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9 21:44:26

文档简介

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B
【解析】
A选项“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空间科技领域的科技强国”错,原文是“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C选项“将使”错,原文是“有望使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有望使”而不是“将使”。
D选项“为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历史性机遇”错,原文是“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错,原文是“‘嫦娥五号’的首批科学成果已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是“提供科学证据”,而不是“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
2.C
【解析】
A选项“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错,原文是“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
B选项“因为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强加因果,原文没有因果关系。
D选项“人类探索宇宙的夙望会冒犯‘天神’”错,原文是“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是“可能”。
3.A
【解析】
A选项“方法”错,材料二侧重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4.B
【解析】“这种延宕让我们激动的心情变得失落”错,这种巧合、延宕,让我们激动和惊喜,没有让“心情变得失落”。
5.参考答案:①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如加玛的语言“去,热。回来,冷”,简洁短促,表现了她直率的性格和对天气的精准判断;②语言描写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多用语气词,掺杂民族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表现出牧民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③短句多、省略多,表现出牧民不太熟悉汉语,真实而又契合人物的身份。(1点2分,任答2点4分)
【解析】要注意题干明确的指向:分析具体的“语言描写的特色”,而不是分析比较宽泛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文章写的是边疆哈萨克人关于在二月串门的习俗和经历,在人们相互交流时,多次写到了“豁切”,极为简短利落,表现了牧民的直率豪爽、干脆豁达。
②不管是“大家都说:‘豁切,又不是去放羊’”,还是“我”伤心地说“豁切”,还有“加玛用汉语说:‘去,热。回来,冷’”,都体人物语言多用短句,也多有省略句,表现出牧民能懂汉语,但是不太熟悉,内容真实,又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人物的身份。
③根据“天不是已经热了嘛”“行啦行啦”等,可知人物语言多用语气词,又随时掺杂极具民族特色的“豁切”,充满生活气息,表现出牧民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6.参考答案:①写串门而至于要列计划、开会议,如此慎重其事,既可以看出牧民们生活的单调寂寞,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与人交往的重视与渴望。②围绕串门的衣着、打扮问题反复描写,表现牧民们在艰辛生活中不忘自尊、向往美好的生活热情。③串门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天气寒冷,即便如此也挡不住牧民们探亲访友的热情,可见其苦中寻乐的生活态度。④对待来访者,大家总是热情迎接并招待,可见牧民们对彼此情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1点2分,任答3点6分)
【解析】
①根据“其实早在一月……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等内容,可知哈萨克人对出门拜访邻居极为重视,要郑重其事地挑选合适的日子,并列出计划,可以看出牧民们生活的单调,同时也突出他们对与人交往的重视与渴望。
②“我”加玛打算去加玛的一个远房兄弟家之前,“第二天,赶完小牛后,加玛继续花大半个小时洗脸、打扮”等内容,对衣着、打扮问题反复描写,突出牧民注重仪表,在艰辛生活中不忘自尊、向往美好的生活热情。
③根据“两人一路向西。走到旷野尽头的沙梁时,又沿着沙梁折向西北方向……又渐渐离开车辙,继续向西”等内容,可知串门并不容易,路途遥远,而且又是在这天气依然寒冷的初春时节。即便如此,也挡不住牧民们探亲访友的热情,可见其苦中寻乐的生活态度。
④对待来访者,“嫂子去毡房割了一块肉,为客人蒸了手抓饭”“大家在赶牛之前摆开餐布重新喝茶,还开了个会”,这些盛情款待客人的场景,表现牧民的热情好客,和对彼此情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
7.ADG
句意:细细观察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又象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把玩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知头绪。
8. B
【解析】
A.正确。
B.“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意思相同”错误。“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不重要。句意:其余那些小人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愚拙,没见识。两句的“区区”意思不同。
C.正确。
D.正确。“故垒西边”句意:那旧营垒的西边。
故选B。
9. B
【解析】
B.“王羲之认为……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中他的积极态度”错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说: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王羲之坦然承认生命的短暂,但又看到了生和死的本质的不同,人不能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般地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空间充实丰盈,体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10.(1)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经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得分点:“向”,过去;“俯仰之间”,转瞬之间;“以”,因为;“兴怀”,引发心中的感触。)
(2)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
(得分点: “兹”,这样的书法;“播美”,传扬美名;“数子”,这几个人;“誉”,名声;“其实”,他们的实际。)
11.①生活态度:参悟生命哲理,追求平和旷达。
②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尽善尽美。
③政治思想:积极入世,反对虚谈废务。
【解析】
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生活态度上,他参悟生命哲理,追求平和旷达。
从“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可知,书法艺术上,他自成一家,尽善尽美。
从“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可知,政治思想上,他积极入世,反对虚谈废务。
参考译文:
材料二
文字的产生,开始于中古黄帝时代,当时那些结绳记事和摹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实在很不中看。商周以后,人们舍弃古朴的书法,极力追求华美的文字。大家铺纸运笔,争着以字体的华丽相标榜,以笔画的美丑相竞赛。到了钟繇、王羲之以后,书坛略有一些名家值得评论。钟繇虽然一时负有盛名,他的书法也的确高超绝异,但要说他尽善尽美,或许还有怀疑。王献之虽然具有他父亲的书风,但其书法很不新巧。萧子云出于近代,在江南很有声名,但他的书法只能说写得成字,没有一点男子汉的刚劲气势,一行一行就象春天的蚯蚓萦绕,一字一字恰如秋天的长蛇盘结。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所以广泛考察古今书坛,研习书法最为精妙,达到尽善尽美,只有王羲之一人啊!细观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又象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把玩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识端绪。心中仰慕,手上临摹,我只是推崇王羲之一个人罢了。其余那些小人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
材料三
王右军(王羲之)与谢太傅(谢安)一道登上冶城。谢太傅潇洒地凝神遐想,有超世脱俗的神态。王右军对他说:“夏禹为国事辛劳,连手脚都长满了老茧;周文王忙得无法按时吃饭,每日里没有一点儿空闲的时间。如今整个国家都处于战乱之中,人人都应当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味空谈而荒废政务,崇尚浮夸无物的文章而妨害国事,恐怕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吧!”谢太傅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只传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
12.C“严整精工”错,应为“平朴自然”。
13.①在结尾处“宕开一笔”是指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通篇由平实入空灵;②诗人无法辨明“鸡虫得失”,只得远眺寒江,空倚山阁,在写景中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③将议论突然收起,将欲尽未尽之意化入景中,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韵味悠长。(6分,每点2分,第一点答出“以景结情”亦可)
14.
(1)安能行叹复坐愁 乐夫天命复奚疑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或: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D
【解析】原句运用了借代:以“板蓝根”代指中医,以“对乙酰氨基酚”代指西医。D项,“丝竹”代指音乐,故选D项。A 项,比喻;B项,拟人;C项,夸张
16.【答案】示例:人们不仅要知道某种药物以何种原理直击病灶,还要知道它会有什么程度的效果和多大的副作用,而这些都是中医不擅长的。(每找到一处给1分,改对给1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是……还”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不是”改为“不仅”等;二是“达到……副作用”搭配不当,应把“达到”改为“有”等一类词语,或在“多大的副作用”前加“产生”等。
17.【答案】
①社会运行速度非常快/现代生活节奏非常快
②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写作
(1)提取关键词:
相处之道、对方立场、自己立场
(2)理解内涵:
相处之道,是指彼此交往对待的方法或原则。
整个材料是一个复句。第一个分句强调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可由此联想到俗语“将心比心”、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美人之美”等,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可以更好地沟通解决问题,可以构建和谐的关系。第二个分句强调的是“守住自己的立场”,由此可以可联想到屈原的“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等,尊重对方的立场固然重要,但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做无原则地妥协同样重要,保持个体生命的主体意识,展现自我价值。
(3)关系梳理:
材料中的分号,表明了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站在对方立场”与“守住自己的立场”乍一看是矛盾的,但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对立而统一的关系。
再看引导语,“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强调要由此及彼延展出去,对材料作深度思考,譬如,相处之道并不限于人与人,还可以指家庭与家庭、国家与国家等。“请明确立场观点”这句话让一些考生理解为只能在“站在对方立场”与“守住自己的立场”中选其一,其实不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引导考生学会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选择与取舍。
试想,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就一定是最好的相处之道吗?《玩偶之家》里的娜拉,曾经一直站在丈夫的立场去考虑事情,失去了自我,可结果又怎样呢?现实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吧?守住自己的立场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自己的立场不对却固执地坚守,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是选择立场的关键要素,即我们选择的立场,是基于什么样的条件,这一点在立论时加以阐释说明会让论证更加严密。
联系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站在对方的立场”还是“守住自己的立场”不是固定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呈现材料,那这就是二元关系型作文。可以偏重一方来写,但论述中要涉及另一方,在互为参照中阐明观点,展现自己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也可以辩证看待两种相处之道,寻求最佳平衡点,体现思辨性。只要立场与观点阐述明白,就算做到了“明确立场观点”。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
我国行星科学起步较晚但起点高,依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建立的地外天体“绕落巡返”能力,迎来了加速发展,我国空间科技已成为科技强国进展的重要标志。
首先,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建立并取得重要进展。
2011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下称“专项一期”)启动,目标是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的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带动相关高技术跨越式发展。
专项一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4颗科学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
2016年8月,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空间科学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继续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中科院实施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部署的科学卫星工程包括“爱因斯坦探针”、“夸父一号”、中国科学院—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微笑计划”、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怀柔一号”等4个新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目前,专项二期的科学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已全部进入工程研制或发射运行阶段。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建立的科学卫星系列为开展建制化空间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先进平台,使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支持计划,助力中国空间科学家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载人飞船阶段(1992~2006)和空间实验室阶段(2007~2017)完成了80余项科学实验。202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开启,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2022年全面建成并运营的中国空间站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与空间站同轨飞行的2米口径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发射,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部署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有望使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探月工程与“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实施,为中国行星科学研究快速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嫦娥五号”的首批科学成果已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此外,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自主设置行星科学一级交叉学科,对中国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和行星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空间科学强国。《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力争在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摘编自《瞭望》2023年3月《逐梦星辰追根问源·中国空间科学10年跨越》)
材料二: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行星科学起步晚、起点高,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加速了我国行星科学的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空间科技领域的科技强国。
B.2011年启动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多项工作,正式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
C.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发射、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的部署,将使中国空间光学天文巡天、空间暗物质搜寻和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中国空间站为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历史性机遇,“嫦娥五号”提供的首批科学成果作为关键科学证据,完善了月球演化历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地球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B.因为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C.宇宙神秘非常,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前者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后者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D.虽然人类探索宇宙的夙望会冒犯“天神”,但是作者相信,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同样是关于宇宙探索话题,材料一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近年来取得的进展,材料二侧重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B.材料一中所介绍的我国在空间科学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是材料二所说的“向大海涉足”的一些具体表现。
C.材料一提到的空间暗物质搜寻、高能宇宙辐射探测等科学活动,体现了材料二中所讲述的人类对神秘宇宙的探索。
D.材料二说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材料一我国行星科学发展也可以说是“朝气蓬勃,前途无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串门去(节选)
李娟
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大家说:“不行,太冷!”
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回来,冷。”——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
我伤心地说:“豁切!”
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大家回到地窝子里亲亲热热地叙话。嫂子去毡房割了一块肉,为客人蒸了手抓饭。
送走客人后,已是半下午了。大家在赶牛之前摆开餐布重新喝茶,还开了个会。这回决定第二天改去西面牧场上加玛的一个远房兄弟家。那里也很近,骑马只需一个小时。
第二天,赶完小牛后,加玛继续花大半个小时洗脸、打扮。这回我们顺利出发了。我还是长羽绒衣套着短羽绒衣。郁闷的是,短羽绒衣虽短却宽松,长羽绒衣虽长却瘦窄。为了能把胳膊挤进袖子并且合上胸前的拉链,我折腾了老半天。
两人一路向西。走到旷野尽头的沙梁时,又沿着沙梁折向西北方向。渐渐走到两座沙丘间的豁口处,那里有明显的两条汽车辙印。我们拐上汽车路,在起伏的沙梁间走了很久。又渐渐离开车辙,继续向西。
每当小路带我们走向高处时,加玛就为我指向大地的各个方向。详细地告诉我哪个地方住着谁,谁又是谁,谁和谁有什么关系,谁的谁离此地多远……说了许多,似乎这片大地其实也是热闹的。可举目四望,苍苍茫茫。走着走着,脚下的小路越来越清晰,牲畜蹄印越来越密集、匆忙。渐渐又行至高处,这时我一眼看到前方沙丘起伏处有一小团漆黑的角落——到了!沙漠是黄的,雪地是白的,天空是蓝的。整个世界都是浅色的,唯有历经无数个冬天的这一小块人畜栖身地是深色的。像一小块镇纸,稳稳压在起伏动荡的大地上。在那团黑色之上,天空和大地的距离最远。
我们放慢速度靠近。我一心想的是如何在被人看到之前从紧紧裹在身上的脏外套里挣脱出来……那拉链可真难拉!……很不巧,还没到地方,就被人发现了。先是两个孩子站在地窝子门口呆呆地张望。渐渐认出加玛后,他们大喊一声,欢乐地奔跑过来……
那时我们已经走到沙窝子一侧的平地上,那儿栽着粗粗的马桩。我下马后,尽量若无其事地狠拽拉链,挣扎了一番才脱离那件又脏又窄的外套。但孩子们毫不在意,一声不吭充满期待地看着我们系马、整理衣物和头发。当我们向地窝子走去时,孩子们又赶紧冲在前面,提前为我们开门。看我们走得慢慢吞吞,又从门边冲回来,陪我们一起慢慢走。等走到地窝子近前,再次冲上前开门。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只是不停地笑。
(节选自《冬牧场》)
【注】①豁切:哈萨克语,意思是行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本记述了哈萨克牧民在冬牧场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内容真实,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如临现场的感觉。
B.我们终于准备好要去拜访加玛的同学,却因为她们正巧来访而打乱了计划,这种延宕让我们激动的心情变得失落。
C.互相拜访的客人并非亲近的亲属,如同学、远房兄弟,既表现出牧民生活的寂寞,也现出牧区人们的热情和洒脱。
D.冬牧场上人畜的栖息地被广阔的天地衬托得极其渺小,作者用镇纸来比喻它,流露出对艰苦环境中的生命的赞美。
5.作者擅长描写人物,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三言两语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语言描写的特色。(4分)
6.冬牧场环境的艰苦并没有削弱哈萨克牧民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始终渗透在李娟的散文中。请结合文本对串门过程的描写,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牧民们对生活的热爱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材料二: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节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材料三:
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安)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指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节选自《世说新语》)
7.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凤翥龙蟠A势如斜B而反C直D玩之E不觉F为倦G览之H莫识其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彭殇”意为寿命的长与短,“彭”指道教中以长寿著称的彭祖,“殇”指未成年就夭折。
B.“区区”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和《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相同。
C.“手足胼胝”也作“胼手胝足”,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在文中用以形容大禹劳动的艰辛,操劳不断。
D.“垒”,在文中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思相同。
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羲之谈到有人喜欢清谈,有人好纵情山水,但当他们面对死生大事时,都会不由得感慨万千,心生悲痛之感。
B.王羲之认为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会走向尽头,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中他的积极态度。
C.唐太宗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批评近代书法家名不副实,浪得虚名,称赞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
D.王羲之认为清谈误国,文风浮华妨碍大事,应效仿大禹和文王之勤勉;谢安则以秦朝二世而亡为例表达不同意见。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11.三则材料反映了王羲之不同侧面,请分点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小题。
缚鸡行①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作。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写诗人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
B.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诗人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一片苍茫。
C.本诗语言严整精工,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是极为适宜的。
D.尾联用“鸡虫得失无了时”影射各阶层人士陷于动荡不堪的时局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13.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评述本诗说:“此诗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句之妙,非他人所能跂及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这首诗的结句“宕开一笔,妙不说尽”。试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之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古人对待“命”各有态度。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认为“人生亦有命”,并以反诘语气抒发“ ”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生命终将逝去,对待“天命”要“ ”。
(2)郭橐驼善种树,有人问他诀窍。他说没什么秘方,只是“ , ”。尊重客观规律,为官也应如此。
(3)鸥鸟常生活在水边,在水天之间翱翔,仪态闲雅,与人亲善。古典诗词中常用“鸥”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自由自在、淡泊宁静、闲适惬意等,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小题。
我们小时候都吃过中药甚至常吃中药,可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少求助于中药了,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不仅我们自己,社会上关于中医的争论也此起彼伏,反思中医的声音也层出不穷,这又是为什么呢
《乡土中国》告诉了我们答案:社会运行速度加快了。过去,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盲目的实验”,能够接受“先有行为,后有思想”的做法。也就是说,人们尽管还没有认识到某种药物的特殊功效,只是观察到了草木和某种疾病之间的联系,但敢于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进行尝试。但如今, ① ,这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要求人们有充分的计划,人们不是要知道某种药物以何种原理直击病灶,还要知道它会达到什么程度的效果和多大的副作用,而这些都是中医不擅长的。当代中国近四十年间经历了西方数百年的过渡,以至于我们的童年期和青春期都可以说是分处两个时代,从板蓝根到对乙酰氨基酚的跨越,自然就没那么不可思议了。
以上所举例子,仅仅是《乡土中国》这个显微镜下的寥寥风景。你如果还想知道中国人热衷于买房的动因、“小哥哥、小姐姐”流行的原因等等,拿起《乡土中国》细细琢磨, ② 。
15.下列各项中,和“从板蓝根到对乙酰氨基酚的跨越”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