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生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位置:古代印度是今天的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发现的早期文明城市遗址:
和 遗址。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 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
(2)内容:
等级 名称 指责
第一等级 掌管
第二等级 掌管 和 权力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 最卑贱的“ ”
(3)特点:各等级之间 ,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是 ,创始人是 。
(2)教义:反对第一等级 的特权,提出“ ”,宣扬“ ”。
(3)地位: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 。
(4)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 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 、泰国、柬埔寨等国。
4.其他文明:传说印度有“ ”和“ ”的美称。 数字起源于印度(印度人创立,阿拉伯人传播)。
二、判断题
1.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2.古代印度的国王属于第二等级。( )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
三、选择题
4.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巴比伦人
5.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6.《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他曾西行天竺取回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天竺”指的就是古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 )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7.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以下文明成果与古印度密切相关的是(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楔形文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四、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材料二 《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请回答:
种姓制度形成的时间和地区?
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
材料二反映种姓制度哪一方面的内容?
(4)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位置:古代印度是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城市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等级 名称 指责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 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3)特点:各等级之间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2)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地位: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4.其他文明:传说印度有“黄金之国”和“大象之国”的美称。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印度人创立,阿拉伯人传播)。
二、判断题
1.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源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被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得出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这句话是正确的。
2.古代印度的国王属于第二等级。(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古代印度的国王虽然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但其属于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故题干说法正确。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
【答案】√
【详解】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故说法正确。
三、选择题
4.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巴比伦人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古印度文明象征主要有①阿拉伯数字;②种姓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③佛教,因此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B项正确;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排除A项;天主教是基督教的分支,排除C项;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D项。故选B项。
6.《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他曾西行天竺取回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天竺”指的就是古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 )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C项正确;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排除A项;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排除B项;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7.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以下文明成果与古印度密切相关的是(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楔形文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文明成果与古印度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①佛教符合题意;公元3世纪,一位古印度科学家在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当时还不叫阿拉伯数字,叫印度数字。7世纪中叶,印度数字由阿拉伯人改进之后,被引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或者印度阿拉伯数字。②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③种姓制度符合题意,D项正确;④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明象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因而B对应正确;印度河、恒河产生了古印度文明,代表是种姓制度,尼罗河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黄河、长江产生了古中国文明,代表是甲骨文,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古代世界大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四、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材料二 《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请回答:
(1)种姓制度形成的时间和地区?
(2)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
(3)材料二反映种姓制度哪一方面的内容?
(4)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1)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间;古代印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3)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形成于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间的古代印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根据材料二“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种姓制度形成时间和地点。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四个等级。解答第三问需要抓住材料“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联系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的影响。种姓制度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