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认识立体图形
课时安排 2 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立体图形教具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在直观认识阶段,不细致深入地研究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更不要求对形体的结构特点有规范的语言描述。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的信息渠道主要是视觉和触觉。
设计理念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立体图形这一名词是陌生的,但对于具有这些图形的特点的实物却见过、摸过,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所以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是很容易实现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也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图形做准备。
学情分析 一年级刚入校的小朋友,他们对生活中新鲜、热闹场面感兴趣,特别对形声兼具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但由于他们年纪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做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课上做及时的应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小结 游戏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正方体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圆柱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球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 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中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也有一些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因为圆柱有粗细和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种类,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很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归为一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