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突破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突破练习(含解析) 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20: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体现了当时的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
年份 总收入(亿元) 总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1959 487.12 543.17 -56.05
1960 572.29 643.68 -71.39
1961 356.06 356.09 -0.03
1962 313.55 294.88 18.67
1963 342.25 332.05 10.20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八字方针的有效实行
2.(2023·皖豫名校联盟体)1964年10月17日,日本共同社评论,“政府认为,不应当抱有这样的飞跃式的想法:因为中国进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加入联合国”。这一评论反映了( )
A.中国国防科技已领先世界 B.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C.日本企图阻止中国核试验 D.中国已拥有了远程核导弹
3.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5.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6.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
B.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情况
C.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变化统计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投票情况
7.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这一指示旨在( )
A.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
B.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
C.变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纠正思想路线右倾主义错误
8.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此政策的目的是( )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9.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10.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年7月开始 1.5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 1.5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 1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1957年12月1日之后 1.5斤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12.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二、非选择题
13.工分和口粮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定词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图2分别为工分表和分口粮
工分就是生产队会计记录(公社)社员每天上工(做农活)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生产队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直接管辖的农业生产单位,其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每年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
生产队里,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卖了爱国粮以后,除去添置生产资料和化肥等费用后,开始分卖粮得到的钱。劳力多的可进钱,称为劳红(劳动分红)进资,劳力少的得不到钱,有的得出钱交口粮钱,称为劳红出资。
——摘编自搜狐网《生产队、记工分、分口
粮,穿越到上世纪的中国!》
(1)生产队长负责安排农事,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工分。1日的农事有放牛、除草和犁田三种,工分有2分、5分和8分三级。假定你是生产队长和会计,请对下表两类人员当天的农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记分,并填入下表中。
人员 男子 妇女 小孩
项目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1日 A: B: C: D: 放牛 2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记工分和分口粮的理解。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体现了当时的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
年份 总收入(亿元) 总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1959 487.12 543.17 -56.05
1960 572.29 643.68 -71.39
1961 356.06 356.09 -0.03
1962 313.55 294.88 18.67
1963 342.25 332.05 10.20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八字方针的有效实行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面临财政赤字局面,1962年我国开始国民经济调整,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故财政收支大体持平,D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6年,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大量撤走对华援助,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业生产力发展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2.(2023·皖豫名校联盟体)1964年10月17日,日本共同社评论,“政府认为,不应当抱有这样的飞跃式的想法:因为中国进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加入联合国”。这一评论反映了( )
A.中国国防科技已领先世界 B.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C.日本企图阻止中国核试验 D.中国已拥有了远程核导弹
[解析] 材料“因为中国进行了核试验就应该立即让中国加入联合国”体现的是中国核武器试验成功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此时核武器和远程火箭尚未结合,D项排除。
3.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析] 材料“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说明李丙炎认为当时放卫星的行为是出于政治目的需要,是有着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的,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导致的,C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项说法错误。
5.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也在中国确立,但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却允许农村在完成了国家统购任务后的多余产品通过市场自由买卖,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故选D项;指示中农村在完成国家统购任务之后,才可自由买卖,故其并未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也未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A、B两项;这一指示既适合农民个体交换,也适合当时农村集体交换,故排除C项。
6.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
B.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情况
C.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变化统计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投票情况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与图片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成员国越来越多,与图片不符,故排除C项;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在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正确。
7.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这一指示旨在( )
A.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
B.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
C.变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纠正思想路线右倾主义错误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指示是为了纠正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不分析事物发展变化、死守教条和现成理论的右倾主义错误,故答案为D项;这一指示与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无关,排除A项;“战略转变”说法夸张,排除B项;当时仍然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变革”,排除C项。
8.新中国建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此政策的目的是( )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解析] 依据材料中“新中国建立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调整是为了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选B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是1958年“大跃进”的表现,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是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的表现,材料中的“调整”正是对上述“左”倾错误以及“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纠正,排除C、D两项。
9.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解析] 据材料“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D项正确;开始结束屈辱外交是新中国成立,A项错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而不是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与题意不符;注重睦邻友好关系与材料“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不符,C项错误。
10.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解析]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农业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结合所学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信息,排除A项; C项不符合史实,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在农村开展经济建设活动;D项,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年7月开始 1.5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 1.5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 1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1957年12月1日之后 1.5斤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解析] 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12.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解析] 据材料信息说明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项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工分和口粮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特定词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图2分别为工分表和分口粮
工分就是生产队会计记录(公社)社员每天上工(做农活)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生产队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队直接管辖的农业生产单位,其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每年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
生产队里,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卖了爱国粮以后,除去添置生产资料和化肥等费用后,开始分卖粮得到的钱。劳力多的可进钱,称为劳红(劳动分红)进资,劳力少的得不到钱,有的得出钱交口粮钱,称为劳红出资。
——摘编自搜狐网《生产队、记工分、分口
粮,穿越到上世纪的中国!》
(1)生产队长负责安排农事,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工分。1日的农事有放牛、除草和犁田三种,工分有2分、5分和8分三级。假定你是生产队长和会计,请对下表两类人员当天的农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记分,并填入下表中。
人员 男子 妇女 小孩
项目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做什么事 工分
1日 A: B: C: D: 放牛 2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记工分和分口粮的理解。
[答案] (1)A:犁田 B:8 C:除草 D:5。
(2)理解:记工分和分口粮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体现;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容易强化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体现了一些多劳多得与照顾弱势群体思想;也体现了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教训。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男子属于主要劳动力,主要从事犁田工作,公分也应该最高;妇女相对重体力劳动来说,也属于成年的劳动力,因此主要从事除草工作,公分中等。(2)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需要从挫伤农民积极性、容易强化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及为改革开放提供经验教训等角度进行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