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理解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理解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9 22: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理解题(2篇)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①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xiē)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②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ào),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quán)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③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④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查,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⑤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⑥这个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出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就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⑦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⑧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
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⑩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②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体会带点字的意思,完成填空。
句①中的“才”意思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句②中“才”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
2.读短文,完成填空。
第7自然段是对“我”的 描写。“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是因为 ,但“我”又忍不住不看,是因为 。这段话既写出了“我” ,也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 的精神。
3.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分别是 、 、 。记叙了 的事情。
4.读文中画“___”的句子,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表示事情结束得晚 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 表示事情发生在前不久 我军战士的勇猛 2. 心理 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盼望火突然熄灭 复杂矛盾的心理 顾全大局、顽强 3. 时间 天还没有亮 到了中午 黄昏时候 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牺牲 4.邱少云叔叔,你坚毅顽强、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做中国好少年。
【解析】1.本题考查体会字词的作用。
结合第⑧自然段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可以看出“才”说明了烈火烧的时间长,火熄灭的晚,在这样的情况下,邱少云一动不动,说明了邱少云的意志坚定;
结合第⑩自然段句子: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才”的意思是表示事情发生在前不久,从中可以体会出战斗结束的快,能看出我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为邱少云报仇的决心。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第⑦自然段,从“我担心、忍不住、心像刀绞一般”可知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联系句子: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可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的原因是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联系句子: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可知我忍不住不看的原因是: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写出了我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从中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邱少云的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
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读文章,从第②自然段:那一天,天还没有亮;第④自然段:到了中午;第⑥自然段:这个时候;第⑩自然段:黄昏时候,可知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煎熬,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的经过。赞扬了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勇于牺牲,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结合邱少云的事迹,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邱少云叔叔,为了战斗的胜利,你忍受着烈火烧身,你的坚强的意志值得我学习。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课文同人物精神·舍己为革命)
我和战友黄继光【注】
有令峻
①敌人调来了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占领了597.9高地,然后,敌人就抓紧在交通沟的沟口上修起了一个碉堡。
②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威胁。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也比较小,我们的机枪子弹打不进射击孔里去。
③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接着,六连连长万福来的通讯员吴三羊也说:“我去!”教导员申维恒的通讯员肖登良说:“我也去!”
④营长秦长贵大喊了一声,说:“好!你们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由黄继光任组长,马上出发!”又命令机枪手,“机枪掩护!”
⑤黄继光背上背了一支带刺锥的步枪,背个黄挎包,腰间扎了一条皮带。他们三个人出发后,左手拿手雷,右手和小臂撑在地上匍匐前进,开始行进得还比较顺利。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黄继光往前又冲了十几米,在离碉堡还有20多米时,也中弹倒下了。营长秦长贵把拳头往前边的土坡上狠狠地一砸,大叫了一声,哎呀!我就想,该我上了。刚才我就在琢磨从哪里往上冲,既能隐蔽自己不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又能尽快地接近敌人的碉堡。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
⑥手雷比手榴弹引爆的时间短,也就两秒钟。手榴弹拉了弦之后要过四秒才爆炸。黄继光显然是算好了手雷的引爆时间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全力冲到敌堡射击孔前的距离,才做出了这个重要的决定。
⑦手雷“轰”的一声爆炸了,敌堡顶上升起了一团烟雾。营长秦长贵一看,大喊了一声:“司号员,吹冲锋号!”冲锋号响了,战士们一跃而上,冲出了工事。几股队伍一起冲杀,快速来到敌人占领的交通沟上,冲沟中的敌人一顿扫射,打死打伤了许多敌人,重新占领了阵地。
⑧敌人这个碉堡,从垒起来到被黄继光炸了,一共也就六七个小时。
(选文有删改)
【注】本文是作者采访抗美援朝战士李继德而创作的一篇纪实文章,通过李继德老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5.选文是如何展现黄继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
遭遇的困境 黄继光的选择 黄继光人物形象
难以攻下碉堡时 (1) 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
(2) 不畏生死,继续前行
自身受伤中弹时 (3)
6.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战场环境特点并分析写战场环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的加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说黄继光和邱少云之间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 临危请命,整装上阵 队友不幸牺牲时 扑向枪口,炸毁碉堡 6.战场环境特点:敌我双方之间的战场视野开阔,缺乏掩体;敌军碉堡左右两侧分别是山沟、山崖,我军难以逾越。
作用:为下文黄继光扑向枪口,炸毁碉堡的行为做铺垫。 7.“猛扑”表现了战士黄继光的动作之大、力量之猛,体现出黄继光的迅猛和果敢,突显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8.黄继光和邱少云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都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们。邱少云面对包围着自己的烈火,一声不吭,坚毅面对;黄继光面对敌人冒着火舌的机枪,勇敢前行,都体现了他们的勇敢无畏。邱少云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动;黄继光也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选择最佳的突破方法,都体现了他们能顾全大局,心思缜密的品质特点。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中“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第③段中“就在这时,黄继光站了出来,对营长秦长贵说:‘营长,我去!’”可知,我军遭遇的困境是难以攻下敌人的碉堡,黄继光请命去炸毁它;
结合第⑤段中“但又行进了三四十米,也就是离敌堡还有四五十米时,敌人的机枪一个劲儿扫射,吴三羊、肖登良就中弹倒下了”可知,我军遭遇的困境是队友牺牲在敌人的枪火中;
结合第⑤段中“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只见黄继光趴在那里,双手在身子前边动了一下,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左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可知,黄继光自身受伤中弹时,用自己的身体扑向枪口,炸毁碉堡。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环境描写。
结合第②段中“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从左右两边都过不去,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可知,从“是一条100多米的开阔地”可知,敌我双方之间的战场视野开阔,缺乏遮挡的掩体;从“碉堡的右边是一道高高的山崖,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可知,敌人的碉堡左右两侧分别是山沟、山崖,我军无法过去。
战场环境不仅包括地质特征、天气情况、地形地貌、空中环境、地下环境和海洋环境,还包括了社会文化、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因素。结合第②段中“当时营里也没有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没法远距离地摧毁它,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由战士们冲上去炸毁它”可知,文中对于敌军双方具体的环境描写,是为下文黄继光舍身炸毁碉堡的英雄行为做出铺垫。
7.本题考查字词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第⑤段中“原来是他把手雷把上的盖子拧开了,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右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可知,这段主要讲了黄继光舍身炸毁碉堡的过程,“猛扑”意思是向某人或目标猛冲,文中形容黄继光动作的迅速与果敢,从中深刻体现出黄继光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我和战友黄继光》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我的战友邱少云》写了邱少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煎熬,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的经过。赞扬了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勇于牺牲,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
即二人的共同点:他们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战场上,他们不惧牺牲,勇往直前,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战斗中,保护队友,心思缜密,能够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都是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都是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