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024-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注意:本卷除了特殊说明以外,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用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因此,学会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对于化学生产和实验十分重要。
1.氢氧化钠是四大强碱之一,请书写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氢氧化钠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实验室需要500 mL 1.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计算需要 g氢氧化钠。容量瓶使用之前需要检查 。
3.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后,配制1.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进行下列操作:
①图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B→ →F→ → (填字母)
② A操作的名称是 ,D操作的名称是 。
4.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小的是
(双选)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现装氢氧化钠的试剂瓶未盖上玻璃塞
C.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
E.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不做任何操作
5.取50 mL题2中配制好的NaOH溶液,与50 mL 0.030 mol·L-1的Ba(OH)2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为100 mL(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则所得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二.卤素资源的利用
卤素资源的提取主要来源于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和碘,从海带中可以获取碘,这些物质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1.我们常用盐田法获得食盐,获得的食盐中还存在可溶性杂质Ca2+、Mg2+、SO42-,添加的除杂试剂合理的顺序为 。
A.先加NaOH溶液,后加Na2CO3溶液,再加BaCl2溶液
B.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再加NaOH溶液
C.先加BaCl2溶液,后加Na2CO3溶液,再加NaOH溶液
2.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的核心流程,请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阴极产物为 。该反应阳极产物的检验方法是 。
3.盐田法提取食盐后得到的母液俗称“苦卤”。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苦卤可以成为提取溴单质原料的原因 。
4.下列保存试剂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漂粉精要密封保存
B.新制的氯水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并放置在光亮处
C.少量液溴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在液溴表面进行液封
D.氢氧化钠溶液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且不能用玻璃瓶塞
5.向溴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再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片刻,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A.NaCl、NaBr B.NaBr、Br2 C.NaCl、 Br2 D.NaCl
实验室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图如下:
①加入Cl2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操作I中,实验室可用如右图所示仪器将I2富集到有机溶液X,该步骤操作的名称为 ;右图中所选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 ,
A.酒精 B.四氯化碳 C.苯
有机层的颜色为 。
三.氯气漂白性的探究
实验室中,我们常用MnO2固体和浓盐酸制备Cl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试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C中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中为无色液体,D中为NaOH溶液
1.MnO2固体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反应装置应选用 (填“甲”、“乙”或“丙”);
上述反应中 是氧化剂。
2.请用单线桥法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将足量MnO2与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混合,则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
A.小于1 mol B.恰好为1 mol C.大于1 mol
4.B中的液体为 ,其作用为 。
5.A中紫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为 ;A与C的实验现象说明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填“是”或“否”)。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D中NaOH溶液的作用 。
7.将产生的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组内有甲、乙两种意见:
甲:氯气溶于水溶液显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褪为无色;
乙: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褪为无色;
丙同学在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一直未见红色,则 的意见正确(填“甲”或“乙”)。
四.溶液导电性的探究
数字化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溶液电导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向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与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溶液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1.Ba(OH)2属于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请书写Ba(OH)2的电离方程式 。
2.试使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图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3.结合电导率变化曲线,完成下表填空。
端点 澄清/浑浊 清液颜色 溶液酸碱性
a点 澄清 碱性
b点 浑浊
c点 无色 酸性
4.根据上述信息,判断Ba(OH)2与H2SO4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Ba(OH)2] c(H2SO4)
(填“>”、“=”或“<”)。
5.若用等浓度的BaCl2替换Ba(OH)2溶液,则电导率最低的点与图中b点的位置关系为
。A.在b上方 B.在b下方 C.与b重合 D.无法确定
6.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Mg2+、MnO4-、K+、I- B.Ag+、NO3-、Cl-、Na+
C.CO32-、OH-、Na+、H+ D.NO3-、Cl-、Na+、Ca2+
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大理石与盐酸制备二氧化碳:2H+ + CO32- = H2O + CO2↑
B.醋酸钠与盐酸反应:CH3COO- + H+ = CH3COOH
C.醋酸与氨水反应:H+ + OH- = H2O
D.铁单质与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五.新型高效净水剂的探究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具有优异的氧化漂白、高效絮凝、强效杀菌性质的新型净水剂,与常用的明矾和含氯消毒剂相比,其净水性能遥遥领先。
在探究高铁酸钠这种新型净水剂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自来水的古今处理方式:
1.在沉淀的过程中,从古至今都使用了明矾[KAl(SO4)2·12H2O]作为絮凝剂,其工作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为了探究明矾净水时产生的Al(OH)3的性质,小蔡同学将明矾投入水中后,发现此时水中并未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随后用激光笔进行照射,观察到液体中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光线通路,该现象称为 。
由此可知生成的Al(OH)3属于 。 A.溶液 B.胶体 C.浊液
2.将自来水沉淀后,操作1应为 。
3.在消毒的过程中,由于价格低廉且技术成熟,氯气是自来水厂中最常用的消毒剂。
①请写出氯气的电子式 ,并写出氯气的结构式
②将硝酸银溶液分别加入蒸馏水和自来水后,可观察到自来水中会出现白色沉淀,这便是检验蒸馏水和自来水的方法。请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
已知,高铁酸钠是一种氧化性比氯气还要强的氧化剂,其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进行该反应后,小徐同学观察到所得的液体呈现黄褐色,然后使用激光笔照射,液体中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光线通路。
4.高铁酸钠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离子为 。
5.小坤同学通过结合明矾和氯气的净水原理,并提取上述有关高铁酸钠的信息,成功出总结出高铁酸钠净水效果优异的两个原因,请尝试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
6.虽然高铁酸钠的净水性能遥遥领先,但其并未大规模推广使用到千家万户的自来水中,这让蔡、徐、坤三位同学非常困扰。你能否从化工生产角度或日常生活习惯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推测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024-1)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1. , 离子化合物 。
2. 20 , 是否漏水/破损/完整 (合理即可) 。
3.① C →B→ D →F→ A → E 。 ② 定容 , 洗涤 。
4. BC 。
5. 0.53 。
二.卤素资源的利用
1. C 。
2.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H2,NaOH ,
阳极产物检验方法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阳极上方,若变蓝,证明是Cl2。
3.苦卤中的溴离子浓度比海水中高很多/苦卤富集了溴离子 (合理即可) 。
4. B 。
5. D 。
6.①。 ② 萃取 , B , 紫红色 。
三.氯气漂白性的探究
1.请用单线桥法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略)
2. 甲 , MnO2 。
3. A 。
4. 浓H2SO4 , 吸收水蒸气 。
5.A试纸变色情况: 先变红,后褪色(后变白) , 否 。
6.化学方程式:
7. 乙 。
四.溶液导电性的探究
1. 强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
3.完成下表填空
端点 澄清/浑浊 清液颜色 溶液酸碱性
a点 澄清 红色 碱性
b点 浑浊 无色 中性
c点 浑浊 无色 酸性
4. < 。
5. A 。
6. D 。
7. B 。
五.新型高效净水剂的探究
1. 丁达尔现象 , B 。
2.操作Ⅰ应为 过滤 。
3.①电子式: ,结构式: Cl-Cl 。 ②。
4. +6 , Cl- 。
5.①强氧化性:高铁酸钠氧化性比氯气更强 ②发生还原反应后产生胶体 (言之有理即可)。
6.①高铁酸钠成本高,氯气成本低 ②高铁酸钠产生的黄褐色的Fe(OH)3胶体让人感觉不干净/水有铁锈味(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