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课件+教案+练习+教材分析等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课件+教案+练习+教材分析等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9 21:32:04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学生通过类比-实验-交流,得出不等式的性质,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不是孤立存在的。
通过课后测评分析,学生都能相对完整准确的解决相关题目。满分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个别学生在符号语言描述上不够准确。但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一)、问题解决、温故孕新。
1、由a=b,能得到a+2=b+2吗?
由a=b,能得到a-3=b-3吗?
由a=b,能得到4a=4b吗?
由a=b,能得到 吗?
等式有哪些性质?你能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吗?
学生举手回答,交流联想。
投影显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由学生口述,教师逐条写在黑板上,保留至探究完不等式的性质,并将不等式的性质列于其旁,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和正确表达不等式的性质。
(二)、问题研究、借故生新。
为了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先从一些数字的运算开始.用“<”或“>”完成下列两组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① 5>3
5+2 3+2, 5+(-2) 3+(-2),
5+0 3+0 ;
② -1<3
-1+2 3+2,-1+(-3) 3+(-3),
-1+0 3+0.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式性质1,观察不等式加法运算中的不变性,由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并对比等式性质1进行修正,并指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从而得到猜想1。并由学生各自列举不等式,验证性质1。从而得出结论。并类比等式性质1得出不等式的性质1符号语言。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 如果a>b,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1,进一步培养学生得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用语言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6>2,
6×5 ____ 2× 5 , 6÷2 ____ 2÷ 2,
6 ×(-5)____2×(-5), 6 ÷ (-2)____2÷ (-2)
-2< 3,
-2×6____3×6, -2÷2____3÷2,
-2×(- 6)____3×( - 6), 2÷ (- 4)____3÷ ( - 4)
学生完成填空。引导学生类比等式性质2,由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并对比等式性质2进行修正。从而获得猜想2和猜想3。由学生各自列举不等式,验证性质。并将其符号进行板书。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不等式的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由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2和性质3,讨论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有什么区别?
2.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不等式于等式性质异同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三)、问题解决、培故养新。
1、设m>n,用“>”或“<”填空。
(1) m-5____ n-5
(2) m+4 ____ n+4
(3) 6m ____ 6n
(4) -3m ____ -3n
2、设a>b,用“<”,或“>”填空,并说出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 3a 3b;
(2) a-8 b-8;
(3) -2a -2b;
(4) 2a-5 2b-5;
(5) -3.5a-1 -3.5b-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布置作业。
1、习题9.1第4、5、6、7题;
2、选作:习题9.1第8题。
评测练习
1、设m>n,用“>”或“<”填空。
(1) m-5____ n-5
(2) m+4 ____ n+4
(3) 6m ____ 6n
(4) -3m ____ -3n
2、设a>b,用“<”,或“>”填空,并说出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 3a 3b;
(2) a-8 b-8;
(3) -2a -2b;
(4) 2a-5 2b-5;
(5) -3.5a-1 -3.5b-1
观评记录
刘婷、殷在芳:在这节课中,老师并没有罗列出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而是给出了一组填空题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们在自己观察,自我猜想,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由于填空题入手简单,学生们都乐于尝试,人人都动手进行练习,这为下面的探究工作做好的情绪上的铺垫。
曹连信、高振跃: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对等式基本性质的复习,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同时也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李伟伟、贾永涛:虽然老师注意到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的影响,但是,同时整个课堂还是存在着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如何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还应进一步研究。
范志凌、孙翠芳: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从训练中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体验。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练习的设计上还可以有一定的延展性。
刘爱北、崔建院:让学生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效果很好,但在探索新知上花的时间较多。
课件12张PPT。9.1.2 不等式的性质温故蕴新
由a=b,能得到a+2=b+2吗?由a=b,能得到a-3=b-3吗?
由a=b,能得到4a=4b吗?由a=b,能得到 吗?温故蕴新
等式有哪些性质?你能分别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吗?借故生新
为了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先从一些数字的运算开始.用“<”或“>”完成下列两组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① 5>3
5+2 3+2, 5+(-2) 3+(-2),
5+0 3+0 ;
② -1<3
-1+2 3+2,-1+(-3) 3+(-3),
-1+0 3+0.>>><<<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如果____,那么_________.不等号的方向不变。a>ba±c>b±c_________________ 6÷2 ____ 2÷ 2,
6 ÷ (-2)____2÷ (-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6 >2 6×5 ____ 2× 5 ,
6 ×(-5)____2×(-5),>>-2< 3,
-2×6____3×6,
-2×(- 6)____3×( - 6),-2÷2____3÷2,
-2÷ (- 4)____3÷ ( - 4)>><<<<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____,不等号的方向____。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不变正数 a>b,c>0ac>bc (或 )负数改变 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a>b,c<0ac (2) m+4 ____ n+4
(3) 6m ____ 6n
(4) -3m ____ -3n培故养新
设a>b,用“<”,或“>”填空,并说出依据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 3a 3b;
(2) a-8 b-8;
(3) -2a -2b;
(4) 2a-5 2b-5;
(5) -3.5a-1 -3.5b-1.
>><<>(1)若x+1>0,两边同加上-1,
得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
(2)若 x≤ ,两边同乘-3,
得 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 x>-1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3x≥填空:感悟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作业1、习题9.1第4、5、6、7题;
2、选作:习题9.1第8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简单运用。但这节课,在探索新知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时间太短了,以后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课标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及其解集的基础上进行,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同时,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
《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不等式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