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29 17:47:28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化学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1-35.5,K-39,Cu-64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改善环境。碳中和是指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转化废弃油脂生成“生物柴油”做燃料
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推广使用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
D. 推广光伏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柴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转化废弃油脂生成“生物柴油”做燃料,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A错误;
B.可燃冰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B错误;
C.煤的气化和液化产物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错误;
D.推广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D正确;
故选D。
2. 掌握一定的劳动项目是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方向,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制作豆腐的过程中煮沸豆浆 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可发生盐析
B 勾兑乙醇汽油 乙醇与烃分子间形成分子间氢键
C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 纯碱能使油脂硬化
D 把石灰浆喷涂在树皮上,消灭过冬虫卵 碱性环境,虫卵因蛋白质变性致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作豆腐的过程中煮沸豆浆,蛋白质发生的是变性,不是盐析,故A错误;
B.乙醇汽油是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烃分子只含碳氢,不含电负性较大的元素,无法形成氢键,故B错误;
C.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是因为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故C错误;
D.石灰浆显强碱性,涂抹树干使蛋白质变性,防治病虫害,故D正确;
故选D。
3. 已知:①;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反应②中改用液态硫,则消耗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B. 从焓变数值知,氧气与单质硫相比,更难与氢气化合
C. 由反应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弱于硫化氢
D. 用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则若反应②中改用液态硫,1 mol 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故A正确;
B.由焓变数值可知,1mol氢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比硫反应放出的热量多,说明单质氧气与硫相比,更容易与氢气化合,故B错误;
C.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则水的热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C错误;
D.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指1 mol酸碱恰好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用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D错误;
答案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除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1,2-二溴乙烷(苯) —— 分液
B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D 乙烯(二氧化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1,2-二溴乙烷和苯互溶,无法通过分液的方式分离,A错误;
B.乙醇不与生石灰反应,而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将二者分离,B正确;
C.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该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C错误;
D.乙烯、二氧化硫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 制备银氨溶液 B. 鉴别乙醇与甲醚
C. 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D. 检验混在乙醇蒸汽中的乙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备银氨溶液的方法是:向2%的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A错误;
B.鉴别乙醇与钠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生成,甲醚不与钠反应,可以选用钠鉴别乙醇与甲醚,B正确;
C.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所用原料为乙酸、乙醇和浓硫酸,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C正确;
D.乙醇极易溶于水,可以通过水洗除去乙醇,再选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D正确;
答案选A。
6. 中国承诺2030年前,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研发的利用技术,将转化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之一,由和制备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备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B. 标准状况下,和混合物中有且只有个碳原子
C.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和,比多个电子
D. 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反应Ⅰ和Ⅱ中共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A正确;
B.标准状况下,和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混合物中有且只有个碳原子,B正确;
C.1mol比1mol甲烷多1molO原子,电子数多8,但等物质的量并不一定是1mol,因此无法确定电子数,C错误;
D.反应Ⅰ和Ⅱ中CH4最终转化为CO,碳原子由-4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D正确;
答案选C。
7. 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 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还原糖
B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缓倒入量热计内筒,用另一只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利用体系温度差计算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C 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一小块织物,闻其灼烧后的气味 织物为蚕丝还是人造丝
D 将淀粉和4mL稀硫酸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加过量碱液中和稀硫酸再滴加碘水,观察是否变蓝 淀粉的水解是否完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蔗糖加入稀硫酸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加入银氨溶液之前需要调节溶液呈碱性再检验葡萄糖,A错误;
B.测定中和热时,要确保热量不散失、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完全,故要在保温性能好、绝热的体系中反应、一次性迅速把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为防止误差,用同一个温度计(洗净、干燥)量取最高温度;利用体系温度差计算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并计算出中和热,B错误;
C.蚕丝烧焦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丝无此性质,可以通过灼烧后闻气味的方式鉴别,C正确;
D.加入过量碱液中和稀硫酸再滴加碘水,碘单质可以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因此无法判断淀粉的水解是否完全,D错误;
答案选C。
8.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使水分解制氢分为三步反应,与一步反应相比该过程的更大
B. 和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D.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焓变与反应物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总反应的ΔH不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氧气、氢气,则SO2和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在太阳能作用发生,则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I+Ⅱ+Ⅲ得到H2O(l)=H2 (g)+O2(g)ΔH=-213kJ mol-1+(+327kJ mol-1)+(+172kJ mol-1)=+286 kJ mol-1,故D错误;
故选:B。
9. 根据以下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比反应Ⅲ生成的键更牢固
B. 键的平均键能为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Ⅱ生成1mol键放出427KJ能量,反应Ⅲ生成1mol键放出502KJ能量,反应Ⅲ生成的键放热更多,能量越低,则生成的键更牢固。故A错误;
B.由图可知,键的平均键能为,故B正确;
C.由图中能量关系可以算出则,故C错误;
D.由,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44KJ,则;故D错误;
故选B。
10. 中石化的《丁烯双键异构化的方法》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在100kPa和298K下,丁烯双键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的键能可计算出该异构化反应的焓变
B. 上述两种烯烃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 与的稳定性差
D. 以上两种丁烯分子的同分异构体可能属于饱和烃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两种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所含、、的数目相同,无法根据它们的键能计算异构化反应的焓变,A项错误;
B.上述两种烯烃均含有碳碳双键,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B项正确;
C.的能量比高,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C项正确;
D.以上两种丁烯分子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环丁烷,环丁烷属于饱和烃,D项正确;
故选A。
11. 天然有机产物香豆素(X)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的分子式为
B. Y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 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取代反应
D. 该物质最多可与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Z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A错误;
B.苯环、碳碳双键、羧基结构都是平面型结构,Y分子中的羟基的单键可旋转,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
C.反应①为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可看成是基团-NHOH取代了-COOH上的-OH,为取代反应,C正确;
D.X分子中苯环、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能与氢气加成,该物质最多可与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C。
12. 科学家致力于将大气中过多的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一种从空气中捕获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B. 该反应历程中为催化剂
C. 第4步反应前后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变大了
D.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1步反应为,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错误;
B.由流程可知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第4步反应是醛基和氢气加成变成羟基的过程,反应前后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变小了,故C错误;
D.由流程图可知反应物是和H2,生成物是和,故D正确;
故选D。
13. 工业上利用纤维素制备山梨醇和甘露醇,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向葡萄糖或果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均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山梨醇中六个碳原子可能共线
C. 乙二醇和1,丙二醇均可氧化为含有醛基的物质
D. 葡萄糖异构化时,只有极性键断裂,没有极性键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果糖中不含醛基,加入新制的悬浊液不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B.山梨醇中单键碳连接方式类似烷烃,为锯齿形,六个碳原子不可能共线,B错误;
C.乙二醇和1,2-丙二醇中均存在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均含有两个氢原子,可氧化为醛,C正确;
D.葡萄糖异构为果糖时,有O-H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D错误;
答案选C。
14. 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表示伸展方向不同的共价单键。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样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A. 分子中有4种含氧官能团
B. 分子中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
C. 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反应
D. 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反应可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等3种含氧官能团,A错误;
B.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该有机物分子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数,如图所示:,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1mol有机物中含有1mol羧基消耗1molNaOH,含有1mol普通酯基消耗1molNaOH,故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2molNaOH,C错误;
D.1mol该有机物含1mol羧基,与足量反应生成NaHCO3,不能产生CO2,D错误;
故答案为:B。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证明一定量乙醇与足量Na反应测定乙醇分子中羟基数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乙醇液体顺利滴下
B. 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C. 本实验需要测定反应前后C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变化量
D. 本实验测定的乙醇中羟基数目偏小,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装置A中,乙醇与Na反应,产生氢气和乙醇钠,生成的H2经B中的碱石灰干燥,然后进入C中加热,发生还原反应,然后进入装置D中检验水蒸气,装置E中装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据此解答。
【详解】A.a管连接烧瓶和分液漏斗上口,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故A正确;
B.若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E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干扰实验,故B正确;
C.通过测定反应前后C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变化量,计算H元素的含量,从而计算乙醇分子中羟基数目,故C正确;
D.导致实验测定的乙醇中羟基数目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还原了装置C中的氧化铜,导致测定的乙醇中羟基数目偏小,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16. A、B、C、D四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体积分数为75%的B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C是厨房中一种酸性调味剂的主要成分。B和C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D有特殊的香味。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判断产物中是否剩余丙烯,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然后根据现象判断。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溴水
(3)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环状结构且分子中的氢完全等效,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丙烯酸的结构判断,丙烯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①中和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④氧化反应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 ①. 碳碳双键 ②.
(2) ①. ②. AD
(3) (4)D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则A为乙烯;体积分数为75%的B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则B为乙醇;C是厨房中一种酸性调味剂的主要成分,则C为乙酸;B和C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D有特殊的香味,则D为乙酸乙酯。
【小问1详解】
A为乙烯,所含官能团是碳碳双键;A在一定条件下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化学方程式为;丙烯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也可以与溴水加成使其褪色,选AD。
小问3详解】
D为乙酸乙酯,含有1个不饱和度,其同分异构体为环状结构,且分子中的氢完全等效,则其结构简式为。
【小问4详解】
丙烯酸中含有羧基,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答案选D。
17. 利用,,和生产某有机物X(方框中),其过程如图所示:
(1)有机物X的名称为___________,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___个。
(2)实验室由二元酸和一元醇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可以与产生。则Y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
(4)偏二甲肼(液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写出表示偏二甲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化合物和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已知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和,的熔点为。室温时与反应生成,放出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已知的结构为):
化学键
/()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和两种气体合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氮的氧化物转化过程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每步反应生成1mol产物时的数据)
和两种气体反应生成时的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丁二酸二甲酯 ②. 12
(2)
(3)10 (4)
(5)
(6)
(7)-142.7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有机物X是由一个丁二酸分子和两个甲醇分子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其名称为丁二酸二甲酯;丁二酸二甲酯中最多12个原子共面,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机物X是由一个丁二酸分子和两个甲醇分子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某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可以与产生,则Y中含有两个羧基,符合条件的结构有、、,共有10种;
【小问4详解】
偏二甲肼(液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则1mol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
小问5详解】
室温下,为液体,为固体,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6详解】
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1076kJ mol-1+2×436kJ mol-1- (3×413+343+465)kJ mol-1 =-99kJ mol-1,故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7详解】
由图可知 , ,则 。
18.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分子式的方法如下:将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E和F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①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
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F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无水硫酸铜 c.无水 d.碱石灰
②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缺陷,会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4)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F
则测得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
(5)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 乙醇 B. 乙酸 C. 葡萄糖 D. 乙酸乙酯
【答案】(1)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出率
(2) ①. 漏斗 ②. 重结晶
(3) ①. 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排出,防止干扰实验 ②. c ③. d ④. 在装置F后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
(4)C15H22O5 (5)D
【解析】
【分析】为了能准确测量青蒿素燃烧生成的CO2和H2O,实验前应通入除去CO2和H2O的空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所以装置A中应装有NaOH溶液,E和F一个吸收生成的H2O,一个吸收生成的CO2,应先吸水后再吸收CO2,所以E内装的无水CaCl2或P2O5,而F中为碱石灰,而在F后应再加入一个装置防止外界空气中CO2和H2O进入的装置;
【小问1详解】
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出率;
【小问2详解】
操作I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玻璃棒;从粗品中得到精品青蒿素,操作Ⅱ的名称是重结晶;
【小问3详解】
①为了能准确测量青蒿素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排出,防止干扰实验;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中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如果生成物中含有CO,CO能还原CuO生成二氧化碳,用E中物质吸收水蒸气,且E中物质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且为固体,应该为中性或酸性干燥剂,所以E中物质为无水CaCl2或P2O5,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碱石灰;故答案为: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排出,防止干扰实验;c;d;
②该装置F连通空气,空气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造成干扰,故应在装置F后加一个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故答案为:在装置F后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
【小问4详解】
由数据可知 m(H2O)=42.4g-22.6g=19.8g,所以n(H2O)=1.1mol,根据H原子守恒的n(H)=2n(H2O)=2.2mol,m(CO2)=146.2g-80.2g=66g,所以 n(CO2)=1.5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n(C)=n(CO2)=1.5mol,所以青蒿素中氧原子的质量为m(O)=28.2-(2.2×1)-(1.5×12)=8g,所以n(O)=0.5mol,C、H、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1.5mol:2.2mol:0.5mol=15:22:5,所以其最简式为C15H22O5;故答案为:C15H22O5;
【小问5详解】
由于酯能溶于水,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并消耗氢氧化钠结合题意可知,青蒿素中含有酯基,与乙酸乙酯具有相同的性质,故答案为:D。
19. 苯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香皂和塑料的增塑剂。
(1)苯乙酮的某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结构中含有醛基的有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2)实验室用苯和乙酸酐在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制备苯乙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获得产物苯乙酮的原子利用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苯乙酮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和有关数据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

乙酸酐 102 无色液体 强烈水解 易溶
苯 78 无色液体 难溶 —
氯化铝 白色粉末 194加压 181升华 易溶易水解 难溶
苯乙酮 120 无色液体 202 微溶 易溶
①制备苯乙酮粗产品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过程中乙酸酐需要分次加入,则反应开始前乙酸酐需要加至_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且实验所使用的苯是严重过量的,苯除了作反应物和提高乙酸酐转化率的作用外,你认为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③操作3是依次用碱洗、水洗。利用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操作1、操作2、操作3均需在___________中进行(填仪器名称)。
④操作4为___________。操作5为蒸馏,目的是除去苯乙酮中的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答案】(1) (2) ①. 取代反应 ②. 68.0%
(3) ①. 恒压滴液漏斗 ②. 作溶剂 ③. 冷凝回流,使原料充分反应 ④. 除去粗产品中的可溶物 ⑤. 分液漏斗 ⑥. 干燥 ⑦.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在氯化铝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乙酸酐共热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粗苯乙酮;向粗苯乙酮中加入浓盐酸和冰水洗涤后,分液得到有机相1和水相1;向水相1中加入苯萃取水相中苯乙酮,分液得到有机相2和水相2;将有机相1、2混合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混合物中的酸,用水洗除去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分液得到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硫酸镁除去有机相中的水分,干燥有机物,过滤得到含有苯乙酮和苯的滤液;滤液经蒸馏得到苯乙酮和苯,收集得到的苯可以循环使用。
【小问1详解】
苯乙酮的某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即含有苯环,结构中含有醛基的有;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中苯上的一个H被-COCH3基团取代,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获得产物苯乙酮的原子利用为;
【小问3详解】
①反应开始前乙酸酐需要加至恒压滴液漏斗;由表格中信息可知,苯乙酮易溶于苯、微溶于水,而苯难溶于水,故苯可作萃取剂,回收水层中的苯乙酮, 减少损失;
②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使原料充分反应;
③操作3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酸,利用水洗的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可溶物;操作1、操作2、操作3均为分液,实验室中需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④无水硫酸镁可以除去产品中少量的水分,所以操作4中所加入的无水的作用为干燥;该实验苯是过量的,有机相中苯乙酮混有苯,根据表格可知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操作5为蒸馏,目的是除去苯乙酮中的。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化学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1-35.5,K-39,Cu-64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改善环境。碳中和是指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转化废弃油脂生成“生物柴油”做燃料
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推广使用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
D. 推广光伏发电
2. 掌握一定劳动项目是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方向,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制作豆腐的过程中煮沸豆浆 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可发生盐析
B 勾兑乙醇汽油 乙醇与烃分子间形成分子间氢键
C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 纯碱能使油脂硬化
D 把石灰浆喷涂在树皮上,消灭过冬虫卵 碱性环境,虫卵因蛋白质变性致死
A. A B. B C. C D. D
3. 已知:①;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反应②中改用液态硫,则消耗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B. 从焓变数值知,氧气与单质硫相比,更难与氢气化合
C. 由反应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弱于硫化氢
D. 用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
4. 下列各组物质除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1,2-二溴乙烷(苯) —— 分液
B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D 乙烯(二氧化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 制备银氨溶液 B. 鉴别乙醇与甲醚
C. 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D. 检验混在乙醇蒸汽中的乙烯
6. 中国承诺2030年前,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研发的利用技术,将转化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之一,由和制备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备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B. 标准状况下,和混合物中有且只有个碳原子
C.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和,比多个电子
D. 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反应Ⅰ和Ⅱ中共转移电子数为
7. 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 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还原糖
B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缓倒入量热计内筒,用另一只温度计测量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利用体系温度差计算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C 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一小块织物,闻其灼烧后的气味 织物为蚕丝还是人造丝
D 将淀粉和4mL稀硫酸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加过量碱液中和稀硫酸再滴加碘水,观察是否变蓝 淀粉的水解是否完全
A. A B. B C. C D. D
8.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
相关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使水分解制氢分为三步反应,与一步反应相比该过程的更大
B. 和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D.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9. 根据以下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比反应Ⅲ生成的键更牢固
B. 键的平均键能为
C.
D.
10. 中石化的《丁烯双键异构化的方法》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在100kPa和298K下,丁烯双键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键能可计算出该异构化反应的焓变
B. 上述两种烯烃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 与的稳定性差
D. 以上两种丁烯分子同分异构体可能属于饱和烃
11. 天然有机产物香豆素(X)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的分子式为
B. Y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 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取代反应
D. 该物质最多可与发生反应
12. 科学家致力于将大气中过多的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一种从空气中捕获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B. 该反应历程中为催化剂
C. 第4步反应前后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变大了
D.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13. 工业上利用纤维素制备山梨醇和甘露醇,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葡萄糖或果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均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山梨醇中六个碳原子可能共线
C. 乙二醇和1,丙二醇均可氧化为含有醛基的物质
D. 葡萄糖异构化时,只有极性键断裂,没有极性键形成
14. 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表示伸展方向不同的共价单键。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样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A. 分子中有4种含氧官能团
B. 分子中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
C. 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反应
D. 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反应可生成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证明一定量乙醇与足量Na反应测定乙醇分子中羟基数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乙醇液体顺利滴下
B. 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C. 本实验需要测定反应前后C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变化量
D. 本实验测定的乙醇中羟基数目偏小,属于系统误差
第Ⅱ卷(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16. A、B、C、D四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体积分数为75%的B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C是厨房中一种酸性调味剂的主要成分。B和C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D有特殊的香味。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判断产物中是否剩余丙烯,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然后根据现象判断。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溴水
(3)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为环状结构且分子中的氢完全等效,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丙烯酸的结构判断,丙烯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①中和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④氧化反应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 利用,,和生产某有机物X(方框中),其过程如图所示:
(1)有机物X的名称为___________,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____个。
(2)实验室由二元酸和一元醇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可以与产生。则Y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
(4)偏二甲肼(液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写出表示偏二甲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化合物和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已知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和,的熔点为。室温时与反应生成,放出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已知的结构为):
化学键
/()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和两种气体合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氮的氧化物转化过程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每步反应生成1mol产物时的数据)
和两种气体反应生成时的___________。
18.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分子式的方法如下:将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E和F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①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
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F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无水硫酸铜 c.无水 d.碱石灰
②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缺陷,会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4)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F
则测得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
(5)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 乙醇 B. 乙酸 C. 葡萄糖 D. 乙酸乙酯
19. 苯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香皂和塑料的增塑剂。
(1)苯乙酮的某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结构中含有醛基的有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2)实验室用苯和乙酸酐在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制备苯乙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获得产物苯乙酮的原子利用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苯乙酮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和有关数据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

乙酸酐 102 无色液体 强烈水解 易溶
苯 78 无色液体 难溶 —
氯化铝 白色粉末 194加压 181升华 易溶易水解 难溶
苯乙酮 120 无色液体 202 微溶 易溶
①制备苯乙酮粗产品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过程中乙酸酐需要分次加入,则反应开始前乙酸酐需要加至_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且实验所使用的苯是严重过量的,苯除了作反应物和提高乙酸酐转化率的作用外,你认为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球形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
③操作3是依次用碱洗、水洗。利用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操作1、操作2、操作3均需在___________中进行(填仪器名称)。
④操作4为___________。操作5为蒸馏,目的是除去苯乙酮中的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