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坐井观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8 21: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坐井观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希沃白板5
教材内容 分 析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青蛙和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全面看问题。
设计理念 利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取得教学技术新突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认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体地位。 对于学习新知识,二年级学生有很高的兴趣。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需要动手、小组合作的活动。但是当遇到需要细心思考的问题时,存在畏缩现象。
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课后八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够区分“喝”和“渴”,并熟练分析生字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揭示题目,解释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出示课件提出下列问题:青蛙坐在什么地方?“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透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提问:青蛙与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能满足教学、能创新教学环节、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分段学习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展示“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的图片。 2.提问:小鸟从哪儿飞来?它们落在什么地方? 3.提问:什么地方是“井沿”?拓展: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有“沿”。
设计意图 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三、分段学习课文 学习第三次对话 4.学生自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5.提问: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之后,它是什么样的表情? 6.提问: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 7.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同时也注意到如何体现老师的“导”。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 分角色朗读课文,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 青蛙认为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