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绝句》
环节一:读诗导入,提出核心问题
1、朗读全诗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提醒:一(一声)行白鹭上青天。
2、提出核心问题
师:小朋友,如果你把四行诗看成四幅画的话,这四幅画都画了什么?画得怎样?(牛鼻子问题)
(思路:凡是牛鼻子问题都精心设计,不要一下子回答了。设计好牛鼻子问题,整节课就拎住了。)
环节二:想象画面,体会诗境
1、学习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朗读第一句:
(1)画了什么?
生:黄鹂、翠柳。
(2)画得怎么样呢?
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黄鹂的羽毛非常亮,从色彩来看,色彩丰富,且肯定有黄色调。(丰富、黄)
翠柳,绿色。
师:可见,颜色真好看。
师:“鸣”是什么意思?
生:叫。
师:可见,黄鹂在翠柳间鸣叫,跳动,欢快地鸣叫。
师:这样看来,第一幅画是静止的还是一幅动画呀?
生:动画。
师:可见,名字一出来就知道这一幅画是动画,画面中有什么?
生:黄鹂在翠柳间跳动,发出欢快的鸣叫。
(思路:教故事,千万别字词翻译,连起来翻译。用牛鼻子问题来解诗。)
2、学习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朗读第2句:
(1)画了什么?
生:白鹭、青天。
(2)画得怎么样?色彩怎样?感觉怎样?
生:画得真好。
生:色彩很美。
生:感觉很美。
①色彩:白、青
师:看看这句画面上有哪些色彩呢?
(思路:第一句打样,第二句迁移运用。)
生:白色(鸟)。
生:青色(《青花瓷》)
②解“上”
师:“一行白鹭上青天”,从“上”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有力量的动画。
师:第一句中鸟儿很欢快,气氛很和谐;第二句是一飞冲天的力量美。
(理念:寻找自己的特色-教学解读。)
出示动画:
笔记:动画。(一二两句是动的画面。)
3、学习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朗读第3句:
(1)画了什么?
生:西岭。
师:西岭是一座山,一座连绵的山。
生:积雪。
生:窗。
师:这首诗是画的窗户框里的美景,窗户里有什么呢?远处的雪上,
可见,这幅画都好像装在画框里。
师:什么是我们画框呢?
生:窗框。
师:窗户像个画框一样。
师:可见,此时此刻,诗人在哪儿看景致呢?在哪里欣赏眼前的美景呢?
生:屋里,窗边。
师:往哪儿看才能看到西岭、千秋雪呢?
生:往外看。
师:不光往外,还要看得好远。
师:诗人在家里窗户边往远处看到了雪山,看到了终年不画的积雪,这不化的积雪多少年了?
生:千百年了。
(生:好像有一千年了。)
(思路:也有的人说是此时未化,有可能是这是看到的雪上让人感觉是千年不化,诗景是诗人心中景,在诗人心中这远山,这远景就是千年不化,就静静的在那里。具体是真千年还是像千年,不争论。)
师:这样的景象就像装在画框里,这幅画是动画还是可以安娜静静描绘的静止的画呢?
生:静止的画。
远 静
(思路:一二两句是诗人看到的,三四两句也是诗人看到了,到后期梳理 、整理,诗就入心了,讲课要注意顺序,想到都讲就很乱, 两个黄鹂,为什么不是两只黄鹂?)
师: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呢?给你什么感觉?
生:静静的,远山景。
生: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理念:千秋雪,是夏天要化 ,是千年不化,不争论。远看现在还是白茫茫的雪山,好像是千年不化。不要刻意去强调化不化。)
(思路:第一波,诗也可以一波一波往前推,让孩子一层一层理解。)
4、学习第4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朗读第4句
(1)画了什么?
生:船
师:为什么这个船叫万里船呢?(只问不答,老师补资料)
师:诗人叫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的草堂。这些船从哪儿来呢?东吴。东吴是哪儿呢?今天的江苏。可见这些船是从江苏来到了四川。从江苏到四川相隔万里之远,就叫万里船。
师:船从遥远的江苏驶来,停泊在这里。这幅画是动的还是静止的?
生:静止的。
(理念: 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是不同的,有分寸感、界别。我们的教学解读要考虑学情,适应性非常重要,今天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诗人当时为什么写这首诗跟今天的教学无关, 不必涉及。经典诗的内涵丰富,不必要一节课都讲。关于来去,不考证。)
(思路:收拾收拾,拎起来。)
环节三:梳理全诗,探诗之秘
1、《绝句》三大特点
师:这首诗有四句,每句是一幅画,就有四幅画。第一二句是动画,三四句是静止的,整首诗就有动有静。
师:三四两句中,诗人看得真远啊,远处的雪山千年不化,门口停泊的小船万里而来;一二句中近处也很美,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感。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这就叫有近有远。
师:你能听到声音吗?
生:“黄鹂鸣翠柳”之声。
师:你能看到色彩吗?
生:黄绿搭配,青白相间,皑皑白雪。
师:既有声音又有色彩,这就叫?
生:有声有色。
师:这些都是四幅画共同有的特点,如果把《绝句》看成一幅画的话,这幅画至少有三个特点:
生: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思路:目标是带孩子解释牛鼻子问题-画了什么?画得怎样?)
师:请把你所有的感受送进诗中,朗读出来吧!
学生朗读全诗。
2、《绝句》之绝
师:小朋友,这首《绝句》真的很绝,太绝了。绝在哪里呢?
师:这首诗真的很好读。“两个”对“一行”,“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你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这里是“两个黄鹂”,不应该是“两只”吗?
师:诗人很用心的用了“两个”,古人作诗要讲究音韵平仄,让诗读起来更顺,这里用“个”更妙。
(理念:查阅都有资料,但是资料不是堆给小孩,要根据学情适当给予,而不是老师喜爱的就无限。)
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环节一:读题导入
1、送别诗
师:读读课题,送谁啊?
生:林子方。
师:可见,这是送别时写的一首诗,我们称其为送别诗。
师:在哪儿送啊?(地点)
生:净慈寺。
师:什么时间送呢?(时间)
生:晓。
生:黎明破晓的时候。
生:早晨。
师:早晨的时候在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思路:时间、人物、地点、人物、事件。)
(不讲的背景:林子方去外地当官,诗人送他,为什么挽留他?诗人的意思是别去,那里不好,送他就是要留他,但是林子方执意要去,确实不好。杨万里是希望林子方留下来别走, 但是林执意要走,后续报道,果真走不如留 。时候未到,不讲。)
2、送别诗之深情
师:当我们在送别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要表达什么呢?
生:送祝福、不舍……
师:深情 。
师:不舍的深情。
3、送别诗竟无深情?
师: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生:这首诗没有写深情。
生:居然写的是美景。究竟是为什么呢?(牛鼻子问题)
(理念:解诗的时候,一定控制住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的欲望。)
(思路:牛鼻子的问题,就是这整首诗通过这个问题牵住他。思考一下,思考不得,通过读诗来理解。)
环节二: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分句学习)
1、学习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
(1)朗读第1句,聚焦“景物”。
师:小朋友,既然是写景,都写了什么景?
生:写的是西湖的美景。
师:全诗中的景物有什么?
生:莲叶接天。荷花映日。
圈画:“莲叶、荷花”
(思路:排序讲解,解诗要顺。)
(2)景物特点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出图:
生:莲叶的特点是太多了。
师:哪一个“字”说明莲叶好看?
生:碧。
师:莲叶又多又绿,又大。
师:荷花怎么样呢?
生:荷花别样红。
出图:
生:荷花很红,别样红,特别红。
师:这可是叫“映日荷花”呢!荷花一朵朵,阳光一照,怎么样呢?
生:亮闪闪的!
生:靓丽的红色!
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思路:先讲《绝句》,一句一行一句一花,《晓出》是整体的景,有《绝句》打底《晓出》才更容易理解。)
师:为什么这么好看?请你在1、2句中找一找吧。
朗读1、2句。
生:因为这时候是6月。
师:6月是什么季节啊?
生:夏季。
师:夏季,就是荷花开放的时候,夏季就是荷叶茂盛的时候,夏季就是西湖最美的时候,所以诗人挽留林子方,很自然的说出了“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诗人其实在说,林子方啊,你一定要留下来啊!你看,整个西湖都是最美的时候,整个西湖的莲叶一片接一片的接到天边,它们都在挽留你啊!你一定要留下来啊!
生:整个西湖都在挽留你啊!
(思路:全诗找景物,景物找特点,太美了!为什么这么美?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这么热情?因为大家都想挽留你!这毕竟是一首送别诗,言下之意, 你看你好意思走吗?整个西湖都在挽留你,所以,留下吧!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却没有挽留,都是写景,杨指挥着千军万马来留人,莲叶、荷花……这首诗前后调动太大,放在绝句后面学习,更适宜二年级孩子理解。)
2、学习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同学们,我们说,这正是盛夏的季节,是西湖最美的季节,但是你来读读第二句。
师:“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这个夏天和其他一年四季不一样。
师:考考你还有什么季节?
生:春季,秋季,冬季。
出示资料:(配图四时景)
春在西湖赏垂柳。夏在西湖赏荷花。(观荷花)
秋在西湖读落叶。冬在西湖踏白雪。
师:这就是西湖一年四季的美景。
师:可见,倘若你是夏天走,是满池的荷花在挽留你。
师:倘若你是春天走,谁来挽留你?
生:拂堤的杨柳挽留你。
生:拂堤的垂柳挽留你。
师:倘若你是秋天走?
生:满地的落叶挽留你。
师:倘若你是冬天走?
生:满地的白雪挽留你。
师:可见,杨万里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生:林子方,你不要走!西湖喜欢你,我舍不得你,大家都喜欢你,大家都要留你。
师:四时景都在留你。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只是此时你在夏天要走,所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景色如此之美,你别走了!
4、梳理:
师:小朋友,请思考思考,诗人杨万里在送友人时,写美景,他希望的是什么?
生:希望友人因美景而留下。
师:诗人在这首诗中,只写了夏季,但是提了四季,说一年都好。他想表达什么呢?
生:不只是夏季有美景,一年四季景色都美。
师:到底在这一年中西湖景色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资料补充:(出示视频)
杭州西湖美景:三潭映月、雷锋夕照、断桥残雪……
生:好多美景啊!
师:这么多的美景,林子方你怎么忍心走?
师:四季都很美,话不多说,你懂得,别走。
超级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杨万里却只选了荷花?
生交流。
师: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代表高洁,意为是你在这里做官多好,身边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清官;你要去外地,记住要有像荷花一样的品格,做个清官。(花语)
(理念:教学“生” 。)
师:②选小不选大,选动不选静。小小的景致,雅致极了;动态景致说明我们心在动,真实情感在流淌。
(理念:①选小不选大 如果大写大景致就觉得俗气 ②选动不选静。荷花映日闪闪,动态的景说明心在动 我们都是真实的 而不是静静的美景让你回忆)
(不讲的背景:“毕竟”这里才是中心,是朝廷中央,你那里是外放,别去。不是备古诗查到的都讲。教学解读,为学生解读,学生需要的讲透,没必要的不讲,人一辈子读一首古诗的机会多的是。)
课堂总结:
诗人的才华让我们感叹,只要你们努力积累并不断学习,你们也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
你还知道哪些杜甫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