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9 09: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2023·海南期末)1920年10月1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某些货币结算的决议》,规定:对国有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当时(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B.苏俄新经济政策顺应了基本国情
C.苏俄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危机
2.(2023·江苏苏州)列宁曾说:“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学会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20世纪30年代,面对有人质疑苏联大部分大型企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斯大林表示,社会主义的经济并非“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的经济政策( )
A.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B.存在发展速度偏慢问题
C.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承认西方科学技术成就
3.(2023·广东惠州)1931年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提出“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的口号,号召“向所有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这( )
A.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
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
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4.(2023·河北模拟)下表为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 )
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万吨) 8600 7683 6987 约8585 85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际效果有限
B.农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家发展战略
C.农业生产受国际局势影响而波动
D.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5.(2023·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破坏了工农联盟
D.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
6.如表是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表中列宁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4月 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月 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月 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渐趋成熟
C.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
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7.(2023·湖北武汉)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
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8.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论述俄国革命时指出:“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作者在这里( )
A.高度评价十月革命中的投机主义
B.强调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社会基础
C.否认俄国大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D.否定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9. 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10.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2个逐年增加至191个。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343亿卢布,其中国有股为145亿卢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1918—1921年 B.1922—1925年
C.1935—1937年 D.1954—1960年
11.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立即想到把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打算付诸实施。1921年4月,列宁提出了关于租让制的十条原则,随后,苏维埃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吸引外资及外国技术力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重振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这表明(  )
A.减少国家干预是恢复经济的必要手段
B.列宁结合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遭到全面否定
D.资本主义制度更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
1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苏俄至苏联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
政策 时间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征缴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粮食;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日用品;普及一切阶级的成年人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年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除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取消义务劳动制,实行按劳分配
苏联模式 1927—1991年 推行农业集体化,农庄按国家计划播种,按国家定价征收粮食;推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上推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否定商业和市场的作用,商品交换也仅限于个人消费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苏俄至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2023·海南期末)1920年10月1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某些货币结算的决议》,规定:对国有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当时(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B.苏俄新经济政策顺应了基本国情
C.苏俄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危机
[解析] 依据材料“1920年10月11日”“对国有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度,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战时共产主义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江苏苏州)列宁曾说:“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学会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20世纪30年代,面对有人质疑苏联大部分大型企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斯大林表示,社会主义的经济并非“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的经济政策( )
A.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
B.存在发展速度偏慢问题
C.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承认西方科学技术成就
[解析] 根据题意,列宁和斯大林都主张向西方积极学习,由此可知,苏联的经济政策是承认西方科学技术成就的,D项正确;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发展速度偏慢和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3·广东惠州)1931年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提出“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的口号,号召“向所有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这( )
A.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
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
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解析] 依据材料,1931年苏联处于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号召“必须掌握技术”“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目的是改进技术、培养人才,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D项正确;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视科技和人才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苏联并未确立对外开放的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河北模拟)下表为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 )
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万吨) 8600 7683 6987 约8585 85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际效果有限
B.农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家发展战略
C.农业生产受国际局势影响而波动
D.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农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需要,农业发展受到影响,B项正确;表格只反映了1927年谷物产量低于1913年,没有体现1921—1927年期间的谷物产量情况,笼统地说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对农业实际效果有限过于绝对,排除A项;苏联农业生产波动主要受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C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苏联生产关系调整未能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破坏了工农联盟
D.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重要的内容是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酿成经济和政治危机,题干中的信息“改变了……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即为其具体体现,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应为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A项;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应为十月革命的影响,均与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6.如表是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表中列宁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4月 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月 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月 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渐趋成熟
C.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
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解析] 根据表格中4月“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到11月“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可知当时俄国革命形势在迅速发生变化,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熟,排除B项;外国势力干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群众基础壮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湖北武汉)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
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解析] 依据材料“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在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可以看出十月革命的进展速度非常之快,可见是顺应了民心,C项正确;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政府,排除A项;十月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取得的胜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8.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论述俄国革命时指出:“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作者在这里( )
A.高度评价十月革命中的投机主义
B.强调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社会基础
C.否认俄国大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D.否定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说明作者实际上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列宁也是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因此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9. 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后退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恢复部分资本主义,采取间接过渡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A、D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材料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关,排除B项。
10.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2个逐年增加至191个。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343亿卢布,其中国有股为145亿卢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1918—1921年 B.1922—1925年
C.1935—1937年 D.1954—1960年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此时具有较多的股份制公司,其中不乏私营公司,可推断这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属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故B项正确。
11.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立即想到把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打算付诸实施。1921年4月,列宁提出了关于租让制的十条原则,随后,苏维埃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吸引外资及外国技术力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重振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这表明(  )
A.减少国家干预是恢复经济的必要手段
B.列宁结合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遭到全面否定
D.资本主义制度更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
【解析】材料“苏维埃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吸引外资及外国技术力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重振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体现的是列宁结合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
1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苏联模式逐渐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故D项符合题意;苏联的计划经济跟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排除A项;苏联模式僵化与衰退是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排除B项;取消自由贸易是1918年开始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苏俄至苏联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
政策 时间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征缴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粮食;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日用品;普及一切阶级的成年人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年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除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取消义务劳动制,实行按劳分配
苏联模式 1927—1991年 推行农业集体化,农庄按国家计划播种,按国家定价征收粮食;推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上推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否定商业和市场的作用,商品交换也仅限于个人消费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苏俄至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
阐述: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现状,苏俄政府推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国家权力对国内资源实行军事化管理,保卫了新生政权。但是这一政策是建立在对农民压迫和对市场否定的基础上,当国内环境相对和平时,便成为农民的负担。1921年,列宁等人立足于苏俄是一个工业欠发达的农业大国的现实,推出了新经济政策,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缓解了农民的压力,使得苏俄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苏联建立后,斯大林等领导人不顾苏联的社会现实,用行政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并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方式弥补工业发展落后的不足,虽然短期内实现了苏联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但也使苏联经济发展日益畸形,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总之,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