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对童年的回忆及对故乡的思念。
3.学法迁移,借助某种事物,抒发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回顾内容
1.出示本单元导语,让孩子品读,追问:你读懂了什么?
2.回顾前面学过的两篇文章:郭沫若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对白鹭的欣赏赞美之情;许地山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这是感悟之情;那作家笔下的《桂花雨》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思呢!板书:桂花雨。
3.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主要结构,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课件随机出示:桂花样、桂花香、摇花乐、思桂花。我们重点介绍了桂花的样子,随机板书:桂花样。这节课让我们追随小琦君一起闻桂花香、品摇花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板块一:品花香
活动一:默读课文 ,用横线“ ”勾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全班交流。
学生试着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教师随机点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
(1)指名读句子①,给“浸”组词,体会其习作表达方式。
预设:浸泡:沉浸。
师:两个词语的表达作者却用了一个字,在今后的写作文当中,两个字的词语表达不错,一个字却更妙。
(2)指名读句子①④,体会两个“浸”表达的不同效果。
(3)想象画面: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万里,不开花时我们可以把桂花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比如说:
预设:早春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茶壶里,夏季毛家老婆婆做了一道美味的桂花莲藕,秋冬季节,小琦君的妈妈给小琦君做香甜的桂花糕,酿香甜的桂花蜜,甚至逢年过节一起吃桂花汤圆、桂花月饼……
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指导朗读:读得柔一些,轻一些,在品读中感悟桂花的香气。
过渡:这浓浓的桂花香超越了时空,飘向了四季,浸润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还有一件事对小琦君印象深刻——摇花乐。
板块二:摇花乐
学习活动二:品读第5自然段,一起感悟摇花的乐趣。
1.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
(1)提问:
同学们,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她总是缠着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
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播放桂花落的视屏,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预设:落到我的头上,像织了一顶金色的帽子,戴上很温暖。
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
落在孩子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
(3)指导情景朗读:此时此景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所以心理装满了快乐,我们情不自禁喊出来,课件随机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板块三、悟花情
过渡:这摇花的画面,是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桂花也是印在她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原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板书出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琦君
(1)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2)借助资料,感悟乡情。
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2.出示句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这就是杭州的那一处小山——满觉陇。介绍金秋十月“满觉陇”人山人海的画面,追问:同学们,你们说这里的桂花香不香?
预设——香
可是母亲却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全班交流:母亲为什么这样说,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1)指名读句子⑤⑥,引导:联系课后“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
学习活动三:朗读课文,借助阅读链接,带着疑问找寻文字背后的含义。
预设:杭州的桂花多,而且香飘十里,但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桂花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体会思乡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借助拓展的阅读资料和作者的生平资料,感受作者“少小离家,老大难回”的感情。母亲睹桂花思故乡,认为杭州的桂花不如故乡的桂花香的情思显而易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小结:桂花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桂花味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们。板书:忆童年、思故乡。
板块四:谱乡曲
在琦君的心里桂花是故乡的香,在杜甫眼中月亮是故乡的明,同学们当有一天你离开千阳,离开你的家乡,你想用什么事物表达你的感情呢?借助课件出示的句式,让学生畅所欲言:
1.习作指导:运用以上的句式,完成这首家乡的小诗。
2.指导后两句抒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引读:可以借助一些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加上感叹词。
3.展示作业单,学生自读,他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领悟文章表达特点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展示,他生互评,进一步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的过程。
【作业布置】
阅读琦君的散文集:《青灯有味似儿时》。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家琦君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全文以“桂花香”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情感浓郁。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理解重点
在教学片段“品花香”时我抓住关键词“浸”,通过给“浸”组词方式,体现两个字词语与一个字,表达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全文两个句中“浸”的不同,借助图片想象并说说全村“浸”在桂花香气里的情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品读“摇花乐”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这桂花雨怎么落下来的,小琦君帮着大人抱着桂花树,看,这桂花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同学们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顺势播放视频,借桂花落下来的画面,创设真实情境,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有效链接,突破难点
课文难点是体会叙事中饱含的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教学时,除了在读中借助关键句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外,链接作者思乡的相关文段,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童年时故乡的“桂花雨”和“摇花乐”念念不忘。抓住母亲的话语,巧妙设问:“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借助课后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由关注文章内容到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出桂花就是家乡的代名词,为后面的落实写诗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