的岩层特点为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该褶曲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影响,石质疏松,岩石较破碎,易崩塌;背斜两翼的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不稳定;而向上拱起的背斜顶部又为盐岩上涌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第(2)题,由于地壳运动对盐岩施加较强的挤压力,根据材料可知,盐岩流动性强、塑性强,在背斜轴部剧烈上涌,背斜顶部受到流动盐岩内部压力冲击,使得背斜顶部变得更加陡峭,坡面也更加陡峭,临河一侧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第(3)题,岩崩体堵塞河道,使得河流向北改道,河谷向北移;岩崩体堵塞河道,抬高了河床,使得上游河道落差减小,使河谷逐渐变宽;岩崩体堵塞河道,抬高了河床,使得下游河道落差增大,河谷下切侵蚀加强,河谷加深。
19.答案 (1)气候高温多雨,利于化学风化;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物理风化。
(2)该地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山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花岗岩节理发育,地表水沿节理侵蚀岩体,逐渐发育成沟谷。
(3)地壳上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岩石沿节理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重力崩塌或流水搬运作用下,在低处堆积,石块持续受风化作用,最终形成石蛋。
解析 第(1)题,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花岗岩化学风化。夏季正午的气温高,阳光照射使花岗岩岩面迅速升温,使岩石表层迅速升温和膨胀,晚上温度迅速降低,使岩石迅速冷却和收缩,花岗岩容易出现裂隙,出现物理风化。第(2)题,梅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表径流量大;梅岭海拔较高,落差大,有利于流水侵蚀,致密的花岗岩不利于水分下渗;在强降雨条件下,容易使水流在岩石表面快速流动,侵蚀和搬运风化产物,逐渐发育成沟谷。第(3)题,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在当地高温多雨和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沿节理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由于花岗岩在高处,边缘地区的石块在重力崩塌或流水搬运作用下,在低处堆积,石块继续在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下最终形成石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