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新四年级暑假讲义1 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如何做?
1.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常常会通过关键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阅读时可以 通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进而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例:“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抓住“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等关键词想象观潮的人多且热闹的场面,进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画面。
生活经验是我们读懂文章的重要基础。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联 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感受画面背后的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走月亮》中,作者在对几个月下图景的描绘中都提到了“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在阅读时,可以联想自己和妈妈牵着手一起在溪边或村道或田埂上行走的经历,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和作者的距离,更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愉悦和幸福。
3.调动感官,丰富画面。
我们在感受某种事物时经常会用到眼、耳、鼻、手等,在读文章时也可以调动不同的感官,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
例:在《走月亮》中,读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 味,流着月光”时,我们可以调动视觉和嗅觉进行想象,感受溪
水、花草的香、月光相互交融的和谐画面。
云海日出
方瑞华
在黄山流连的几天里,最使我难忘的,是观看云海和日出。
看日出须得早起。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台。原以为我们是到得最早的,哪知许多人为了看日出,几乎一夜没睡这时,清凉台上早已站满了人。
东方开始发亮了。 一大片白光从夜幕的边沿泛出,远山近岭现出了模糊的轮廓。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只见云雾像棉絮,似轻纱,飞来荡去,盘旋缭绕在山峰间。山峰时隐时现,云海变幻无穷。云浪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 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把黄山点染①得有几分仙气。
我们正看得出神,忽然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 当一朵云飘到我身边时,我真想迈步跨上去。可是它一到脚下,又被山石撞破了。看着这样的景色,我们仿佛置身梦幻之中。
大家凝视着东方,静等日出。这时,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多么别有风味的气氛。
一会儿,朝霞像一个俊美的小姑娘,从黎明的白幕后飘了出来,抖开了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蓦地,从“海”空交接处绽露出一个红色光点。一瞬间,红点又变成了圆 弧。圆弧很快上升,变成半圆、大半圆。最后,在五彩缤纷的朝霞簇拥下,一轮晶莹剔透的胭脂色的朝阳腾空而出,在橙黄色的天幕上徐徐上升,像一个悬挂在天空的玛瑙盘,艳丽无比。这时朝霞渐渐隐去,浓雾霎时变得稀薄了。太阳脱下了美丽的红衫,换上了金碧辉煌的新装。
这瞬息万变的景色,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心神飞扬。(有改动)
注释:①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
1. 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了黄山的景象,其中,第 自然段到 自然段描写了云海的变化;第 自然段到 自然段描写了日出的过程。(4分)
2. 获取信息 仔细阅读描写黄山的云海的相关段落,我知道作者把云海比作亮闪闪的大镜子和 ,把云雾比作 和轻纱,把云浪翻滚的样子比作万马奔腾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山的云海
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4分)
3. 整体感知 文章是按照 顺序描写黄山的日出的。仔细阅读日出时太阳由红色变成 色,再到换上金碧辉煌的新装的过程。完成下图。(5分)
4. 创意运用 作者对于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请你从中选择一处印象最深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具体地描写出来。(3分)
5.创意运用 先读下面的这首描写黄山景象的诗,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推断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和文章的第 自然段描写的景象有关;然后据此将诗歌的标题补充完整。
黄山 歌(节选)
[清]吴应莲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
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答案1. 3 4 6 7 2. 白茫茫的水面棉絮帆樯林立 变幻无穷
3. 时间胭脂 ①光点(或“红点”) ②半圆 ③大半圆
4.(示例)黄山的云浪奔涌不止,时而 像千万匹骏马在无际的草原上狂 奔,时而像扬帆的战船在海面上列阵迎敌。
5. 云海
歌 溪
吴 然
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 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它 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粗野。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着长长 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它静静地流着,流着。啊!它的水变得绿 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化的吧 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 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 名的鸟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无数的鸟在鸣啭,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的。找工雀、布谷鸟的歌声,有时会盖过许多鸟儿的合唱。不过,谁也不会说它们骄傲。
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旋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船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我穿过浓 密的树荫,柔软的柳条拂着我的脸,无比的凉爽使我有些害怕。稍稍闭一下眼睛,穿过树荫,我看着湛蓝的天空,一团一团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动。两岸闪着太阳的金光,鸟儿唱着,知了叫着。
歌溪啊,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有改动)
1.获取信息 歌溪在不同的水段有不同的特点,仔细阅读文章第3~5自然段,完成下表。(3分)
2.创意运用 结合第1题,重读第3~5自然段,你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三幅不同 的画面,请你选择一幅印象最深的画面,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3. 评价鉴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5分)
(1)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清新自然,如“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 线,又像姐姐的长发”一句,把青苔比作 和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苔的 。(3分)
(2)请用“ ”在文中画出另一处你认为的语言优美生动的句子,并写一写 你阅读时的感受: 。(2分)
4.创意运用 第6自然段从视觉、触觉、听觉三个角度,写出了歌溪带给“我”的欢 乐。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大自然中的某一景物和它带给自己的感受。(至少用到两种感官)(3分)
答案:1.①有点儿粗野②一个活泼的孩子③非常美妙
2.(示例1)歌溪在太阳的照耀 下闪着光,不住地向前流淌,发出 “哗啦哗啦”的声音,遇到绿绿的满 是苔藓的山崖就毫不犹豫地向下落 去,在崖底积成深潭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示例2)在繁茂的绿树林里,各种 各样的鸟儿在合唱,“咕咕”“喳 喳”……各种叫声交织成一片,歌溪 就在这样的绿树林里经过,“哗哗哗”,发出美妙和谐的声响。
3.(1)鲜绿的丝线姐姐的长发鲜绿细长
(2)(示例)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 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 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 一个“跳”字把歌溪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这一水段歌溪的“调皮”
4.(示例)在秋风的吹拂下,树叶飘落, 这些自由的树叶像一个个金色的小
巴掌,快活地在空中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落在人行道上。这时,我走 在铺满金色落叶的人行道上,脚下 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这种感觉
十分美好。
倾听春天
金 波
反复朗读下面的这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房檐上的积雪化了,
春姑娘摇响了雨铃。
天空飞过雁阵,
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蛋壳裂开了,
小鸟呼唤着母亲。
树枝上绽开新芽,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啄木鸟飞来飞去,
在为每一棵大树叩诊。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选自《天上的街市》)
1.整体感知 读完诗歌,想一想,诗人主要从哪两个角度对春天进行了描写 (2分)
( )
A. 视觉和触觉 B. 视觉和听觉 C. 听觉和触觉 D. 视觉和嗅觉
2. 获取信息 这首诗歌的第1小节描绘了春天的 、 等景物。(3分)
3.获取信息 诗歌的第2、3小节通过对春天的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图”。请你根据这两个小节的内容,完成下图。(4分)
4.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怎样的感情 (2分) ( )
A. 喜爱 B.怀念 C. 厌烦 D. 憎恨
创意运用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你 仿照《倾听春天》的第2小节写几句诗吧。(3分)
答案:1.B 2.雨 雁 阵 湖 水 3.①植物②小鸟破壳,呼唤母亲③啄木鸟为大树叩诊④蒲公英在播种 4.A
5.(示例1)我听见知了在歌唱,我听见荷花在绽放。小河热闹起来了,小鸭子呼唤着妈妈。
(示例2)我听见青蛙在捕虫,我听见睡莲在舞蹈。池塘的水涨起来了,鱼儿捉起了迷藏。(评分规则:仿照句式,描写夏天的景象,得2分;语言流畅,合乎逻辑,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