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新四年级暑假讲义3 提问的策略
提问的策略
1.针对文章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注意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针对文
章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提问,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例:我在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针对“青苔把它裹起来, 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这句话进行了提问:为什么 说最后一粒豌豆是一个囚犯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针对全文提出了问题:这五粒豆中谁最了不起呢
2.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
在运用提问策略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 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开阔我们的视野。
例:读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比 如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提出问题: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的 比如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第2~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
3.筛选出对理解文章最有帮助的问题。
从不同角度提出诸多问题之后,要列出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文章最有
帮助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小伊达的花
安徒生
读文章,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一天,小伊达看见花儿把头垂得低低的,好像很累很累的样子,她快要
哭了。
她的好朋友说:“这些花儿夜里都去参加舞会啦,所以才这么没精神。”
“花儿也会跳舞吗 ”小伊达问,“小孩子能不能参加这种舞会呢 ”“这怕 不行呢。花儿一听到脚步声,便会跑回花秆上, 一动不动了。”她的好朋友回答。
“唉!我真想见见花儿们跳舞呢!”小伊达说,“我的花儿一定是跳累了, 大概是生病了。”小伊达把她的玩具娃娃索菲亚从玩具床上挪到抽屉里,把那些花儿放在床上。她想:“休息一下说不定会好起来。”
夜里,小伊达躺在床上,等着夜深人静花儿开舞会的时刻。等着等着,小伊达想:“不知道我的花儿有没有在跳舞呢 ”于是,她悄悄从床上爬起来。
房间里静极了。小伊达竖起耳朵仔细听,从客厅里传来轻柔的钢琴声,
声音非常小,但是好听极了!哦, 一定是舞会正在举行呢!
她轻轻地把门拉开一条缝。天哪,客厅里的情景多么有趣啊!
月光洒在屋子的中央,把客厅照得亮堂堂的,所有的花儿都站在地
板上。
风信子、百合花和紫罗兰围成一圈,欢快地跳着舞。钢琴前坐着一支白色的郁金香,它的绿叶快速地在琴键上滑过,美妙的琴声缓缓流淌出来。
玩具娃娃索菲亚的小床是空的,那些生病的花儿也参加舞会啦,它们一
点儿也不像生病的样子,跳得快乐极了。
这时,索菲亚推开抽屉坐起来,好奇地向四周张望。然后,它从抽屉里 跳了出来,不小心摔倒在地板上。这引起了一阵惊慌,所有的花儿都围过来,问它有没有摔坏,特别是那些睡过它床的花儿。
索菲亚一点儿事都没有,花儿们把它拉起来,围着它转圈。索菲亚高兴极了,它对花儿们说,它们明晚还可以用它的小床。
“谢谢你的好心!”花儿们说,“我们活不了多久了,请你转告小伊达,把我们埋在埋金丝雀的地方,这样,在来年的春天,我们就又会长出来。”
忽然,大门开了, 一大群美丽的花儿列着队进来了,走在前面的两朵玫 瑰,头上都戴着小小的金冠,它们是花国的国王和王后。它们甚至带来乐队!
舞会结束后,小伊达悄悄回到床上。第二天,小伊达来到索菲亚的小床前,那些花儿静静地躺在上面,全死了。
她把花儿放进漂亮的纸盒,拿到花园,埋在了埋金丝雀的地方。她知道,到了明年春天,花儿会再长出来,会更美丽的! (有删改)
1.整体感知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填写下图。(3分)
2.创意运用 读完文章,把你的问题写在下面的问题清单中。(3分)
3. 创意运用 下面是帅帅整理的问题清单,请你根据课上所学将下面的问题分类,
并将泡泡语补充完整。(3分)
4.形成解释 花儿把头垂得低低的,真的是因为跳舞跳累了吗 请你仔细阅读文
章,结合生活实际回答这个问题。(2分)
答案:1. ①快要哭了(或“难过”)②举行舞会③被埋在埋金丝雀的地方
2. (示例)②小伊达的花儿是跳累了, 还是生病了 ③花儿为什么想被
小伊达埋在埋金丝雀的地方 ④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
3.132 4.花儿的开放和凋谢有其自然 规律,花儿把头垂得低低的,不是因为跳舞跳累了,而是因为它们到了
生物的“技术”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
题是什么呢 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 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两千余年,但是人们直到十多年前才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到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因此,这个科学家认为,鸽子之所以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是因为它依靠地球磁场来确定方向, 一旦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就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的“感觉”,以致迷失了方向。原来鸽子竟是一位熟悉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的这种“技术”,使它在千百年中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呢!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 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这样多的 蝴蝶,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 据科学家研究,蝴蝶之间 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 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 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用来探索 周围空间,确定被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辨别出它是什 么。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 前能够制造的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是夜蛾 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击,因为夜蛾身上“装设”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深海的某些鱼类 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 掌握的“技术”奥秘。“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 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 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 人”惊吓害鸟,守卫果实和庄稼。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 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等“装置”中,将能找到进一步 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减少能量 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
◇一位同学阅读文章后提出的问题:
④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生物的“技术”
1. 获取信息 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真不少,蝴蝶能放出 ,夜蛾身上装有 ,响尾蛇能感觉到
深海的某些鱼类好像 。(4分)
2.创意运用 读完文章,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把你的问题写下来。(2分)
(1)针对文章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
(2)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
3. 创意运用 请你结合课上所学,对文章旁边和文后的问题进行分类,并把问题的序号填入下表。(3分)
4. 创意运用 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3分)
“肠道细菌城”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都市,它拥有300多个菌种,数万亿个居民,但秩序井然,分层居住,各司其职。
肠内最底层是分叉杆菌与乳杆菌的领地;中层是类杆菌、消化球菌和优杆 菌的地盘;上层是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势力范围。这是先天就有的吗 不! 人在娘胎内是“一菌不染”的。但婴儿在呱呱坠地后,通过吃奶、喝水、换尿布等途径,周围的细菌犹如发现新大陆一样,争先恐后,蜂拥而至,进驻体内。——选自汪宗俊的《人体内的“细菌城”揭秘》,有改动
针对片段内容提出的问题:
(2)针对片段写法提出的问题:
(3)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1. 电磁波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红 外线的辐射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
2. (1)(示例)鸽子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2)(示例)文中提到了几种生物的“技术”
3. ②③①④
4.(1)(示例)细菌是怎么进入婴儿体内的呢
(2)(示例)作者用“热闹非凡的大都 市”来形容有很多细菌的肠道有什么好处
(3)(示例)除了“肠道细菌城”,人体内还有其他的“细菌城”吗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①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zhǐ)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千克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②最近,伦敦(dūn)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chǎn)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③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yì)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dǐ yù)疾病的侵扰。有研究者表明:“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可以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ái)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中两个词语的意思。
有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侵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辨析】第③段中加点的“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享收获】读了这篇文章,我了解到的新知识是( )(多选)
A.人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B.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于细菌。
C.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
D.细菌会引发多种疾病。
4.【提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状状提出了以下问题:
①这篇说明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为什么说“人是微生物群居体”?
③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④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1)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3)针对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1.指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侵犯骚扰。
2.不能,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细菌对人类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点,而“吞噬”“抢夺”等词语则带有伤害人体的意思,所以不能替换。
3.ABC 4.(1)②③ (2)① (3)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