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必修1同步--第3章素养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必修1同步--第3章素养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30 22: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必修1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1~2题。
气象 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 最高气温 时刻均值 1月偏 离天数 /天 7月各 日最高 气温时 刻均值 7月偏 离天数 /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 00分 20.8 约14时 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 20分 14.4 约13时 50分 17.2
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6.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 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9.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10.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1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13.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属于阿拉斯加半岛上阿留申山脉的延伸。阿留申低压是冬季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是北半球主要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阿留申低压作为低压中心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面两图分别示意2月(图1)和8月(图2)阿留申群岛附近地区气压场形势。
(1)从热力和动力角度,分析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
(2)分别指出2月和8月安克雷奇盛行风的特征。
16.[2024·四川成都阶段性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3年7月28日9时55分,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裹挟着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其残余环流于29日夜间进入河南,继续北上。紧接着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卡努”于8月1日移入东海,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
材料二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陆续出现强降水,局地累计降水量约650毫米至1 003毫米。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梁家庄站累计降水量达1 003毫米,对于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的邢台,这意味着几乎在三天里下了大概两年的雨量。本次极端强降水天气还引发了多处山洪、内涝、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下图为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极端强降水成因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京津冀地区此次强降水的水汽来源。
(2)结合气压系统和地形因素,分析邢台市此次强降水的原因。
(3)据图分析副热带高压对东南急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C 解析 第1题,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第2题,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会较多。
3.A 4.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可知,18日14—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 m的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 ℃,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19日5时以后,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第4题,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至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
5.C 6.B 7.C 解析 第5题,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第6题,由上题可知,丙地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辐合,气压相对高,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气压相对低,③错误,④正确。第7题,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相对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
8.B 9.C 10.C 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西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第10题,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
11.A 解析 据图可知,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纬线及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
12.C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当地地形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变化。第13题,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省北部以偏南风为主,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有限,因此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受此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会减小。
14.答案 (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第(2)题,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15.答案 (1)北上的盛行西风与南下的极地东风相遇,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阿留申群岛附近保留了低压即阿留申低压。
(2)2月盛行东北风,寒冷干燥,风力强;8月盛行偏南风,温暖湿润,风力弱。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受到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动力因素来看,阿留申低压属于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副极地低压带是北上的暖湿西风带和南下的干冷极地东风带相遇后暖气流抬升形成的。从热力因素来看,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在60°N附近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只能呈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力特征可以从风向、性质和风力大小等方面描述。近地面风向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合图1中等压线可判断出2月安克雷奇盛行东北风,且风来自高纬陆地,性质寒冷干燥;图1中等压线较为密集,可判断出2月风力较大。结合图2中等压线可判断出8月安克雷奇盛行偏南风,且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图2中等压线较为稀疏,可判断出8月风力较小。
16.答案 (1)海洋表面蒸发出的水汽经偏南季风输送至此;当地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当地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
(2)“杜苏芮”挟带大量水汽抵达京津冀地区,形成气旋雨;华北地区的东风、东南风挟带海洋水汽向北输送;挟带水汽的东风和东南风在太行山东侧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东侧的副热带高压与“杜苏芮”之间气压梯度力大,增强了风速和水汽输送量,增强了副热带高压西部气流(辐散)向西流出,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东南气流;副热带高压西伸北移阻挡了东南急流水汽北上。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区此次强降水主要是海洋表面蒸发出的水汽经过偏南季风输送到该地,形成较为充足的水汽;同时,7月份属于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京津冀地区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蒸发,以及当地植物蒸腾作用,形成水汽进入大气,使得本地区水汽来源较为充足。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风“杜苏芮”挟带海洋上的大量水汽到达京津冀地区,使得该地区形成强降水天气;同时,华北地区的东风、东南风挟带海洋水汽向北输送,在太行山东侧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地形雨。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副热带高压的存在使得气压梯度力增大,从而使风速加大,水汽输送量增加,增强了副热带高压西部气流向西流出,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其偏转为东南气流;同时,副热带高压向西、向北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东南急流水汽北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