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无棣县佘家镇中学 房青燕
【设计思路】: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借助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感知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他的“说”和“做”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品析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深入领会并学习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课程标准》(第15页)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第1条中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亦师亦友,此文中蕴含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敬重之情,学习此文,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那种潜心钻研,锲而不舍,做了也不炫耀的高贵品质;读出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志士那种英勇无畏,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读出闻一多先生始终如一,炽热的爱国之情;读出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与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
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快速理清思路,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能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概括事件,品味语言,有感情的朗读出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敬重之情。
能联系当前自身,深刻感悟并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重点】:在品味语言中,领悟闻一多先生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
【难点】:将心灵的感悟融入美妙的语言文字中去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激兴趣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但是他碰上了一位独具慧眼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人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后来这位青年成为主考官的学生,再后来他们成了知己。那位青年就是我国的“诗坛泰斗”----臧克家;那位主考官就是我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闻一多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臧克家,去领略受人敬仰的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识先生
1、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语句,并进行抢答:
(1)在作者臧克家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章语句回答)-----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身份)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品质)(有感情的齐读)
(2、)本文作者着重从哪两个方面描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的依据是什么?全文可分几部分?
----作者着重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描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可从课文第7段和第8、9段看出来。第7段总结上文;第8、9段引起下文,这三个段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全文可分为两部分:1—7段第一部分;8—20段第二部分。
三、 研读课文----知先生
把握内容,学习选材方法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他的“卓越”体现在哪里?作为“革命家”他的“大勇”又表现在哪里?请填写下表,进行梳理和理解。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
具体事件
目的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交流回答
-----师点拨,评价
2、问题思考: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民主战士,先生的一生都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作者臧克家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六件事情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生讨论,回答
-----师明确: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品析语言,感悟形象
1、作者臧克家怀着一种赞美和敬重的感情,用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评论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圈点勾画,作好批注,深入感悟先生的人格魅力。
-----方法指导:
(1)、可以用下列句式回答:
“我最喜欢的语句是 ,因为(赏析)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闻一多。”
(2)、赏析角度:①修辞;②人物描写方法;③典型“词语”或“成语” 的运用④句式的特点等
-----仍是分组进行赏析,组内分工,一组阅读1—7段;一组阅读8---20段,然后小组内交流
-----课堂展现
-----师评价、鼓励、点拨、
-----师随堂补充展示一:(课件展示)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3)“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些成语赞美了了闻一多先生,为了寻求一条救国的文化之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苦心钻研的精神,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语句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4)你怎样理解这里“说”的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这里“说”的含义是:①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②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从中可以
看到一个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闻一多;
看到一个具有谦虚的美德和实干的精神的闻一多;
看到一个一心爱国,默默无闻,踏实肯干的闻一多;
-----师: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那么作为一名革命志士,他又是怎样处里“说”和“做”的?
他“说”了。
他“说”了就跟着“做”。
-----这里的“说”不是炫耀自己,也不是吹捧自己,而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是一种爱国行为的强烈体现。
------从中可以
看到一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敢说敢做”“敢做敢当”“视死如归”“激情澎湃,热爱祖国”的闻一多。
----师随堂补充展示二:
如有学生赏析第15段,师展示“背景”课件,播放视频“最后一次演讲”片段,帮助学生感悟闻一多先生为了革命,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领悟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2、师生共读16---20段,读出对先生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师小结: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知道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与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迥乎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深深地爱国之情!(爱国!)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他认为做一名中国人比做一名卓越的学者更为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诗人,他的诗歌中包含着这份炽热的情感。他也是一位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他的诗歌:《一句话》。
-----播放视频朗诵:《一句话》(无棣经典诗歌诵读)
深情感悟----颂先生
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再次回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敬仰。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读书卡,请同学们用最精彩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就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或者全文,写下你的感悟。
-----生写
-----展示
【推荐阅读】:
诗歌背诵:《一句话》(闻一多)
诗歌朗读:《有的人》、《老马》(臧克家)
阅读诗集:《红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材分析
山东省无棣县佘家镇中学 房青燕
本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分两个板块:阅读和写作。阅读板块共收录五篇文章,其中四篇现代文:《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假的星期天》;一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作板块:写人要抓住特点。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是十分吻合的。
就这五篇课文看,它们都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不同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一位位性格各异的杰出人物,展现出他们不同的人格魅力。
那么本单元阅读教学总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单元导读中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可见学习本单元目标有三:
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应属于认知目标,重在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本文结构思路十分清晰。全文共20个自然段,其中第7、8段是文章的过度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9、20段是对闻一多先生总的评价,属于全文的总结段,根据过渡段和总结段可以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从而便于清晰的理解课文内容。
这与《新课标》(第15页)中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的学段目标是相吻合的。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课后的“研讨与联系”第一题“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新课标》(第15页)中说到:“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语言的品味和赏析,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3、心灵上有感悟,能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看来,通过引导学生 “个性化的阅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是本单元必须承载的任务之一。
学习本文,依据《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把握和体会它所承载的学习任务:
1、严谨的结构。课文 1-7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清晰的写作思路,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清楚。
2、精当的选材。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选择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的特点,在《邓稼先》一文中已经学过,这一点可作为次重点,让学生明白选材的重要性即可。
3、洗练的语言。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语言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等对偶句式的运用,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品味本文叙议结合的语言特色,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4、丰富的内涵。
本位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作者臧克家怀着一种赞美、敬重的情怀,运用朴实无华,精辟洗练的语言,分别描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特点,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学者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做了也不说”的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也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名革命斗士为反对独裁,争取独立,无私无畏,视死如归,“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英勇气概。不管是作为学者,还是革命志士,在他身上都闪耀着一份强烈的爱国之情,正是因为这份爱国之情才燃烧起他令人敬佩的“说做一致,始终如一”的火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就规定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闻一多先生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震撼人心。学习他的精神和品格将是这节课的升华。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观课记录
我们根据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依据文本特质,实施有效教学,确立了观课量表,分工观察记录评析。共有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执教人:房青燕
视角
观察点
负责人
课堂观察纪实、目标达成度
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怎样准备的?
杨成新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家的基本信息,扫除基本的文字障碍。
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讲课?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认真程度如何?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杨成新
90%的同学认真倾听老师讲课,85%的同学一边倾听同学发言,一边记笔记,精力集中,态度认真,56%的学生倾听别的观点,并进行相应的对话、交流、补充。
互动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
行为的必要性如何?
行为指向的目标是否有效?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过程、结果怎样?
杨成新
学生们自主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二是文中“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5分钟和3分钟。从互动视角观察学生们的互动、合作行为较活跃,如环节二:知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得很激烈,学习小组的互助性学习效益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达到25人,所占比例68%。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较协调。
?
自主
自主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有没有提出基于文本特质的问题或思考?
张文春
自主学习的内容是“闻一多先生的哪些做法打动了你?请用我最喜欢的语句是 ,因为 ”的句式回答。用时大约为6分钟,学生提出了基于文本特质的思考
?
达成
学生清楚本节课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有哪些依据(品读/思考/回答/观点/写作)证明目标达成?
张文春
有80%的学生清楚本节课的目标,大约35人清楚教师的授课目标,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回答中可以体会到,尤其是房老师出示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背景和演讲后被刺杀的视频,以及朗诵《一句话》这首诗,学生的情绪被深深感染可以证明目标已经达成。
负责人:杨成新?张文春
课堂观察框架二:?教师教学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执教人:房青燕
视角
观察点
负责人
课堂观察纪实、目标达成度
环节
?
教学有几个环节构成的?
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否指向总目标?
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刘志慧
本课教学呈现了四个环节:
一、理清思路,识先生。
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总体评价的语段,第19、20段,从而明确先生的身份及品质。然后追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先生的说和做?根据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理解过渡段的作用,进而理清全文结构和思路:分为两大部分:1-7段,8—20段。
二、概括内容,知先生。
问题导入: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其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填表,理清以上问题,对闻一多先生有了较具体的了解。
三、品析语言,赏先生。
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对闻一多的了解更加深刻,被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
四、书面表达,颂先生。
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先生的赞颂之情。
四个环节呈螺旋式上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共同指向总的目标,即“感悟闻一多先生那份强烈的爱国之情和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
呈现
?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
徐小莉
板书呈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 者
爱国
民主战士
板书呈现的内容包括事件的叙述视角、文章的主题,简单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记忆内容和感悟人物的精神魅力。
媒体呈现:
媒体呈现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作者的简介和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链接助读资料,如: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先生的评价和闻一多的诗:《一句话》。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
三类内容呈现时机非常恰当,效果非常好。第一类内容起到了了解作者,指明学习方向的作用;第二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深刻感悟到闻一多先生的伟大精神;第三类内容直观的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做法及其为了争取民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精神。
?
?
对话
?
?
有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
程良
话题一:理清思路,识先生;话题二:概括内容,知先生;话题三:品析语言,赏先生;话题四:书面表达,颂先生。话题紧扣教学目标,在攀登台阶式的学习中,逐渐达成教学,效果很好。
?
指导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追问/诵读/点拨?/提示/示范/借助资料)
效果如何?
?
教学实施中,教师在诵读、点拨、提示、追问、示范、借助资料等策略采取的措施卓有成效。整堂课纠正性的点拨6次,其中,示范诵读文段1次,直指研究主题的追问4次。全堂课用时45分钟,除板书外,43分钟为师生互动时间。从课堂观察看,这是一节目标明确、内容聚焦、层次清晰、逻辑谨严的精彩课堂。
?
机智
?
课堂有无出现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程良
课堂没有突发事件。
负责人:刘志慧? 徐小莉? 程良
课堂观察维度三:课程性质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执教人:房青燕
视角
观察点
负责人
课堂观察纪实、目标达成度
目标
?
目标是根据什么预设的?(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适合该班学生水平吗?
?
王秀珍
教学目标是依据2011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界定,依据初一学生对这一情感的原始状态,依据本课的文本特质预设的,由施教情况对学生比较适合。
?
内容
?
怎样创造性的处理教材的?
容量适中吗?适合该班学生吗?
?
王秀珍
本课依托钱理群先生、孙绍振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应初一孩子体验的教学内容,抓住文本的情感特质,从词语入手,从情境入手,从心理入手,孩子们的情感得以与教师、与文本,闻一多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
?
实施
?
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批注/讨论)
是否关注了学法指导?
?
张云中
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自主研读、语言赏析方法、合作交流等。尤其在对文本语言的赏析中,教师创造性的利用了文本的特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富有创意的指导,使学生们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评价
?
如何获取教与学过程中评价信息的?(回答/作业/表情/查看)
张云中
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回答等,及时获取教与学过程中准确的评价信息。教师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获取评价信息,善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运用恰当的导答方法,因势利导,见机行事,从而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加深。比如教学之初,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引起了学生想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欲望,趁热打铁,老师接着追问:在臧克家的眼里,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样自然进入文章主题。另外,教师还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赏析语句时,教师不断在巡视,时时激励学生说“我注意到许多同学已经标注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了”“有自己的思考”这都体现了教师课堂上获取评级信息的艺术。
?
?
资源
?
课堂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学生提问)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
张云中
整节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不断迸发思维火花,灵感也被调动起来。在“颂先生”环节,学生真情迸发,文采飞扬,传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敬重和赞美。在学生的评测练习中,向学生推荐了《红烛》、《死水》、《七子之歌》,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更能准确的领略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本文的文本特质。
负责人:王秀珍?张云中
课堂观察维度四:课堂文化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执教人:房青燕???????????
视角
观察点
负责人
课堂观察纪实、目标达成度
思考
?
?
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
白鹏飞
教师耐心启发,让学生自己感悟人物的情感。面对学生思考中的错误,教师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上,采取很多样的方法:如通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和细节,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情感。在对“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的观察中,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学生寻求伙伴帮助,重视“伙伴的语言”的作用,问题在伙伴帮助中能得到解决,教师也及时的给与肯定。
?
民主
?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是怎样的?(人次/时间/程度)
师生行为怎样?( /和谐/严肃/专注/平等)
?
白鹏飞
本课中有多种形式的读:有齐读,跳读,速读,默读。其中齐读3次 ,范读1次,速读1次,默读1次,但是指导学生个人读得太少,。值得肯定的是在读中不是在一个层面滑行,而是有梯度,有层次。在本堂课中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课堂专注程度高。
?
?
创新
?
?
课堂学生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教师如何激发与保护?
?
王洪国
学生的“奇思妙想”体现在对文本有自己的恰当、个性的解读。比如对“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句的批注,学生马睿宇的评析很棒,教师让学生给予了掌声鼓励。再比如李元晨同学写的那首小诗,深情的表达了对先生的赞颂之情,可谓神采飞扬,堪称佳作。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掌声鼓励。
?
?
?
关爱
?
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需求?
课堂话语行为怎样?(措辞/批评/对象/叫答机会/公平)
王洪国
观察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精炼、优美、深情,与学生互动中,鼓励、肯定、赞扬。提问的对象面向全体,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提问举手者居多,也以难度较低的问题,照顾到不举手的同学。
?
?
特质
?
?
在哪些方面体现特色?(环节/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对话/学习指导)
?
王洪国
整堂课的成功与教师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教师的教学语言、朗读、教态,举手投足间,都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一,聚焦核心问题“人物情感”,一步步的铺垫、推进,走入人物的内心,体验人物情感,进而激发、建构起出自己的情感。二,抓住关键语句、细节,赏析、品读。此外,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结合,示例引导等指导方法,都体现了本课的特质。
负责人:白鹏飞 王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