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表为某同学收集的资料(部分),这位同学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36年 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宗旨: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
1842年 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50年后 法国政府实行低息贷款、降低关税、自由贸易、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等政策
1890年 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A.城市化 B.工人运动 C.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
2.1607年,英属美洲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法令规定,女性未得到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不得领取结婚证明。19世纪中期后,该地女孩有了越来越多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更多地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男性结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变革提升女性经济地位 B.社会婚姻观念发生深刻变革
C.启蒙思想传播深入社会基层 D.相关法律规定效力已经丧失
3.如表反映了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数目的变化。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个)
A.圈地运动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人口布局的调整 D.中间阶层的崛起
4.下表为19世纪中期,欧洲部分城市(20万人以上)每1000人口增加量中移民(多为郊区农村人口)所占份额(单位:人)。这表明( )
城市 马赛 里昂 波尔多 慕尼黑 曼彻斯特 巴黎 柏林
移民数量 1183 1115 1060 822 717 723 697
A.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失衡现象 B.工业化加剧农村社会的萧条
C.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社会结构 D.城市化源自社会人口的迁移
5.如表为1870年、1913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其中,丁代表的国家是( )
国家年份 甲 乙 丙 丁
1870年 31.8 23 10 13.2
1913年 14 38 6 16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德国在统一后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并且创办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学校,全德文盲率1841年为9.3%,1865年为5.25%,1895年则下降为0.33%,这一现象( )
A.适应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B.加速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缓解了德国的阶级矛盾 D.得益于工人运动的开展
7.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8.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9.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0.19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还创立“帝国铁路局”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铁路运营和建设。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兴修铁路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B.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C.借助铁路发展谋求欧洲霸权 D.资金缺乏制约铁路的发展
11.观察下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据此可知( )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整个欧洲 23.2 34.2 53.2 62
联合王国(UK) 1.9 9.5 19.9 18.5
法国 4.0 5.2 7.9 6.8
美国 0.1 2.4 7.2 23.6
日本 3.8 2.8 2.6 2.4
A.日本综合国力在不断下滑 B.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C.日不落帝国发展已经没落 D.欧盟的实力已逐渐超越美国
12.1760年以前,英国人“从乡村教区不断向市镇迁移,以及从市镇向都市迁移: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终于在大小城市,特别是在大工业所在地的城市中选定了住所”。事实上,对于这些成千累万的丧失了全部或一部分惯常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工业就是唯一可能的出路。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田地拒绝他们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器大工厂的吸引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现代农业的需求
13.1908年,德国两家电气公司——电气总公司与西门子公司——实行联合。到1911年,该联合公司雇佣工人6万多人,控制了近200家公司,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瓜分了世界电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这主要说明( )
A.美德两国控制世界贸易 B.原有经济格局受到一定冲击
C.垄断组织走向国际联合 D.德国率先跨入帝国主义阶段
14.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不仅出境移民大减,而且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1895—1905年,德国入境移民与出境移民相比多出14.7万人。这主要缘于德国( )
A.政治改革的推进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移民政策的调整 D.殖民扩张的停滞
15.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
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 B.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
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 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整个英国社会财富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地主、贵族、工商业世家大族人数大规模扩张,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普通民众的收入也节节攀升,英国人消耗了大量的烟草、蔗糖、咖啡、可可等消费品。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情形比较而言,英国的教育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到19世纪晚期,读书识字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这使民众参与阅读成为可能。另外,这一时期工业进步则为民众休闲生活用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印刷技术的改进就为民众阅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
级别 分布省区
第一级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六级 北京、上海、天津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 吉林、新疆、海南、广东 江苏、宁夏、西藏、山西、湖北、浙江、福建、陕西、河北 山东、甘肃、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广西 重庆、云南、四川、贵州
200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
级别 分布省区
第一级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六级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 江苏、辽宁、山东、福建、内蒙古 吉林、湖北、黑龙江、河北、山西 重庆、湖南、陕西、河南、四川、海南 安徽、新疆、江西、广西、宁夏、青海、西藏、云南、甘肃、贵州
——摘编自管卫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区域格局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近代英国民众日常休闲消费品变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区域格局变化。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漫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 以后的英国入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工业革命告别了传统的零散的手工工场劳动转而投入机器与工厂的怀抱……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 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努都”如何走出“霸伏”?》
材料三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方式发生的“变革”,并列举此次工业革命两项新发明。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A
7.A
8.C9.C
10.B
11.B
12.B
13.B
14.B
15.D
16.(1)因素:英国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结构的变化,消费群体扩大;教育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对印刷品和阅读材料的需求;工业革命期间的技术进步。
(2)变化:第一级消费水平区域不变;第二级消费水平区域由北方变为南方地区;第三级消费水平区域的省区数量增加。
成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17.(1)变革:手工工场变为工厂。发明:火车、汽船。
(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环境的恶化;环保观念的缺乏;中等阶层盲目开发,破坏环境。借鉴:用立法手段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节能环保。
(3)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国家:美国、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