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9 17:54:46

文档简介

高2023级2023-2024学年末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选择题(45分)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1-3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
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苎麻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纤维作物,被称为“中国草”,在中国已有4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苎麻适应性强,其栽培范围为25°S~38°N。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苎麻分布在中国。2015年以来,越南开始大面积种植苎麻,位于越南北部的清化省有很多种植甘蔗的农户改种苎麻,嘉莱省橡胶公司在橡胶林空地中套种苎麻,老街省农户在山坡地种植苎麻。据此完成下面4-6小题。
4.与我国相比,越南种植苎麻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降水均匀 C.热量充足 D.土地辽阔
5.越南苎麻单产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技术落后 ②种植密度低 ③收获次数少 ④种植面积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6.越南北部苎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经济效益 B.弘扬历史传统 C.保持水土环境 D.防治森林火灾
常逛商场的小李发现各大商场的店铺布局类似:珠宝首饰、化妆品均在一楼,电影院、餐饮等通常在高层。但随着城市发展,近年来位于城市中心的商场人气有所减少。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
7.珠宝首饰、化妆品等店铺布局在商场一楼,是因为
A.方便老年人群消费 B.底层店铺租金便宜
C.店铺承租能力较强 D.过往客流数量较小
8.影院、餐饮的消费目的性较强,常布局在商场高层主要是为了
A.营造消费环境 B.带动商场人气 C.保证消防安全 D.满足顾客需求
9.近年来城市中心商场人气有所减少,其原因可能有
①沿交通干线新建商场增多②网络电商平台的发展迅速③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④市中心公共交通日益便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是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人口迁移保持较大的规模并形成了两种模式。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人口增长快速,乡村人口过剩,形成了迁移目的地具有盲目性的生计型迁移模式;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人口增长减速,形成了改善型迁移模式。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导致英国16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生计型人口迁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交通条件 C.战争冲突 D.生存压力
11.与生计型人口迁移模式相比,改善型人口迁移模式中的迁移人口
A.受迁入地条件影响大 B.短距离迁移占比低
C.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 D.老年人口占比更高
12.造成英国17世纪中叶前后人口迁移模式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 B.工业及城市化发展
C.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 D.航海技术逐渐成熟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天空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按照能见度水平可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3个等级。如图示意1960~2020年我国某省沙尘日数、沙尘指数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关于该省份沙尘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A.各月沙尘日数均低于3天 B.沙尘指数大致呈单峰变化
C.冬季沙尘暴次数少于秋季 D.沙尘暴迁移最远且影响大
14.该省冬季沙尘天气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 B.风速较小
C.日照较短 D.植被茂密
15.推测该省份最有可能是
A.新疆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二、综合题(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月12日,第18届亚洲杯足球赛开幕,卡塔尔成为第一个连续举办世界杯和亚洲杯的国家,两项赛事都吸引了大量球迷涌入。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岸,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当地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甲地区人口密度最大,在4000人/km2以上。截至2023年10月,卡塔尔常住人口约309万,城镇化率高达99.3%。下图为卡塔尔人口分布示意图。
(1)说明图中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2)卡塔尔通过举办各种国际足球赛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简述球迷的大量涌入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指出卡塔尔过高的城镇化率可能产生的问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下图),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水稻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单产为2吨/公顷至3吨/公顷,相当于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每年的粮食缺口在20万吨至40万吨。水稻育种主要分为国外品种的直接引进和本土化育种两类。近几年来,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民协作,在当地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争取实现马达加斯加粮食自给自足。初步估算,杂交水稻平均产量约为10吨/公顷。经过11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成功选育审定了5个杂交水稻品种,目前该协作项目在马达加斯加本土化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累积达到400多吨。
材料二旱稻性喜高温,耐旱,是水稻的变异型,通常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的坡地、台地或温带的少雨旱地。
(1)指出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2)水稻分布在岛屿东侧海拔较高地区,旱稻分布在岛屿中部和西侧海拔较高地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与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引进相比,分析马达加斯加本土化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自然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尼泊尔境内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截至2012年3月,公路总长为23454千米,其中沥青路面9917千米。有各类机场45个,直升机停机坪120个。除首都有一国际机场外,其余为简易机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尼铁路”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下图为尼泊尔位置示意图。
(1)描述尼泊尔公路分布特征。
(2)分析尼泊尔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的原因。
(3)简述修建中尼铁路对尼泊尔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高2023级2023-2024学年末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A 7.C 8.B 9.A
10.D 11.A 12.B 13.B 14.A 15.C
16.(1)气候炎热干燥,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处于首都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
(2)带动卡塔尔航空、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
(3)环境污染;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居住环境变差等环境超载问题。
17.(1)地势特征: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判断依据:河流由中部分别向东、西方向入海。
(2)原因: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丰富,可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特点。中部和西侧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可满足旱稻的生长。
(3)中国和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特征不同;中国和马达加斯加岛的土壤类型不同,肥力差别较大;本土化生产更有利于培育适应该国不同地区气候及土壤条件的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18.(1)地区分布不均;南部地势低缓地区分布较密,北部高山区线路少;多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2)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运条件差;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铁路修建难度大,建造成本高。
(3)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完善该国道路网;缓解该国交通运输压力;促进该国资源的开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