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据记载,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死人无算”。元代文学家揭傒斯也作诗云:“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获。”这说明,当时福建地区( )
A.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B.瘟疫灾害异常严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政府消极应对瘟疫
2.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疫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3.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反映出,疫病( )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4.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咸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
6.《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录了海外百余种药物的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
A.受大一统体制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7.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有违道义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8.“(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是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9.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的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开始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10.14世纪,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甚至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会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 )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
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
11.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多,疫气说呈减弱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12.魏晋时期的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医政事务由太医令、太医博士、尚药监等机构主持。南朝刘宋时,太医署所辖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隋唐时期,《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这些做法( )
A.利于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
B.加速了传统医药学的体系化建设
C.深受主流思想文化的熏陶
D.促使士人开始关注医学理论构建
二、综合题
13.古代中国在“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磨砺下,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
时间 史载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简(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中的《封诊式》中记载,秦代已经建立了疠疫的确诊标准,并要求基层及时上报。而且要求基层自觉隔离,认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为了防止监狱出现大规模疫情,规定尚未定罪但可能判处重罪的疑犯若感染麻风病(疠),或送往“疠所”隔离执行,或定杀之,轻罪者则隔离执行
汉朝 《汉书·平帝纪》记载官方派遣医官巡诊疫区,为患者免费施药甚至由皇帝颁行药方。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如有疾疫,政府将会专门腾空一些舍第对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会稽大疫期间,死者数万,(会稽)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北宋 名臣富弼号召官民并举,出粮救灾,并征集住所达十万余分开隔离灾民。同时,以报酬和请功相报动员退休和候任官,并好生犒劳。最后开放国有“山林陂泽之利”使民自救,并及时安葬尸体。董煟撰写了第一部处理灾荒的专著《救荒活民书》,强调保障救灾粮食(物资)供给,除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劝有米大户卖粮之外,还特别禁止官府“遢籴”(即禁止本地粮食外运)和“抑价”(即控制市场粮价或直接规定官价)
明清 采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康熙还曾下令强制接种:“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同时特设“查痘章京”一职督办
(18世纪)清代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代(或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此时代(或我国古代)防疫政策出台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出发),并谈谈对现在的启示。(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据记载,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死人无算”。元代文学家揭傒斯也作诗云:“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获。”这说明,当时福建地区( )
A.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B.瘟疫灾害异常严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政府消极应对瘟疫
解析:福州等四郡“夏秋大疫,死人无算”的记载和元诗中“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获”的现象,表明当时福建地区瘟疫灾害异常严重,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元朝福建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瘟疫面前的应对与态度,D项错误。
2.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疫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花、鼠疫为强传染性疾病,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曾经爆发过此类传染病,结合材料“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疫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可知,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
3.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反映出,疫病( )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体现的是疫病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C项正确;疫病并未延缓殖民扩张的步伐,排除A项;黑死病并未在全球范围传播,排除B项;材料与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4.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咸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解析:根据“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咸悦”可得出这些都是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
解析: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直接导致亚历山大帝国瓦解,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D项正确;亚历山大之后的政权和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在社会制度方面有一致性,排除A项;疫病对于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的影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两项。
6.《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录了海外百余种药物的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
A.受大一统体制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本草》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收录海外百余种药物,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这些事例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中国医药的发展受大一统封建国家的支持,而非受到该体制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没有体现是否满足大众的需求状况,也没有涉及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C、D两项。
7.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有违道义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疫情影响了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格局,故A项正确;曹操的行为有违道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有很多,疫病只是其中一种,排除C项;材料说明疫病是致使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之一,疫病一说不是猜测,排除D项。
8.“(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是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解析】根据材料“(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可知,《黄帝内经》反复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9.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的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开始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解析】根据材料“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大量中医人士也开始学习西医”可知,西医传入中国,使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西医在明末清初就已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中医,故C项错误;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而是主动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
10.14世纪,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甚至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会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 )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
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
【解析】材料反映了黑死病使整个欧洲,无论是世俗社会还是教会,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都未能幸免,祈求上帝庇佑也无济于事。这说明这场浩劫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黑死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现世的享受,故B项错误;黑死病不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黑死病不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的标志,故D项错误。
11.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多,疫气说呈减弱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解析】根据材料“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多,疫气说呈减弱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知,这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表明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
12.魏晋时期的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医政事务由太医令、太医博士、尚药监等机构主持。南朝刘宋时,太医署所辖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隋唐时期,《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这些做法( )
A.利于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
B.加速了传统医药学的体系化建设
C.深受主流思想文化的熏陶
D.促使士人开始关注医学理论构建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医政制度沿袭两汉”“太医署所辖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教授生徒”“《甲乙经》《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等是重要的医学教材”可知,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3.古代中国在“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磨砺下,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
时间 史载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简(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中的《封诊式》中记载,秦代已经建立了疠疫的确诊标准,并要求基层及时上报。而且要求基层自觉隔离,认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为了防止监狱出现大规模疫情,规定尚未定罪但可能判处重罪的疑犯若感染麻风病(疠),或送往“疠所”隔离执行,或定杀之,轻罪者则隔离执行
汉朝 《汉书·平帝纪》记载官方派遣医官巡诊疫区,为患者免费施药甚至由皇帝颁行药方。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如有疾疫,政府将会专门腾空一些舍第对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会稽大疫期间,死者数万,(会稽)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北宋 名臣富弼号召官民并举,出粮救灾,并征集住所达十万余分开隔离灾民。同时,以报酬和请功相报动员退休和候任官,并好生犒劳。最后开放国有“山林陂泽之利”使民自救,并及时安葬尸体。董煟撰写了第一部处理灾荒的专著《救荒活民书》,强调保障救灾粮食(物资)供给,除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劝有米大户卖粮之外,还特别禁止官府“遢籴”(即禁止本地粮食外运)和“抑价”(即控制市场粮价或直接规定官价)
明清 采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康熙还曾下令强制接种:“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同时特设“查痘章京”一职督办
(18世纪)清代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代(或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此时代(或我国古代)防疫政策出台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出发),并谈谈对现在的启示。(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秦汉之所以能形成依法抗疫的基本举措,原因在于,法家主导的秦律事无巨细,必然会对抗疫各项举措加以考虑。
汉代则是因儒家思想的介入,诸如皇帝下“罪己诏”和祈天保佑、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官员身先士卒等道德性的制度举措便应运而生。
宋朝抗疫举措革新则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士大夫知识水准和治理权能的提高,让抗疫制度更加务实。
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的输入则让依法抗疫更具说服力。而制度的完善均需虚心总结和大胆改革,例如富弼、董煟、康熙等人。
启示:唯有统合国家和市场资源,充分依靠信息和科技,坚持传统与革新并重,才能在依法防控和治理疫灾上走出中国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