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2级2023-2024学年末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D 7.B 8.C 9.A 10.D 11.B
12.B 13.D 14.C 15.B
16.(1)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相关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掌握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多,劳动力素质高。
(2)增加天然气来源,缓解天然气紧张状况,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使得东北地区的供气格局由以国内生产供应为主,变成以进口为主。
(3)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补充了大庆市日益下降的天然气产量,利于大庆市继续发挥天然气加工工业基础强和技术优势,发展天然气加工工业;增强了大庆市的天然气集散地作用,提高大庆市进出口贸易额,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7.(1)开矿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开矿和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水,导致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2)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大量增加且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方便;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有明显的下降等。
(3)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等。
18.(1)2014—2017年碳交易总量逐年增加:2017—2018年碳排放交易总量下降。
(2)最主要制约条件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减少火力发电比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关停低效率高排放电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利用广泛的低碳技术,提高减排能力),减少碳排放;加强政府部门对能源行业的监管,实施碳排放权交易。高2022级2023-2024学年末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选择题(45分)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羊背石是冰床上坚硬的基岩在冰川侵蚀后被部分保留下来的、椭圆形的、微微凸起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地面。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方向,坡向判断方法同新月形沙丘类似,读羊背石景观图,完成下列1-3小题。
1.以下地区,可能观察到羊背石的地区有( )
①青藏高原②东非高原③格陵兰岛④黄土高原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下列关于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陡缓及其成因判断正确的是( )
A.迎冰面坡缓——以冰川磨蚀为主 B.迎冰面坡陡——以冰川挖蚀为主
C.背冰面坡陡——以冰川磨蚀为主 D.背冰面坡缓——以冰川挖蚀为主
3.通过对图中羊背石的观察,可以得出( )
A.冰川向南运动
B.冰川向北运动
C.同一岩面上出现几组方向不同的擦痕,表明冰川作用方式多样化
D.根据坡度差异,可判断冰川厚度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47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调查发现海南岛西部的第四纪沉积层透水性强,地表储水力差。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如图示意海南岛稀树草原分布、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和尖峰岭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完成下面4-6小题。
4.关于海南岛西部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受地形影响,雨影效应明显,降水少②靠近海峡,狭管效应强,风力大
③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④沉积层保水能力差,地表缺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
A.无枯枝落叶补给 B.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
C.坡度较陡,土层薄 D.人类活动破坏严重
6.推测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 )
A.气温较低,土壤肥沃 B.空气湿润,风力较小
C.光照充足,土壤贫瘠 D.云雾多,风力强劲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终存在着涌浪指标的高值区(即涌浪池),如下图所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向东 D.自西北向东南
8.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主要源自于( )
A.南极环流 B.赤道逆流 C.西风漂流 D.南赤道暖流
2023年10月,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以来第二次蓄水达到设计最高水位170m,淹没大量耕地。在水位上涨前,丹江口库区进行移土培肥工程,把即将淹没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剥离,转移到交通便利、海拔在182m以上、距库岸5km以内的瘠薄耕、园地。在耕、园地覆土时,不直接覆土,而是“坡改梯”(坡地改为梯地)后再覆土。移土培肥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下图为丹江口库区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区域最适合建设移土培肥工程的覆土耕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除“坡改梯”工程外,该地耕地建设需要的其他配套工程不包括( )
A.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B.道路工程
C.农田防护林工程 D.温室大棚和遮阳设施
11.库区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
①减轻库区的土壤盐碱化 ②增加库区周边的耕地数量
③增强水库自净能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原因是( )
①高铁建设成本高②高铁建设技术不成熟③满足客货兼运需求④普速铁路对环境破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和若铁路的运营( )
①不改变沿线城市的空间形态
②缓解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③促进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④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年4月世界级的跨海工程甬舟铁路全线开工,该铁路是构建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形成大陆与舟山岛之间便捷的客运通道。下图为“甬舟铁路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甬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宁波市和舟山市( )
A.行政合并 B.同质化发展 C.同城化发展 D.均衡发展
15.甬舟铁路建成,将( )
A.带动沿线城市等级迅速提升
B.促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C.降低舟山岛海产品外运成本
D.扩大了沿线地区的环境容量
二、综合题(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6分)
(2)简述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6分)
(3)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油而兴”的大庆市,简述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的投产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9分)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剑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定的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有许多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2021年7月16日,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仪式。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下图示意2014—2018年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情况。
(1)说明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4分)
(2)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指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最主要的制约条件。(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减排措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