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9 03: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性学习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开展一次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吧!
教师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二、交流讨论,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1.过渡: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我们该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
2.引导学生观察第36页的插图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教师板书:收集资料的途径 收集资料的范围
(1)启发学生思考:仔细看插图,读“泡泡”里的话,想想可以如何收集资料,可以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2)学生观察插图和“泡泡”。
(3)指名学生反馈。
预设1: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教书板书:看日历 节日名称和时间
预设2: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如何过传统节日。
教师板书:询问长辈 人们如何过节
预设3: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教师板书:查资料 节日习俗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还有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呢?
(5)指名学生反馈,随机板书。
预设1: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预设2: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预设3:在网上查询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教师随机板书:图书馆 书店 互联网
3.小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看日历、问长辈、查资料等途径来收集资料,还了解了我们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这对于我们之后的活动开展会有很大帮助。
(设计意图:适时引导学生阅读的课后“活动提示”,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学习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
三、组建学习小组,确定研究对象
1.指导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
同学们自由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小组内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吧!
各小组确定准备了解的节日。
3.教师出示小贴士:
(1)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2)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四、组织学生按评价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提供自评表,学生对照要求,开展之后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设计意图:前面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要求以及研究对象,后面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指导交流方法
1.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收集、整理了资料。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活动情况吧!
教师板书: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2.发言交流时要按一定顺序哦!说清自己前期收集资料的情况,倾听要认真,听清别人发言的内容,也可以在之后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教师板书:注意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既是对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又进一步培养并强化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小组交流前期收集到的资料
1.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组内轮流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余同学按照倾听要求认真倾听,教师巡视。
2.各组推荐一名学生集体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预设:我们组搜集了关于“春节”的资料。通过查看日历我们知道春节的时间是大年初一。老人告诉我们传说过年是因为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通过上网了解了全国各地人们过年的习俗,比如挂年画、贴春联等。从妹妹的课本上看到了一首《春节童谣》介绍了春节前人们做的各种准备。
3.教师组织学生对照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内交流资料的形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评价环节中,教师则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态度和习惯的展现,例如:是否条理清晰地向组员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态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组员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确定展示方式,明确分工任务
1.请同学们观察第39页、44页的“泡泡”,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
2.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教师板书:确定展示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的小组集体交流。
4.学生集体讨论遇到以下情况时该如何解决。
(1)问题一:讨论时,组员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呢?
预设:这时候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哦!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理由清楚地表达出来,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解决。
(2)问题二:分配任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采取自荐和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人人有任务,并能积极合作,确保小组展示按时完成。
教师板书:明确分工任务
5.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了解小组确定的成果展示的方式,并提供参考意见;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还应给予一定的指导。而对于一些典型问题,则可以当作一个情景训练,集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及时干预,借助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互助的精神。)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习作要求导入,引出习作任务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的任务。
2.指名学生反馈。
预设1:这篇文章所写的要与过节有关。
预设2: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指导学生个人习作展示任务的完成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收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哦!
1.指导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
(1)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家中所过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2)学生用简要的话写出自己想要选取的事例。
预设: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
2.学生交流事例,思考:同学们所讲的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
①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②中秋节那天我考试得了100分,我得到了妈妈的奖励。
预设:不是,没有关系。
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了。
(1)出示范文:
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转睛、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上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飞快地用剪刀剪断绑粽子的绳子,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的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的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就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块。我再也受不了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这味道,咸味适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块流出了油,和着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极啦!
(2)小作者是如何把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写清楚的呢?
(3)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把品尝粽子的每一步都按顺序介绍清楚了。
预设2:把品尝粽子时,自己看到的粽子外形、尝到的味道都一一写清楚了。
5.小结:像小作者这样,把品尝的步骤、品尝的味道都介绍清楚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就跃然纸上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具体了。
教师板书:按照先后顺序 写清过节过程 加入自己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就有一定的习作基础,所以教师需要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教会学生写清楚一件事情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前面几节课,各小组都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分享,那今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所获吧。
各小组逐一展示
1.过渡:请大家跟随我们介绍春节习俗小组的同学一起走进春节吧!
2.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展示交流。
(1)关于春节的神话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来伤害人命。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说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进村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仓惶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2)春联、年画等民间艺术。
学生展示:一生介绍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我们小组,今天将为大家展示几幅春联。
一生介绍年画:年画,春节挂年画是很常见的习俗,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展示小组同学收集的年画,同学欣赏。
(3)诗词诵读。
学生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就请欣赏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的《元日》。
3.介绍清明节的小组展示交流。
过渡: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
小组同学出示课件,分工合作,逐一介绍图片。
(1)图片一(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被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图片二(蹴鞠):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看,这是古代踢蹴鞠的画面。
(3)图片三(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看,这就是人们高高兴兴踏青的图片。
(4)图片四(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的图片。
4.介绍端午节习俗的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5.听了这些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或是对照评价表还有什么小建议想说给他们听的吗?
6.教师组织全班互动评价。
预设1:我觉得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所展示的内容特别丰富,有讲故事,有对联展示,还有诗歌表演,形式多样。他们在之前一定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预设2:我也觉得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的同学很棒,特别是他们能当场写对联,这个才艺展示很吸引人,让我也对春节写对联产生兴趣啦!
预设3:我觉得介绍清明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也很认真,介绍图片资料时声音响亮,讲的也很清楚。
预设4:我来给介绍清明习俗的小组的同学们提个小建议,他们制作的课件很漂亮,但是形式上还是有些单一,如果能加入一些其他形式,如有视频的加入,或是和诵读有关的古诗等等。
7.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在活动中,你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能做到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呈现了各式各样的展示,老师要为你们在活动中认真积极的态度点赞。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环节,采取互评的方式开展。展示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展示时,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8.教师组织学生对照互评表,完成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环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从他人的展示中得到的收获说清楚,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真诚地给予赞赏。还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重点关注学生的习惯态度、合作分享的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小组内进行个人习作成果展
1.同学们轮流在小组内朗读习作,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对照互评表,评价一下展示的习作。
3.各小组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1:我们小组在评价某某文章时,发现他写的是和家里人一起过元宵节的事,他把怎么做元宵、吃元宵的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了,其中还加入了爸爸为他讲述的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我们觉得他写的内容与过节有关,符合评价表的要求。
预设2:我们小组在评价某某文章时,发现他写的是和家里人一起过春节的事,其中,她把烟花燃放时的美丽场景讲述的很清楚。但是一家人究竟是如何过春节的过程还写得不够清楚,所以,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过节的过程,把这部分内容写清楚。
4.小结:谢谢各个小组的分享,我们不仅了解了同学们是如何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的,而且对传统节日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习作,了解更多的节日习俗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评价中,不断修改、完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本次活动中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不但如此,我还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并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喜欢并乐于参与的,我充分尊重学生,无论是哪种情况,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原则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那份光和那份热。但在传统文化挖掘方面和新时代传统节日的变化方面梳理、引导的还不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