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课件、教案、练习及学情分析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课件、教案、练习及学情分析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9 23:01:47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已经经过了两个学段的学习,并且在前一节课的全面调查中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和应用,但这些思想和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的经验与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质的差异,学生要从确定性的数学认知过度到不确定性的数学认知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学习的的知识造成负迁移,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是: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对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怀疑,对统计的科学性有质疑,对样本的随机性不理解等。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时期,让他们通过活动的方式,亲身经历统计调查的开展过程,加深对本节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运算能力有待提高,在描述数据的环节中,绘制扇形统计图需要多次运算,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是一次较好的锻炼,鉴于此,我将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和绘制扇形统计图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效果分析
一、目标达成度
本节课首先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即经历统计调查的过程,明确了如何画统计图,理解了什么是全面调查;其次是提高了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再者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即较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二、重难点的处理
抓住教学的重点,给学生创设了知识的生成和学生活动的平台,并通过有效的课件设计,克服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思想的渗透
以学生为本,把课堂放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为主导的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征,很好地对数学的统计思想进行了渗透。
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产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产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画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并明确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3.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数学思考
能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解决
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
2.能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调查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 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画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各种特色活动,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同学们平时活动的几组图片:社会实践、趣味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和远足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个呢?用什么方法能更清楚的了解同学们喜爱活动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学生们看到自己学校的活动照片从拘谨到有些兴奋,提高了学习兴趣,能积极的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教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课题——统计调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分层推进
活动一 设计调查问卷
如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就需要一份调查问卷。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共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进行展示与点评。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共同归纳出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问题,并结合几个小组的展示出示范例,并展开调查。
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在下面四个学校活动中,你最喜爱的活动是( )(单选)
A、社会实践 B、运动会C、艺术节 D、远足 E、其它
填完后,请将问卷交给数学课代表。谢谢你的配合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踊跃展示中完善调查问卷,替代了教师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调查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用共同设计的问卷去开展调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二 收集数据
同学们根据调查问卷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卡片上,并贴到组长手中的纸板上,组长收齐后,把本组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教师简单引入数据的概念,这样通过调查问卷,我们收集到全班同学的n 个数据(全班共有 n 名同学)。
这就是统计调查的第一步: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对收集数据这一过程的设计,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如何收集,让每一个数据都看得见摸得着,一方面有利于快速直观地收集到数据,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整理数据做好铺垫。
活动三 整理数据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能否清楚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项活动的情况?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与思考,自然的想到了统计调查要进行的第二步——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请四位同学共同完成,对每一个同学做好明确的分工:一名同学读票,要求声音洪亮,另一名同学划票,第三名同学负责划记,最后一名同学进行监督,班里的其他同学在手中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划记。完成这一工作后,将人数算好填上,台下同学与台上同学的表格进行核对。核对无误,说明我们都很细心和有耐心,做统计调查工作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这就是我班同学最喜爱的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设计意图:全体学生一起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唱票、计票的乐趣,知道整理数据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活动四 描述数据
问题1: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将数据体现得更加直观吗?
学生根据需要想到要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节课由学生重点做前两种统计图。由于学生小学时已经了解到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这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点评完善。
问题2: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绘图需要计算出全班最感喜爱活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值。分析出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与人数比值之间的联系,从而算出各个圆心角大小。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规范绘图的步骤:(1)、计算各类型占总体的百分比;(2)、根据百分比计算各类型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记好各扇形表示的意义及百分比。
问题3: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小学阶段对条形图比较熟悉,画出条形图并不困难。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找出优缺点,从而达到完善自己所画条形图的目的。
活动四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得到的数据,如果让你给我们学校领导提建议的话,你会提什么?
我们也常借助统计调查来了解现实生活,做出重要决策;(放视频)新闻中房价在下跌,我们可以提出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统计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作用,并体会到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统计调查,处处离不开数学。
三 课堂小结 分享收获
学生根据对亲身经历的统计调查的理解,进行思考、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建议充分进行肯定,并给出全面调查的概念。学生理解、记忆,并举出身边全面调查的例子。
共同回顾本节课所经历的统计调查的过程,学生谈收获与感受。
四 课堂检测 当堂反馈
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 。
2. 下列调査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査(普査)方式的是(???)?
A.对某城市水质情况的调査???????????????
B.对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收视率的调查
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査?????????
D.对某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的调査
3.某校对七年级8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如图所示: 则乘校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校车
有  人。 步行12%

自行车60%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共同纠正,通过举手的方式,教师知道同学们都出色地完成了检测,这也是统计调查,回扣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有效检测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同时教师适度及时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五 推荐作业
调查活动:(4人/小组)
请你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写出你的调查结果。
推荐:◆班里同学最喜欢的课任老师是谁?
◆班里的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
◆班里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统计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分三个学段,尽管每个学段都提出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但要求不同。本学段(7年级),要求学生体会数据调查的一般过程,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能用统计表、条形图、扇形图处理较为简单的统计数据,并能利用条形图或扇形图进行描述数据。而统计主要研究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统计观念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能推测到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感觉。
作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要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且真实的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并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在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思想是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源头,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才产生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观课记录
听课时间:2015.4.21 学科:数学
班级:七年级二班 执教者:李琳 课题:统计调查(1)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约2分钟)
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同学们平时活动的几组图片:社会实践、趣味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和远足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个呢?用什么方法能更清楚的了解同学们喜爱活动的情况呢?
教学效果: 学生从自己学校的活动照片中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合作探究,分层推进。
活动一:设计调查问卷(约5分钟)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这一问题共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进行展示与点评。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共同归纳出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问题,并结合几个小组的展示出示范例,并展开调查。
学生展示问卷调查,并进行完善和补充。
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设计出了调查问卷,并在展示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活动二:收集数据(约5分钟)
学生根据调查问卷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卡片上,并贴到组长手中的纸板上,组长收齐后,把本组的答案贴到黑板上。
教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如何收集,让每一个数据都看得见摸得着,一方面有利于快速直观地收集到数据。
活动三:整理数据(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请四位同学共同完成,对每一个同学做好明确的分工:一名同学读票,要求声音洪亮,另一名同学划票,第三名同学负责划记,最后一名同学进行监督,班里的其他同学在手中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划记。
教学效果:学生一起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唱票、计票的统计过程,知道整理数据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活动四:描述数据(约15分钟)
学生利用学案,运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分别进行描述数据。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体会统计中数据描述的特征反映出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思考、分析、讨论逐步完成两种统计图,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统计图的作用。该环节扇形统计图花费时间较长,主要是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角度的算法及绘制。同时,数据的描述也是统计调查的主要环节。
活动五: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约4分钟)
结合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效果:学生体会统计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作用,并体会到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统计调查,处处离不开数学。
三、课堂小结,分享收获。(约3分钟)
共同回顾本节课所经历的统计调查的过程,学生谈收获与感受
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约6分钟)
教学效果:课堂检测题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学习对教学目标的的达成度。
评课记录
评课时间:2015.4.21 评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参与人员:长山镇第二初中数学组全体成员
评课记录:
执教教师李琳进行说课。
本节课教学设想
设计预期达到的效果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未达到的教学预期效果
有待改进的教学环节
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记录
教学引入环节: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活动入手,并提出问题,围绕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思路和目标:依据统计调查的步骤和过程,将问题逐步展开,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统计调查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切身经历了统计调查的四个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真正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生成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中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给学生创设了知识的生成和学生活动的平台,并通过有效的课件设计,克服了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以教学活动为学习方式,以教学内容即统计的环节步骤为线索,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基本功:板书设计合理科学、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清晰,组织教学游刃有余,都为顺利完成教学认为提供了保障。
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把课堂放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为主导的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征,很好地对数学的统计思想进行了渗透。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10.1统计调查
评测练习
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 。
这两个题目直接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亲生经历与体验了统计调查的过程,所以印象深刻,掌握情况好。
3. 下列调査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査(普査)方式的是(???)?
A.对某城市水质情况的调査???????????????
B.对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收视率的调查
C.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査?????????
D.对某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的调査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们对全面调查的理解情况,通过4个选项的分析,为下面学习抽样调查做好了预设与铺垫。
4.某校对七年级800名学生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如图所示: 则乘校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 校车
有  人。 步行12%

自行车60%
本题是对扇形统计图的考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要明确扇形统计图的意义来计算。部分同学因计算粗心导致错误,所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这部分的强调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