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说明中国古代 ( )
成就 简介
《诊籍》 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为汉朝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令,人称“太仓公”
《诸病源 候论》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为隋朝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
《脉经》 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
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
B.部分官僚重视医学理论
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
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
2.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两宋时期发生的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是疫病频发地。两宋首都疫病频发( )
A.与宋朝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
B.说明坊市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聚居于城市
D.由民众不够重视而放任疫情造成
3.14世纪中叶,欧洲暴发了黑死病,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甚至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 )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
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欧洲人文主义复兴
4.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
A.《论语集注》
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
D.《本草纲目》
5.1918—1919年,世界因患流感而死亡的人数为2 000多万,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这反映了( )
A.疾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B.疫病等灾害因素影响战争进程
C.传染病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D.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疾病
6.汉朝名医淳于意提出:“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这表明汉朝( )
A.中医学的理论已较为成熟
B.手术已成为救治病人的重要方法
C.针灸治疗技术已相当发达
D.临床治疗的操作程序已相当完备
7.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中都有记载。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这说明( )
A.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中医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现代科研有启示作用
D.中医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8.19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专门的卫生机构来指导和监督全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并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英国这一做法的主要背景是( )
A.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B.工厂规模恶性发展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社会舆论呼唤立法
9.20世纪初,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培养医护人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有利于西方医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10.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并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
A.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B.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病
D.建立救治机构,防治结合
11.《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12.1569年创立的圣辣非医院(澳门白马行医院)是最早将西方医药介绍到中国的,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西式医院。这所西医医院的创办( )
A.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B.弥补了中医治疗的不足
C.培养了大量西医医学人才
D.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疫病的肆虐,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伤寒杂病论》,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医学典籍。清朝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以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
——摘编自悦读坊主编《璀璨的古代科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仲景取得医学成就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仲景及其著作在古代医学史上的地位。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说明中国古代 ( )
成就 简介
《诊籍》 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为汉朝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令,人称“太仓公”
《诸病源 候论》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为隋朝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
《脉经》 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
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
B.部分官僚重视医学理论
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
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令”“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王叔和曾任太医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得益于部分官僚的努力,故选B项;A项以偏概全,淳于意、巢元方、王叔和不能代表整个官僚体制,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医术的传承,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2.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两宋时期发生的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是疫病频发地。两宋首都疫病频发( )
A.与宋朝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
B.说明坊市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聚居于城市
D.由民众不够重视而放任疫情造成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是疫病频发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首都商品经济发展,商贸繁荣,人口聚居于城市,而古代医学水平较落后,所以无法有效预防疫病,故选C项;两宋首都疫病频发与驻军制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B项没有涉及人口因素,故排除;D项是一种社会因素,而非两宋首都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3.14世纪中叶,欧洲暴发了黑死病,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甚至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浩劫( )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
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欧洲人文主义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大主教都未能幸免”“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可知这场浩劫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黑死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故B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故C项错误;黑死病促使欧洲人文主义复兴,但并非其复兴的标志,故D项错误。
4.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
A.《论语集注》
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
D.《本草纲目》
解析《论语集注》由朱熹所著,是其对《论语》的注释,属理学范畴,故A项错误;《道德经真义》讲求明道修德,养心养气,故B项错误;朱熹的《孟子集注》是对《孟子》的注释,注重义理阐发,故C项错误;李时珍经过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著成《本草纲目》,故D项正确。
5.1918—1919年,世界因患流感而死亡的人数为2 000多万,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这反映了( )
A.疾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B.疫病等灾害因素影响战争进程
C.传染病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D.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疾病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8—1919年,流感在全球暴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从而制约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兵力的补充,这反映了疫病等灾害因素影响战争进程,故选B项。
6.汉朝名医淳于意提出:“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这表明汉朝( )
A.中医学的理论已较为成熟
B.手术已成为救治病人的重要方法
C.针灸治疗技术已相当发达
D.临床治疗的操作程序已相当完备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切”是指把脉,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题干材料“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反映出当时中医治疗的理论已较为成熟,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手术和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故排除B、C两项;D项“相当完备”说法错误,故排除。
7.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中都有记载。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这说明( )
A.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中医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现代科研有启示作用
D.中医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可知古代医药典籍对现代科研有启示作用,C项正确;A、B、D三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19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专门的卫生机构来指导和监督全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并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英国这一做法的主要背景是( )
A.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B.工厂规模恶性发展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社会舆论呼唤立法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环境污染严重,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20世纪初,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培养医护人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有利于西方医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解析题干材料“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培养医护人员”说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办有利于西方医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医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高等教育发展无关,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排除D项。
10.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并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
A.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B.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病
D.建立救治机构,防治结合
解析:根据材料“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结合所学可知,牛痘接种法是西方人与疫病斗争的经验,后来被引入中国,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三项都是古代人与疫病斗争的一种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1.《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解析:根据材料“《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12.1569年创立的圣辣非医院(澳门白马行医院)是最早将西方医药介绍到中国的,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西式医院。这所西医医院的创办( )
A.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B.弥补了中医治疗的不足
C.培养了大量西医医学人才
D.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1569年创立的圣辣非医院(澳门白马行医院)是最早将西方医药介绍到中国的,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西式医院”并结合所学可知,澳门白马行医院的创办弥补了中医治疗的不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结合,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569年中国没有进入近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疫病的肆虐,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伤寒杂病论》,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医学典籍。清朝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以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
——摘编自悦读坊主编《璀璨的古代科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仲景取得医学成就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仲景及其著作在古代医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1)背景:政局动荡不安;疫病肆虐;继承和发展古代传统中医学;治病救人的决心和志向。
(2)评价:张仲景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其著作受到国外医学界推崇,对亚洲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