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
一、选择题
1.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 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状况,说明了建国时实行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 人。”可知,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中,既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民革和民盟的成员,体现了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
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图1是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的情景。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朝鲜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朝鲜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的胜利与西藏和平解放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加速了西藏解放,不符合题意;
D.土地改革的完成,土地改革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与西藏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地点,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4.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名称的改变主要是把就社会的等级称呼变为平等称呼,这有利于社会平等,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D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1949年新中国获得独立,铲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截至1949年底,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这一举措( )
A.变了原有的经济政策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推动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D.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根据题干“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与“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华东、西北三个解放区货币的统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提及对于原有的经济政策的变革,排除A;
本题主旨为“人民市场”,而"解放区经济建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八大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政协召开,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共商建国大计,C项正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排除A项;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
1956年,中共八大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7.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如图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A项正确;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8.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战斗指的是抗美援朝。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战场上的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战斗指的是抗美援朝。
9.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在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等,他们被称作“最可爱的人”,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创业英雄表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在抗美援朝战争。
10.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道:“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其中,“他们”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中国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上甘岭战役中勇堵枪眼的黄继光的故事和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的故事,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材料是作家魏巍写的《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赞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项正确;
中国工农红军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有关内容.
11.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毛岸英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是邱少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身救人的英雄。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赞誉的人有( )
①董存瑞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赞誉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选项②③ 正确;
选项 ①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
选项 ④杨靖宇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考查了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考核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3.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国民革命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美国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望。
14.以下英雄人物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有( )
①王杰 ②王崇伦 ③邱少云 ④黄继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仔细审查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影响人物。本题难度适中。
15.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B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C项和D项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6.土地是农民的生产之本。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分析:
A: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巩固了农民政权,但与材料主旨粮食增长不符,排除A项。
B: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故选B项。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耕者有其田,但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D:1956年底,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7.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新营中学八年级5班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D.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最有价值的资料”,结合所学分析: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档案”是一手史料,能客观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壮况,故选A项。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是二手史料,有亲历者的主观看法,排除B项。
C:“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是影视作品,是二手史料,排除C项。
D:“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史料,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
18.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数千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这得益于( )
A.农业改造 B.公私合营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可知,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故选D项。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
1956年,全国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的50%以上,……”等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排除B;
土地改革的性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运动,排除C;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影响等即可作答。
20.“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歌词中描述的情形是在( )颁布后出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据题干“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可知,这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有关,C项正确;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与题干无关,排除AD项;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但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民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国大典照片。
材料二:毛泽东穿着一身新衣服,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一张放大的孙中山肖像在南面微笑着向他发出祝福。几百万人按照天安门广场铺地的石板条上标出的数字站好位置,倾听毛泽东总结斗争的历程并最终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上述材料共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上述哪一材料属于图像史料?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站起来”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答案】(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材料一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1)解题时需要结合材料一中“开国大典照片、毛泽东、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和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举行了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解题时需要结合材料一中“开国大典照片”可知,材料一的照片属于图像史料。
(3)解题时需要结合材料“开国大典照片”及所学可以从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新中国的成立去分析归纳即可。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在党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新中国渡过重重难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谁?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彭德怀;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知识点】抗美援朝;“共同纲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次会议上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共同纲领》。这部文献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抗美援朝有关。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彭德怀。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是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土地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和材料二的抗美援朝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该事件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激战”中的典型战役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3) 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促进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壮大了世界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开国大典
【解析】(1)标志: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国际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事件:根据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典型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于1950年11月初至12月11日在朝鲜境内的上甘岭地区进行,是朝鲜战争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改变:根据表格可知,1950到1954年,我国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不断增长,富农、地主土地迅速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故答案为: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 上甘岭战役 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进行土地改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三、实践探究题
24.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是什么的开端?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是什么的开端?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
【答案】(1)解放战争时期。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天安门广场。
(5)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应发扬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知识点】五四运动;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人民政协;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南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即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英雄们人民英雄表示永远的纪念。由此可知,“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以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南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即对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示永远的纪念。因此,“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南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即对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示永远的纪念。因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因此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斗争,我们应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及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理解材料,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第(5)小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高高飘扬的红旗】
材料一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二十八年的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据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前夜》
【永不忘怀的英烈】
材料二 图文所述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这声威震敌胆的呐喊曾跨越时空,感动几代人
【翻身做主的农民】
材料三 喜儿:“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
——据歌剧《白毛女》
(1)材料一中的“红旗”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面红旗的来之不易。
(2)材料二中的英雄“王成”们被誉为什么人 电影反映了哪一事件的场景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3)造成材料三中喜儿一家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了改变像喜儿这样千百万农民的命运,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答案】(1)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寄托,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无数场革命战争的胜利换来的。
(2)“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依据材料中“二十八年的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 "结合所学可知这面红旗应该是新中国的国旗,即五星红旗。由材料“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可知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寄托,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无数场革命战争胜利换来的,所以来之不易。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场景。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最终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依据材料“年年欠东家的租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喜儿一家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为了改变像喜儿这样千百万农民的命运,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最终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故答案为:(1)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中国人民精神的寄托,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无数场革命战争的胜利换来的。
(2)“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
一、选择题
1.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中国共产党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人,中国民主同盟1 人。上述主席、副主席政党构成状况,说明了建国时实行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3.图1是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的情景。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朝鲜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4.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5.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截至1949年底,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这一举措( )
A.变了原有的经济政策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推动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D.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
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八大
7.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如图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8.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9.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道:“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其中,“他们”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1.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是 (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毛岸英
1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身救人的英雄。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赞誉的人有( )
①董存瑞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国民革命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4.以下英雄人物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有( )
①王杰 ②王崇伦 ③邱少云 ④黄继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15.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6.土地是农民的生产之本。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7.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新营中学八年级5班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D.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18.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数千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这得益于( )
A.农业改造 B.公私合营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20.“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歌词中描述的情形是在( )颁布后出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国大典照片。
材料二:毛泽东穿着一身新衣服,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一张放大的孙中山肖像在南面微笑着向他发出祝福。几百万人按照天安门广场铺地的石板条上标出的数字站好位置,倾听毛泽东总结斗争的历程并最终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上述材料共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上述哪一材料属于图像史料?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站起来”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新生的政权面临诸多考验,在党的带领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努力,新中国渡过重重难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重要的纲领性文献是什么?这部文献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指的是谁?这次入朝的最终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该事件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激战”中的典型战役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3) 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促进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三、实践探究题
24.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是什么的开端?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是什么的开端?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高高飘扬的红旗】
材料一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二十八年的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据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前夜》
【永不忘怀的英烈】
材料二 图文所述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的这声威震敌胆的呐喊曾跨越时空,感动几代人
【翻身做主的农民】
材料三 喜儿:“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
——据歌剧《白毛女》
(1)材料一中的“红旗”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面红旗的来之不易。
(2)材料二中的英雄“王成”们被誉为什么人 电影反映了哪一事件的场景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3)造成材料三中喜儿一家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了改变像喜儿这样千百万农民的命运,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