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与分配
B.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
C.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导致部分基因的转录受阻
D.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而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无关
2.硫化氢能使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及分化程度要高于肝细胞
B.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RNA完全不同
C.适宜浓度的硫化氢诱导牙髓干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在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总是长于分裂间期
B.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加人氨基蝶呤,已经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4.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5.“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用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C.用清水漂洗约10min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便于观察
D.制片时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6.下列相关生物学概念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B.伴性遗传一定会体现出代代相传的特点
C.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可得到纯合子
D.杂合子是指控制每种性状的基因组成均不同的个体
7.一批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
A.5:1、5:1 B.5:1、8:1 C.6:1、9:1 D.8:1、8:1
8.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④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9.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
B.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
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
1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绎推理就是指测交实验
B.“萨顿假说”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明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C.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之比=1∶1
D.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1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12.如图是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和部分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其中A、a分别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D、d分别表示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号果蝇为雄果蝇,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一些
B.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8种
C.两果蝇杂交后代红眼:白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8
13.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和非芦花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芦花(D)对非芦花(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公鸡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精子中含有1条Z染色体或1条W染色体
B.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
C.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芦花公鸡所占的比例是3/16
D.子二代根据雏鸡羽毛的特征就能区分雌雄
14.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用小鼠的卵巢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B.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可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1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卵细胞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Y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Y、Xb、Xb
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6.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③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已经不具有活性
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图示实验过程证明存在一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
D.从鼠5体内分离出活菌在培养基上培养,只会产生粗糙菌落
17.下列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B.在艾弗里细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荚膜基因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是实验组,35S标记组是对照组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都含有放射性
18.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中可以包含多个遗传信息互不相同的基因
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
D.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19.研究发现在低温诱导草莓休眠时,其DNA甲基化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而拟南芥受到低温处理后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都是相同的
B.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
C.环境可能会通过对基因修饰,调控基因表达
D.表观遗传的性状对生物都是有利的性状
20.右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遗传信息传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核中可发生①②过程
B.⑤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1个tRNA的结合位点
C.过程①和②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D.过程②形成的产物可以具有运输或催化的功能
21.在细胞学研究领域,有许多药物可抑制细胞内某些生命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表为几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阿糖胞苷可使细胞中的RNA合成受阻
B.金霉素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C.放线菌素D可直接干扰细胞中的转录过程
D.表中三种药物都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疾病
22.如图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分支酶基因R是豌豆种子细胞中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碱基A与T,C与G
C.在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降低
D.此图解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2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中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myc基因和p16基因可能分别属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防治结肠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细胞内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
C.与正常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和结构会发生变化
D.若不发生其他变异,结肠癌细胞内的基因数量、染色体数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2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基因可自发突变为m1或m2基因,但m1基因不可能突变为M基因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D.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2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D.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从而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
26. (每空2分,共14分)如图表示某高等雄性生物(2n=6)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型,如
从图可看出此类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原因是 (答两点)。
图丙为有丝分裂中期,理由是 。
(2)从图中可看出,该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 条,细胞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3)图甲细胞名称是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 。
(4)若甲、乙、丙是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前后三个时期的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7.(每空2分,共12分)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野生型为紫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该植物种群中出现一突变型白花植株。让该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紫花植株,子二代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紫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之间的显隐关系是 。
(2)在乙地的该植物种群中也出现了一突变型白花植株,且和甲地的突变型白花植株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了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将 杂交,观察、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F1表现型为 ,则两地的白花突变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1表现型为 ,则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继续让F1自交得到F2,若 ,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8.(每空2分,共12分)图1是DNA片段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刑事侦查人员为侦破案件,搜集获得的DNA指纹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图1中4所示物质所处的一端为 (填“3'”或“5'”)端,图1中1所示的碱基对在DNA分子中比例越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理由是 。
(2)图1中的5的名称是 。乙的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3)据图2可知,三个怀疑对象中, 最可能是犯罪嫌疑人;除用于判断犯罪嫌疑人外,DNA指纹技术还可用于 (答出一点)。
29.(每空2分,共12分)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别以A、B表示)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下图为基因A在家鸽视网膜细胞中表达的过程示意图。
(1)图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 种RNA参与,可以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 (填数字)。 由图分析下一个将要加入肽链的氨基酸是 (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丙氨酸 甲硫氨酸 赖氨酸 苯丙氨酸
密码子 GCA、GCG、GCU AUG AAA、AAG UUU、UUC
(2)图中信使RNA是以DNA的 (填数字)链为模板合成的,已知信使RNA与其模板链中鸟嘌呤分别占23%和17%,则其对应的双链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3)若基因A、基因B失去功能,可能导致家鸽失去“方向感”,为验证这一推测,可以用基因敲除技术去除基因A或基因B,然后测定家鸽 含量。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C【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仍然发生遗传物质 DNA 的复制和分配, 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改变,B错误; 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基因的转录受阻,C正确;D、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受损或 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细胞凋亡和细胞自都与溶酶体有关,D错误。故选C。
2.D【详解】A、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高于肝细胞,但是分化程度要低于肝细胞,A错误;
B、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发育成个体,C错误; D、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中,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多,D正确。故选D。
3.C【详解】A、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
C、在同一种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差别很大,C正确;
D、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DNA复制在分裂间期进行,已经处于M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可以继续完成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
4.A【详解】A、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A符合题意;B、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B不符合题意;C、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C不符合题意;D、在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详解】A、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构成解离液,解离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容易分开,A正确;B、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B正确;C、用清水漂洗约10min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以防影响染色效果,C错误;
D、盖好盖玻片后,还要盖载玻片,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其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正确。故选C。
6.C【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子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A错误;B、伴X隐性遗传病不会表现出代代相传的特点,B错误;
C、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受精所得的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会形成相同基因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可得到纯合子,C正确;
D、杂合子指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结合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如Aabb,并不要求每种性状的基因组成均不同,D错误。故选C。
7.B【详解】豌豆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自交后代隐性性状aa所占比例为2/3×1/4=1/6,则显性性状所占比例为5/6,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
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玉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都是A∶a=1/3+2/3×1/2∶2/3×1/2=2∶1,后代隐性性状aa所占比例为1/3×1/3=1/9,则显性性状所占比例为8/9,故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B正确。故选B。
8.A【详解】①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是1:1:1:1,①正确;
②由于F1为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②错误;
③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三种,比例是1:2:1,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③错误;
④测交是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F1是双杂合子,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1:1,④正确;
⑤测交是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 F1是双杂合子,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②③错误,故选A。
9.C【详解】A、根据题意,该对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显性个体都是杂合子,A正确;B、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其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3种,B正确;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是杂合子,C错误;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aaBb)和黄色长尾鼠(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没有致死现象,D正确。
故选C。
10.D【详解】A、演绎推理就是指理论上分析测交实验应该得到什么结果,A错误;B、“萨顿假说”没有使用假说-演绎法,B错误;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雌雄个体均产生比例相等的显隐性配子,C错误;D、孟德尔“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D正确。故选D。
11.A【详解】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2.D【详解】A、雄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A错误;
B、据图可知,两只果蝇基因型分别为DdXAXa、Dd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基因型有3×4=12种,B错误;C、两只果蝇XAXa×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红眼和白眼比例为1:1,但由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C错误;D、两只果蝇DdXAXa×Dd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D-XA-所占比例约为3/4×1/2=3/8,D正确。故选D。
13.B【详解】A、家鸡为ZW型性别决定,正常情况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产生的精子不含有W染色体,A错误;B、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体现了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B正确;C、子一代为ZDZd、ZdW,子二代为ZDZd:ZdZd:ZDW:ZdW=1:1:1:1,子二代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雄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3/4Zd,雌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1/4Zd、1/2W,则子三代中芦花公鸡(ZdZ-)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3/4×1/4=5/16,C错误;
D、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芦花与非芦花的比例均为1:1,所以不能根据雏鸡羽毛的特征区分雌雄,D错误。故选B。
14.C【详解】A、雄配子数量远远对应雌配子,可用小鼠的精巢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A错误;B、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不能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B错误;C、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实验中可能观察到,C正确;
D、联会现象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C。
15.B【详解】A、一个基因型为AaBb (独立遗传)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只能有一种类型,A错误;B、—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个AaY的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异常造成的,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Y、Xb、Xb,B正确;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0或2条染色体,C错误;D、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D错误。故选B。
16.C【详解】A、过程③中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仍具有活性,A错误;
B、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只有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C、过程②和④表明存在一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C正确;
D、从鼠5体内分离出活菌为S型细菌,因此在培养基上培养会产生光滑菌落,D错误。故选C。
17.A【详解】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A正确;B、在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 S型细菌的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上,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这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和35S标记组均为实验组,两组之间形成对比,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少数含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A。
18.A【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A错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可以包含多个遗传信息互不相同的基因,B正确;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NA片段,因此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子,D正确。故选A。
19.C【详解】A、据题意“低温诱导草莓休眠时,其DNA甲基化水平呈显著升高的趋势,而拟南芥受到低温处理后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可知环境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是不相同的,A错误;
B、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B错误;C、环境可能会影响DNA甲基化,进而调控基因表达,C正确;D、表观遗传抑制基因表达,性状对生物不一定有利,D错误。故选C。
20.D【详解】A、人体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不能发生①过程(DNA复制);但可以发生②转录和⑤翻译过程,A错误;B、⑤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B错误;C、过程①是DNA的复制,其配对方式为A-T、T-A、G-C、C-G;②为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过程②为转录,形成的产物为RNA,RNA可以具有运输(tRNA)或催化(核酶)的功能,D正确。故选D。
21.C 【详解】A、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是抑制DNA复制过程,A错误;
B、金霉素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是阻止翻译过程,因此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B错误;C、放线菌素D嵌入DNA双链分子中,抑制DNA的模板功能,因此可以干扰转录过程,C正确;D、基因的表达是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含DNA的复制过程,D错误;故选C。
22.B【详解】A、淀粉分支酶基因R可以表达淀粉分支酶,故淀粉分支酶基因R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过程为翻译,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碱基A与U,C与G,B错误;当淀粉分支酶基因(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基因发生突变,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降低,C正确;该图说明淀粉分支酶基因R可以通过表达淀粉分支酶,影响豌豆种子的形状,D正确。故选B。
23.B【详解】A、根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可推测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p16基因是抑癌基因,A正确;B、c-myc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控制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剔除c-myc基因和p16基因会影响个体正常生活,B错误;
C、与正常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例如膜上糖蛋白数量下降,C正确;D、结肠癌细胞是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D正确。故选B。
24.B【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M基因可自发突变为m1或m2基因,m1基因也可突变为M基因,A错误;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大肠杆菌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会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的增添未必属于基因突变,因为该变化可以发生在染色体DNA的非基因序列,D错误。
故选B。
25.C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并且要完成受精作用后发育成后代,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如AABB和AaBb表现型相同,C正确;
C、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结构,不改变基因遗传信息,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C。
26.(1)无细胞壁,有中心体
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2)12 乙、丙
(3)次级精母细胞 乙
(4)丙→乙→甲
27. 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白花植株) 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完全显性 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 白花植株 紫花植株 F2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若突变体白花为纯合子,则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白花;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紫花植株,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若要子二代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紫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之间的显隐关系是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完全显性。
(2)根据题意分析,甲、乙白花都是隐性突变,要判断两者的突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可以让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杂交,观察、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①若F1表现型为白花植株,说明两地的白花突变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1表现型为紫花植株,说明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为双杂合子,若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8.(1) 5' G-C碱基对中的氢键有3个,而A-T碱基对中的氢键只有2个,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的氢键越多,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2)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3) 1 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
【详解】(1)图1中4所示物质为磷酸,其所处的一端为5'端;DNA分子中G-C间的氢键数量是3个,A-T间的氢键只有2个,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的氢键越多,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故图1中1所示的碱基对在DNA分子中比例越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2)5是一个脱氧核苷酸,因为其中的碱基是A,所以5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的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3)从图2中可以看出,1的DNA指纹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精液样品相同,所以1最可能是犯罪嫌疑人。除用于判断犯罪嫌疑人外,DNA指纹技术还可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
29.(1) 三 ③④⑤ 苯丙氨酸
(2) ① 30%
(3)视网膜细胞中含铁的杆状多聚体或者相对应基因的mRNA
【详解】(1)蛋白质的合成需要3种RNA,分别是mRNA、tRNA和rRNA。其中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即图中的③④⑤。由图tRNA进入和出去的方向可知,该翻译时从左到右进行的,下一个将要加入肽链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C,对应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2)转录是以DNA的模板链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由图中mRNA的碱基排序可知,该信使RNA的碱基排序与①链互补,因此该mRNA是以DNA的①链为模板合成的。信使RNA与其模板链中鸟嘌呤分别占23%和17%,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出模板链的C占23%,则模板链C+G占40%,因此双链DNA中的C+G占40%,双链DNA分子中A+T占60%,双链中A=T,则其对应的双链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30%。
(3)由题意可知,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别以A、B表示)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欲验证基因A、基因B失去功能,可能导致家鸽失去“方向感”,可敲除基因A或基因B,检测家鸽视网膜细胞中含铁的杆状多聚体含量,并观察家鸽行为而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