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9 16: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 学重 难 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 学 具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 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内容 旁 注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那么,电力是怎样被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内燃机动力大、相对较小,便于广泛应用。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使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应运而生。2.汽车的发明:卡尔·本茨、亨利·福特3.飞机的发明:美国莱特兄弟(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现代炸药:诺贝尔 1867年2.现代塑料:海厄特 1869年3.人造纤维:夏尔多内 1884年(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人类历史从蒸汽机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拓展训练:负面的影响:汽车的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但汽车排出的废气给人类造成了环境和噪声的污染,因此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合作探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本课学习谈谈你对科技发明作用的看法。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2.汽车的发明:卡尔 本茨、亨利 福特3.飞机的发明:美国莱特兄弟(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