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后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后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20: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大国崛起的方式和路径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性。近代荷兰和英国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
B.都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D.都是岛国,地理位置优越
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3.下图是1929—1953年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根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4.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奴隶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时间 西非的奴隶价格/英镑 牙买加的奴隶价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年 2.68 23.12 14.68
1701—1720年 10.28 24.98 8.46
1761—1780年 16.08 37.73 12.22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5.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6.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7.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措施
8.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9.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会员国。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美国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D.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扩大
10.假如你是一位宋朝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
A.“工商食官”的格局开始被突破
B.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11.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1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摘编自薛荣久《国际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6分)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大国崛起的方式和路径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性。近代荷兰和英国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
B.都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D.都是岛国,地理位置优越
解析荷兰与英国都不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它们都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崛起的,A项错误;荷兰与英国都没有广阔的国内市场,B项错误;荷兰不是岛国,D项错误;在荷兰与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两国都采取了组建贸易公司的形式,故选C项。
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可知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使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说法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3.下图是1929—1953年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根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D项正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A项错误;由图表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项错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图表信息未体现,排除C项。
4.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奴隶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时间 西非的奴隶价格/英镑 牙买加的奴隶价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年 2.68 23.12 14.68
1701—1720年 10.28 24.98 8.46
1761—1780年 16.08 37.73 12.22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出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人口分布状况,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美洲地区的劳动力情况,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5.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项;宋朝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C项。
6.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知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普遍,与长途贩运现象无关,排除D项。
7.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措施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白练”指的是丝织品,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白练”“安西”可以判断指的是唐朝的丝绸之路,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故D项错误。
8.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允许国营制药厂被私人承包经营的做法,这一做法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实现盈利,故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不涉及政企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国营企业的承包经营,不涉及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
9.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会员国。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美国控制,难以发挥作用
D.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扩大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议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改革议案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无关,排除B项;虽然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较大,但是不能说明该组织难以发挥作用,排除C项。
10.假如你是一位宋朝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
A.“工商食官”的格局开始被突破
B.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A项错误;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B项错误;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出现在北宋以前,宋朝时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C项错误;纸币最早出现于北宋四川地区,D项正确。
11.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项;宋朝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C项。
1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可知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使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说法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
——摘编自薛荣久《国际贸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举措:推动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信息技术的发展;两极对峙局面(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2)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