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9 09: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咕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懂得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教师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 引出课题《咕咚》,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手中拿着录音设备)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声音,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声音呢?
(教师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
学生1:(兴奋地举手)老师,我听到了水流的声音,还有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学生2:(好奇地猜测)我觉得还有动物奔跑的声音,好像是很紧张的样子。
教师:(点头赞许)同学们真的很细心,你们听到了水流、树叶和动物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像是什么情境呢?
学生3:(思考片刻后回答)老师,我觉得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森林里引起了骚动,大家都被吓得四处奔逃。
教师:(满意地点头)非常好!你们描述得非常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情境有关的课文,题目叫做《咕咚》。(教师板书课题《咕咚》)
(学生们看着课题,好奇地议论纷纷。)
教师:(指着课题)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课题——《咕咚》。
学生们:(齐声朗读)咕咚!
教师:(微笑着)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故事,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又引发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多读几次。开始吧。
(学生开始读书,读完的学生用OK手势表示)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声跟读)
老师:很好,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学生A:老师,我是通过联想的方法记住的,比如“咚”字,我想象听到咚的一声。
学生B:我喜欢用拼音法,先读准拼音,再联想对应的字形,这样记得比较牢固。
老师:很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更好地记住生字。接下来,我们来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下这些生字的意义和用法。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请大家先默读一遍,然后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A:老师,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种叫咕咚的声音,引起了小动物们的惊慌和混乱。
老师:很好,你把握住了课文的大致内容。那么,咕咚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学生B:老师,咕咚的声音其实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但小动物们不知道,所以都感到很害怕。
老师:对的,小动物们因为不知道咕咚的真相,所以产生了恐慌。那么,他们是怎么反应的呢?
学生C:他们开始四处逃跑,互相传递咕咚的消息,结果越来越多的动物都加入了逃跑的队伍。
老师:很好,你们理解得很透彻。那么,最后是谁揭开了咕咚的真相,让动物们恢复平静的呢?
学生D:是野牛。野牛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盲目跟风,他选择亲自去湖边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最后他发现咕咚只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告诉了其他动物,大家才安静下来。
老师:非常棒!你们通过阅读和思考,成功地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面对未知和恐慌,我们应该像野牛一样,保持冷静,亲自去探明真相,而不是盲目跟风。
(三)深入理解,探究学习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咕咚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3)教师出示木瓜和湖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吧。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想一想咕咚是什么。
(学生A站起来,开始朗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很好,谢谢A同学的朗读。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咕咚是什么呢?
学生B:我觉得咕咚可能是个动物,因为听起来像是一个动物的叫声。
学生C:不对,我觉得咕咚可能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因为文中说“大家一听,都吓慌了”,感觉像是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老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趣,但是我们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其实,咕咚是——(引导学生)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老师:好的,那我再给大家展示一下木瓜和湖的图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这就是木瓜,这是一种水果,它的皮是绿色的,形状有点像梨。然后,这就是湖,一个很大的水域。当木瓜掉进湖里,就会发出咕咚的声音。
(老师展示图片,学生们认真观看)
老师:现在,大家明白咕咚是什么了吗?
学生们:明白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提问: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它是怎么做的?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拔腿就跑”的含义,并让学生表演这个动作。
(4)讨论:为什么小兔子会害怕?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教师:我们现在来到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学生A:(积极举手)老师,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小兔子。
教师:很好,A同学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后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们开始认真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B:老师,我找到了!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后,“吓得拔腿就跑”。
教师:非常好,B同学找得非常准确。那么,现在我们来一起理解一下“拔腿就跑”这个词语的含义。大家想象一下,当小兔子突然听到咕咚声,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C:老师,我觉得小兔子会感到很害怕,所以它立刻就跑掉了。
教师:没错,C同学理解得很到位。“拔腿就跑”就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害怕或者紧张,立刻就逃跑的样子。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选择一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棒!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小兔子会害怕呢?
学生D:老师,我觉得是因为咕咚声很突然,小兔子不知道是什么声音,所以感到害怕。
教师:D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确实,突如其来的未知声音往往会让人感到害怕。那么,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比如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或者奇怪的声音,你们是怎么反应的?
学生E:有一次晚上,我突然听到一声很大的雷声,吓得我赶紧钻进了被子里。
教师:看来E同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声响,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或者紧张。但是,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弄清楚声音的来源,不要盲目地害怕或者逃跑。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接受)
教师:好了,通过这段对话,我们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拔腿就跑”这个词语的含义,并且讨论了为什么小兔子会害怕。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问:小兔子的叫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行为,并让学生表演这一段内容。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读完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到第三自然段。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小兔子的叫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翻开课本,开始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教师:(等待学生阅读完毕,点名提问)小明,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被小兔子的叫声引来了?
小明:老师,我找到了小猴子、小山羊和小花鹿被小兔子的叫声引来了。
教师:很好,小明找得很准确。那么,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小明:它们听到了小兔子的叫声,就跟着声音跑了过去。
教师:非常棒!那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一段,感受一下小动物们听到声音后的反应。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很好,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描述了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行为,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大家读完后,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一段的内容,看看谁能演得最像。
(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了,大家读完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一段。小动物们听到小兔子的叫声,就盲目地跟了过去,没有考虑到其他可能的情况,这就是盲目跟从。那么,大家谁能来表演一下这一段的内容呢?
(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教师在一旁指导,点评)
教师:大家表演得都很好,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行为。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盲目跟从别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好了,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课!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道理。
教师:经过今天的阅读和学习,我们一起跟随故事中的角色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而在这个冒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失去自己的判断,但我们要记住,真正的智慧在于独立思考,不被外界轻易左右。
2. 拓展延伸: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并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坐下,开始热烈地讨论。)
学生1:我认为,如果我在现场,我会先观察周围的情况,听听大家的意见,但最终我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
学生2:我同意,我们不能盲目跟从别人,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在听取他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教师: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保持冷静,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五)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准备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
2. 收集一些有关遇事冷静思考的故事或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咕咚》这篇课文,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同时,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