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段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段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9 15:5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段考
地理2024.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 年 5 月 11 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下图为第六次人口普查 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各年龄阶段人口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 1-2 题。
1.与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关于近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法 正确的是( )
A.人口生育政策取得成效 B.就业更加困难
C.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 D.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2 .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适当措施有(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
B.发挥老龄劳动力的优势,缩短人口红利
C.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动化水平
D.减少学历教育时间,增加劳动力供应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下图为世界部分大洲距离海岸200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占各洲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此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中纬密、高纬稀 B.沿海密、内陆稀
C.平原密、高原稀 D.北半球密、南半球稀
4.导致图示人口分布不均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5.大洋洲距离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大洋洲( )
A.沿海人口数最多 B.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最发达 D.内陆自然环境恶劣
工业化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下图示意工业化与区域城镇化曲线随时间变化关系。据此完成6~7小题。
6.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①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④增加城市二、三产业比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后期阶段,推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
A.科技条件 B.工厂数量 C.交通线路 D.人口数量
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域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实现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如图示意2021年北京、上海各新城常住人口的就业目的地分布统计。据此完成8~10小题。
8.根据材料信息甄别,与上海川比,北京各新城( )
A.规划建设的面积较小 B.对中心城区就业依赖较强
C.就业人口的数量较少 D.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为落后
9.上海市发展五个新城的主要目的( )
A.推动新城的经济发展 B.留出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
C.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疏解中心城区的城市职能
10.为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应侧重( )
A.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 B.改善新城人居环境
C.根据高新城的行政等级 D.发展新城优势产业
开平,位于珠三角西南部,山岭纵横、水网密布,
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在开平市境内的田野上,一座厘中
西合璧,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
和巴洛克风格建筑要素的碉楼,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
间景色。下为开平碉楼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开平碉楼建筑文化景观主要体现了
A.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B.全球化对乡村的影响
C.耕读传家的理想追求
D.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
12.开平碉楼建筑普遍门窗窄小,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等。关于其与当地
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洪涝多发,避免被淹
B.光照充足,采光通风
C.管理混乱,防范土匪
D.暖热多雨,防潮隔热
杭绍甬高速又被称为杭甬高速复线,全长约161公里,其中杭绍段项目主线长约53公里,自西向东穿过杭州市萧山区、钱塘区和绍兴的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除下穿萧山国际机场段采用隧道设计外,其余路段均为高架桥。 右图为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待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杭甬高速复线将
①缓解杭甬高速的车流压力 ②加快沿线矿产和渔业资源的开发
③满足区域客货运输量增长的需要 ④将进一步完善我省交通运输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杭绍段项目路段大多设计为高架桥,其以“桥”代路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B.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C.节约工程造价,降低环境影响
D.避免行人干扰,保障行车安全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产销国,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同时出现“集中”和“分散”趋势。某企业投资40亿元在湖北鄂州建了26层楼的养猪场(见图左),年出栏60万头,同时又有多个大企业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迁移养猪场(例如图右),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东北地区“南猪北养”的突出优势是( )
A.利于疫病防控 B.交通成本低 C.劳动力成本低 D.粮价地价低
16.生猪养殖的“集中”和“分散”相对比( )
A.“集中”利于猪肉品质提升 B.“分散”利于猪肉产量提升
C.“集中”养殖适合中小企业 D.“分散”养殖的猪肉单价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交会处。“一五”期间就开发利用当地的油页岩(可作为运输燃料)资源,现已发展为国家沿海地区石化产业基地。近年来,茂名加大矿区和园区环境的整治。下图示意茂名市城市功能区分布。
(1)简析图中工业区选址的优势条件。
(2)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说明矿坑公园建设的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霍山石斛原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地霍山县,喜荫蔽,多生长于温暖多雨、云茅弥漫的山沟峭壁上,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可入食入药,能补五脏阴虚,抗衰老等。因生长环境苛刻且生长缓慢,长期供不应求,价格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霍山石斛的人工生产基地,增加了产量,且围绕石斛加工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使农民增收。下左图示意霍山县位置,下右图示意霍山石斛。
(1)简析霍山县利于霍山石斛种植的自然优势。
(2)简述霍山县政府支持霍山石斛种植的依据。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铁路连接四川成都和西藏拉萨,全长1838公里,沿线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桥隧比例高,建设难度大,总耗资超3600亿元,预计2030年底完工,下图示意川藏铁路。
(1)从自然环境方面,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
(2)说明川藏铁路多建桥梁隧道的目的。
(3)从沿线自然环境方面,指出川藏铁路建设者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困难。
参考答案
A 2.C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此图反映的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题中无纬度条件,无法判断纬度范围,A错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面积比重,说明沿海人口多,内陆人口少,B正确;本题中无地形方面的条件,无法判断地形状况,C错误;根据题中的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南半球大洲来看,也是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数量超过面积比重,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题中的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数区域为热带,气候炎热,但仍有较多人口分布,所以影响分布不均的原因不是气温,A错误;沿海相比内陆,降水较多,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加丰富,能够支撑经济发展和供养更多人口,B正确;本题中的欧洲沿海及赤道附近的沿海地区由于有多雨的气候,光照不是十分充足,C错误;沿海地区大多地形平坦,但不是人口稠密的决定性因素,供养大量的人口需要充足的水资源,而影响水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降水,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中的条件是人口分布比例,无法准确确定大洋洲是否为沿海人口实际数量的多少,A错误;本题未提供有关人口增长率的相关条件,无法确定其人口增长速度,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经济最发达,C错误;大洋洲主要国家为澳大利亚,其内陆多分布沙漠戈壁,气候炎热干旱,自然环境恶劣,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区域工业化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①正确;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可能变差,②错误;工业化导致人口空间迁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城乡差距增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③错误;城镇化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会增加,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后期阶段,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减弱,工业化水平在下降,但城镇化水平依然在提升,说明科技、互联网等智能要素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正确;工厂数量、人口数量和交通等工业生产要素不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上海相比,北京各新城常住人口的就业目的地中心城区占比较高,说明北京各新城对中心城区的就业依赖程度较高,B正确;规划建设的面积、就业人口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为落后无信息呈现,A、C、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域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实现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上海地域面积有限,上海市发展五个新城的主要目的疏解中心城区的城市职能,D正确;推动新城的经济发展留出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新城建设的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经济活力是城市辐射作用的原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因此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需要培育新城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人口分布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不是主要方向,A错误;改善新城人居环境,对提升单个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影响较小,B错误;一般而言,不能随意提高新城行政等级,C错误。故选D。
B
B
D
B
15.答案:D
解析:与南方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但冬季气候寒冷的不止东北地区,所以其不是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A错误;养猪对交通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要求不高,B、C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相金较低,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基地,玉米产量高、价格低,当地养猪企业可以就近获得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D。
16.答案:D
解析: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养殖技术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集中与分散对猪肉品质影响不大,A错误;猪肉产量与养殖数量有关,集中规模化养殖,更有利于猪肉产量提升,B错误;“分散养殖”更适合中小企业;与“集中”养殖相比,“分散养殖”成本更高,猪肉单价较高,D正确。故选D。
17.【答案】(1)铁路和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废气对居民区污染最小;位于西北部矿区,接近原料地;临近河流,水资源丰富;以河流和工业水厂作为防护带,减小工业污染对居民区的污染等。
(2)由荒地变为绿地,成为市民的旅游休闲地;变废为宝,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修复受损的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茂名市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矿坑公园建设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工业区临近西北部矿区,接近原料地,可以有效的节约原材料运输成本,可以扩大原材料的供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位于铁路和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临近河流,用水方便,且可以河流和工业水厂作为防护带,减小工业污染对居民区的污染;该地盛行东南风,工业区位于当地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小问2详解】
采矿活动中,难免造成对生态和原始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破坏,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结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帮助自然系统恢复自我调节的能力,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由荒地变为绿地,成为市民的旅游休闲地。矿山公园的建设在基础设施阶段,采取一系列绿化生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共生灾害的发生,极大的改善了矿山废弃地的地质环境问题。
18.
【答案】(1)霍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多雾;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林密,山沟峭壁光照弱;流水侵蚀,裂隙发育,土层浅薄,适宜霍山石斛生长等。
(2)霍山县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适宜其生长;霍山石斛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霍山石斛生长环境苛刻,自然生长缓慢,供应不足;技术的进步,解决了霍山石斛人工培育难题;霍山石斛价格高,发展人工种植,可增加农民收入;随着霍山石斛的深加工,形成新的产业链,可带动农民就业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霍山石斛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霍山石斛原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多雨多雾,地势较高,气温多温凉爽,满足霍山石斛多生长于温暖多雨、云茅弥漫的山沟峭壁的环境;大别山区树林茂密,遮阴条件好,光照弱,满足霍山石斛喜荫蔽的环境;霍山县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裂隙发育,土层浅薄,适宜霍山石斛生长等。
【小问2详解】
有材料可知:“霍山石斛原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地霍山县”,霍山县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自然环境适宜石斛生长;“因生长环境苛刻且生长缓慢,长期供不应求,价格高”,说明霍山石斛生长环境苛刻,自然生长缓慢,供应不足导致霍山石斛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进而导致霍山石斛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可以依靠农业技术的进步,解决霍山石斛人工培育难题,发展人工种植,并且对霍山石斛进行深加工,形成新的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等,增加农民收入,所以霍山县政府大力支持霍山石斛种植。
19.
【答案】(1)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海拔高,气候寒冷;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气候寒冷,有冻土发育;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要求高等。
(2)穿越高山峡谷,桥隧能减小坡度,保障运行;跨越河流众多,桥隧能缩短距离;桥隧可减少对沿线生态破坏,还可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桥隧占地小,可减少占用耕地等。
(3)高原缺氧、晒伤、蚊虫(蚂蟥)叮咬、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野生动物侵袭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川藏铁路为材料,涉及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川藏铁路多建桥梁隧道的目的、川藏铁路建设者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困难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抵达西藏首府拉萨,中间跨越横断山区,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很大,需穿越的河流多,建设工程量大。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横断山区及藏东南强震多发,极易造成铁路损毁,强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加剧了灾害;铁路沿途跨越众多雪山高峰,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发育,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川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具有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征,生态保护要求高,加大施工难度大。
【小问2详解】
川藏铁路穿过横断山区以及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地形复杂,地质活动较活跃,增加桥隧有利于降低线路坡度,避开多灾地区,保障运行安全,沿线跨越众多河流,架桥能缩短距离,架桥可减少对沿线耕地的占用,保护耕地安全,为了尽可能的绕开原始森林等生态敏感脆弱区,也可能会多建桥梁隧道。
【小问3详解】
这条线路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可达5000米,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施工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高原缺氧、晒伤,川藏铁路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风沙荒漠、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建设者还要防蚊虫叮咬(或疟疾),防野生动物侵袭,另外广大铁路建设者,多来自于低海拔地区,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