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8 20: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万,而唐中央控制的兵力,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
A.形成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B.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C.直接引发了藩镇割据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23·湖南永州高一联考]隋文帝统治初期,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约十分之三的地方冗员。他制定的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这反映出隋初(  )
A.政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B.科举考试腐败初露
C.社会治理呈良性发展趋势
D.吏治法治比较公正
3.[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易中天在《命运与选择》一书中言及:“隋炀帝打通南北,唐太宗融合胡汉,武则天抹平士庶,卢慧能创立禅宗”,作为混血王朝的隋唐两朝建立了全新的中华文明圈。以下最能体现“武则天抹平士庶”的是(  )
A.任用低品级的官员与凤阁、鸾台二省长官共同议政
B.重用酷吏,罗织罪名陷人于罪,酷刑逼供大兴狱讼
C.颁布《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谱
D.置北门学士,奉诏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其参预机要
4.[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
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5.[2023·湖南常德高一联考]《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资于戎狄,杂畜被野”。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  )
A.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B.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
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
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
6.[2023·广西贵港高一联考]后周世宗柴荣在诏令文武官员举荐人才的同时,要求被举荐者必须“强明清慎,公平勤恪”。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这一举措(  )
A.加快了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利于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7.唐玄宗时,将贵族勋臣的“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贵族勋臣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他们直接苛索封户。这一做法(  )
A.反映了赋税制度的革新
B.限制了藩镇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8.“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唐太宗“得人”最主要的途径是(  )
A.任人唯贤 B.开科取士
C.善于纳谏 D.宽政安民
9.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说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开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10.唐朝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要向尚书省汇报日常工作,但到了唐朝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地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11.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  )
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  D.农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
12.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二、综合题
13.[2023·安徽六安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融合的主流。——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万,而唐中央控制的兵力,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
A.形成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B.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C.直接引发了藩镇割据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在边境设置军镇进行驻防,军镇总兵力中受到中央控制的大约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地方军镇军事实力较强,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A项正确;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排除B项;直接引发藩镇割据局面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不受中央控制,排除C项;藩镇军事力量较强,削弱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湖南永州高一联考]隋文帝统治初期,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约十分之三的地方冗员。他制定的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这反映出隋初(  )
A.政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B.科举考试腐败初露
C.社会治理呈良性发展趋势
D.吏治法治比较公正
解析:从隋文帝统治初期在吏治、法制方面的具体做法可以看出,隋文帝在社会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吏治趋向清明,《隋律》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这是隋朝初期社会治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并不是政体改革的具体做法,也没有改革成效的集中表现,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只是删繁就简,减轻刑罚,但不能体现出“比较公正”,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易中天在《命运与选择》一书中言及:“隋炀帝打通南北,唐太宗融合胡汉,武则天抹平士庶,卢慧能创立禅宗”,作为混血王朝的隋唐两朝建立了全新的中华文明圈。以下最能体现“武则天抹平士庶”的是(  )
A.任用低品级的官员与凤阁、鸾台二省长官共同议政
B.重用酷吏,罗织罪名陷人于罪,酷刑逼供大兴狱讼
C.颁布《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谱
D.置北门学士,奉诏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其参预机要
解析:根据材料“武则天抹平士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颁布《姓氏录》,规定只要通过科举考试或军功升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谱,升高家族等级,这进一步打破了士族与庶族的界限,打击了士族势力和门阀制度,C项正确;高低品级官员共同议政、设置北门学士,有利于削弱三省长官权力,并不能抹平士族与庶族界限,排除A、D两项;任用酷吏、严刑峻法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并不能抹平士族与庶族界限,排除B项。故选C项。
4.[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
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灯火穿村市”“夜市”等诗句词汇可知,唐代出现了民间集市、村市、夜市等贸易形式,说明唐代集市夜间贸易兴起,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唐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的“工商业集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湖南常德高一联考]《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资于戎狄,杂畜被野”。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  )
A.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B.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
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
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广西贵港高一联考]后周世宗柴荣在诏令文武官员举荐人才的同时,要求被举荐者必须“强明清慎,公平勤恪”。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这一举措(  )
A.加快了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利于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解析:依据材料“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可以看出诏令的要求强调了举主(举荐人)的责任,这有利于防范举主以权谋私,保证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C项正确;材料中的要求不能直接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举荐人才,没有提到人才的阶层、地域范围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被举荐者的文化水平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7.唐玄宗时,将贵族勋臣的“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贵族勋臣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他们直接苛索封户。这一做法(  )
A.反映了赋税制度的革新
B.限制了藩镇势力的扩张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解析:据材料可知,唐玄宗时,将“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这种措施使封家势力受到一定的压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D项正确;唐玄宗时仍然是租庸调制,排除A项;唐玄宗时藩镇势力扩张,并未受到限制,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唐太宗“得人”最主要的途径是(  )
A.任人唯贤 B.开科取士
C.善于纳谏 D.宽政安民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考试,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唐太宗选拔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科取士,B项正确;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宽政安民都不是最主要的途径,排除A、C、D项。故选B项。
9.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说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开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解析:根据材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全国重要的漕运通道,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大运河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而巩固全国统治、是古代世界最长运河、加速隋朝灭亡等表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唐朝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要向尚书省汇报日常工作,但到了唐朝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地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解析】唐朝中后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汇报工作的对象由中央的尚书省转为地方节度使,这反映出藩镇势力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
11.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  )
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  D.农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可知,隋朝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以备灾荒,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粮食储备的来源,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2.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交融的加强,少数民族的风气也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气象,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2023·安徽六安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融合的主流。——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
论题:统一多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史实:采取军事行动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
解析:论题:根据材料“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可以得出观点:统一多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采取军事行动击败东西突厥;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唐朝册封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