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说 虎刘基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博学,通天文、兵法。谥文成。有《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一书是刘基在元代末年隐居青田山时写的,包括《千里马》、《鲁般》等18篇,195条,后收入《诚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很短小,有些是议论,有些是先举史实,然后评论,还有些是先叙寓言,然后评论,主旨都在发表作者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看法。作者简介 《说虎》是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中的一篇文章。“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文体常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的与……相比不啻:不但,不止。啻,但,只。锋利 用作动词,以……为利代词,代“锋利的牙齿”成倍那么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表被动奇怪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 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 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 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 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取消句子独立性常的躺着休息 居住代词为什么爪子和牙齿外物 工具所以的的的的凭借虽然抵挡,对抗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
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
足怪哉?所以被……的人因此、所以相同,一样值得被说虎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怪矣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归纳主旨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借虎喻人必将失败理清内容结构主 题 思 想 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一、说出下列虚词不同的含义。之: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3、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于: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2、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而:
1、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2、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哉:
1、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2、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的)
(取消句子独性)
(代词,它)
(跟……相比)
(被)
(连词)
(但是,却)
(表疑问)
(表反问)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1……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处:古,这里是“坐”。今,相处。
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食:古,动词,吃。今,粮食,食物。
3.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物:古,工具。今,事物。
4.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足:古,值得。今,充足,足够。课 堂 练 习:一、《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
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答案: 智 力二、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2.则人之食于虎也。
3.故人之为虎食者。
4.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答案:1.介词,跟……相比。2.介词,被。3.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词,锋利的爪牙。课 外 延 伸 你知道哪些和“虎”有关的词语呢?骑 虎 难 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龙 潭 虎 穴穴: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谈 虎 色 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生 龙 活 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初 生 牛 犊 不 怕 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狐 假 虎 威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如 虎 添 翼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为虎添翼 * 卧虎藏龙
为虎作伥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人中龙虎 *画虎不成反类犬
虎踞龙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如狼似虎 *敲山振虎
养虎为患 *猛虎下山
龙腾虎啸 *调虎离山
狼餐虎咽 *虎视耽耽 * 虎兕出柙谢谢指导!1教学目标
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古代的议论文,简短精炼,陈述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使用电教媒体,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浅入深地挖掘出文中的事理。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重点文言句。2.教学难点:理解运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理,即借虎喻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说虎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刘基写的一篇文言文《说虎》,请同学们想一个有关“虎”字的四字词语(包括成语)或名言警句。
活动2【讲授】《说虎》
(一)作者简介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
(二)课文读解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
不啻(chì):不止。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寝:躺着休息,卧。
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
故:所以。
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
是故:所以,因此。
类:相同。
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活动3【活动】小组活动
学生四人一组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师生评议。
活动4【练习】练习测试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
(2)、划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
(3)、作者用老虎与人的关系作比喻,欲说明什么问题?
(4)、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活动5【作业】作业
1、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背诵《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