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9 21:1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宁市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祭祖的宗庙,庙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泥塑女性头像。同时,在红山文化遗存还发现了祭天地的祭坛以及龙形玉器,构成了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三大要素。据此可知,红山文化 ( )
A.已经正式形成了宗法制度
B.具有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
D.标志着国家形态已经正式形成
2.修仙的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方士们追求成为长生不死的仙人,脱离其原有的社会关系,超脱世外,逍遥自在。而西汉时期的神仙传说,却追求带着家人举家飞升,甚至还带上家养的鸡犬一起升天。这种观念的变化反映了 ( )
A.三纲五常思想影响道教 B.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佛教思想冲击中国文化 D.西汉民生较前代大为改善
3.根据在敦煌出土的不同时期的手写楷体经文可知,两晋时期的书法,结体端庄,笔法古茂,有浓厚的隶书笔法。到了南北朝时期,书法风格向浓厚艳丽发展,还杂有王羲之书法流风回雪的逸趣。这些手写经文书法风格的变化反映了 ( )
A.南北文化的交融
B.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学术取向
C.门阀政治的衰落
D.鲜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
4.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 )
诗句 史实
A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稻) ——陆游 稻麦复种的推行
B 茶瓯屡煮龙山白,酒椀希逢若下黄——黄庭坚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 ——苏轼 生产关系的变革
D 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 ——胡则 八股取士的弊端
5.宋代理学家的理想是“得君行道”,希望圣明的君主任命自己为宰相,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天下。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以政治主体自
高二历史试卷第1 页(共6页)
居,甚至说出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明代心学家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提倡“觉民行道”,希望感化底层士民,自下而上改变天下。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
A.两个学派的学术差异 B.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6.清政府将《南京条约》的文本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并未存放于中央政府。面对五口通商后日益繁多的外交事务,清政府让两广总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材料表明,清政府 ( )
A.开启了外交近代化 B.意在维护天朝体制
C.积极调动地方活力 D.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7.英文单词“Revolution”最初被翻译为“叛”“作乱”“逆反”,法国大革命因此被翻译为“法国大乱“。直到19世纪90年代后期,经康梁等人提倡,“Revolution”才被普遍翻译为“革命”。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 )
A.理解现代政治理论 B.准备走暴力革命路线
C.坚持中体西用原则 D.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8.1939年1月17 日至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一届参议会。到会14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开明绅士的代表。材料表明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民主联合政府初步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 D.“三三制”原则得到践行
9.下图是“一五”“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城市分布图,其主要体现了 ( )
A.有利于工业布局的改善
B.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
C.三线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D.国民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10.下表所示为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情这一状况 (
A.加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B.推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C.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D.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
1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发掘于古巴比伦北部的加苏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内),是一副刻在陶片上的地图,距今已有四千多年。这幅地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还用文字标注了“巴比伦”“德尔”“苏萨”等地名。材料表明,两河文明 ( )
A.创立了世界最古老的楔形文字
B.建立了早期的人类城市
C.掌握了领先世界的地理学知识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成熟
12.中世纪后期,许多自治城市兴起,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使得物价上升,庄园主在农业上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靠土地供养的骑士阶层也随之衰落。这一现象 ()
A.阻碍了欧洲国家的统一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C.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进步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13.从公元17世纪开始,英法的许多城市,其行政长官不再由市民提名产生,而由中央政府指派。城市里的军事设施如堡垒、防御墙都被拆除,守卫城市的民兵也换成了维护治安的警察。这种变化表明 )
A.国家的统一逐步强化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封建领主的势力扩大 D.人文精神普遍传播
14.1854年,美国迫使日本幕府签署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之后,日本学者纷纷向中国的阳明心学求取救世良方。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如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都是阳明心学的信徒。近代日本学者选择阳明心学的主要原因是,心学主张 ( )
A.以科学的精神去格物致知 B.提倡经世致用与民主精神
C.将自我从封建枷锁中解放 D.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
15.上世纪末,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关于当前西方社会形态的讨论热潮,“新资本主义”“发达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第三次浪潮”“科学社会”“消费社
高二历史试卷 第 3页(共6页)
会”等名词屡屡见诸报端。这表明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B.欧美国家的社会多元化加速发展
C.资本主义走向了穷途末路
D.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朱熹的著作传入朝鲜后,形成了以退溪学派与栗谷学派为代表的朝鲜朱子学。朝鲜朱子学既吸纳了中国朱子学的研究成果,又有本土编注者各自的承创。学界以往研究朱子学多依据明代成化年间刊行的《朱子语类》或清代张伯行所辑八卷本《朱子语类辑略》,未能将早期版本的材料纳入考察范围进行全面研究。现存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及《语录解》等,保留了大量未经删改的文字材料,且更接近当时记录的原貌,在理学研究、文献研究和语言研究等诸方面,皆有提供第一手鲜活语料的重要价值。
——摘编自徐时仪《朱子语录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
材料二
中国古典文化在古代东亚社会逐渐构筑起以儒家道德修养、礼仪秩序、忠孝伦理及修齐治平等理想为内核的东亚文化价值体系。中国文化的域外流播,激发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的文化模仿与创新。近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要想知道日本文化的根源,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阮金山教授认为:越南儒学“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发展的成果,也是儒学在越南本地化的结果”,越南儒学“丰富了儒学的面貌,是东亚儒学及全球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这些国家文化,可以发现一定规律,即通过学习汉文化,获得创造文化的平台,而后承袭本民族特性,形成了不同的视角和理念,成为东亚文明不断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石,是东亚文化革新的动力源泉。
——摘编自蔡美花等《中国古典文化是东亚文明走向未来的基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子学传入朝鲜后所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典文化在东亚国家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
高二历史试卷第4 页(共6页)
17.【地理科学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传世的中国古代地图中,有大量的军用地图、土地测绘图、地形图。西周在分封诸侯时,经常会使用地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割让土地,首先要献上地图。地图的绘制还体现了对空间秩序的官方认定,传统中国的舆图常被称为皇舆,其绘制往往由朝廷主导。在地图绘制时,中国往往会居于地图正中,占据主体位置,体现中国古代的“华夷秩序”。
——吴仰湘、周禄丰《地图的历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根据实地考察和科学的测算绘制地图。到了18世纪,欧美国家地图的绘制水平大幅度提高。法国出现了三角测量法,使地图的绘制更加精确。英国利用海上计时器测量海上经度,完善了航海图的绘制。德国的印刷工发明的石板印刷术改进了正在成长的制图业。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国出现了诸多大幅、高精度的土地测量图和航海图。法国人绘制了国家地图集,精准地描绘了法兰西的领土,标注了清晰的边界线。到了19世纪,随着世界上所有西方人未知的地理区域被发现和征服,人类绘制出了完整的世界地图。
——赵伟、吴金娜《浅谈地图的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地图的用途。(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地图绘制技术进步的原因。(8分)
18.【制度自信与民族复兴】(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校历史社准备做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的宣讲,为确定关键词,历史社的同学们利用互联网,对新中国历史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得到如下关键词汇: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改造、扫盲运动、五四宪法、人民币、普通话、大庆精神、乒乓球外交、两弹一星、三线工程、联合国、雷锋精神、高考、义务教育、科教兴国、包产到户、经济特区、希望工程、特别行政区、三峡工程、一带一路、珠港澳大桥等。
高二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
作为着此次宣讲的主笔人,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写一篇宣讲词。(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文明的传承与认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在拜占庭帝国早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希腊人”(Hellen)这一称呼等同于异教徒甚至野蛮人。然而,拜占庭帝国对于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却未因此而断裂,帝国早期的教父们就致力于去除古希腊文化中的多神教色彩,将其融合、吸纳到基督教文化中。拜占庭希腊认同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2世纪,“Hellen”含义开始发生变化,它代表着接受过相同古典教育的人。随着帝国内部的混乱与西欧的崛起,单纯的政治和宗教差异已经不能将他们同西欧区分开来,拜占庭人只能转向一种更持久的遗产,即古典希腊。在帝国灭亡前后,拜占庭的希腊认同发展到了顶峰。贝萨里翁在给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一封信中,把希腊人称为我们的族群。
——金志高《拜占庭帝国希腊认同的缘起与流变》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各国从世界中心沦为二流国家的时候,欧洲人的共有意识使他们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欧洲认同逐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法、(西)德、意等六国率先通过一体化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实体。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了仅仅在经济上的欧洲一体化遭到危机,欧洲人开始意识到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各国物质利益上的协调合作,而且需要一种欧洲意义上的观念和意识。其后,经过不断的深化和扩大,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这标志着经济与政治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欧洲一体化最初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展开,随着冷战结束,一些原本属于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也加入了欧盟。
——牛靖丽《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文化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希腊认同加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演变的特点。(6分)
高二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咸宁市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 【解析】据材料“构成了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龙图腾三大要素’”可知,红山文化已经具备中华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三个要素,说明其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红山文化的特征,但没提到红山文化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有何交流,看不出多元一体,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家建立,红山文化还处于新石器时期,也即原始社会时期,排除D项。
2.D 【解析】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关。春秋战国时期,修仙的目的是摆脱原有的社会关系,超脱世外,这与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有关,人们想从动荡的社会中解脱。而西汉时期人们眷恋家庭生活,说明社会相对稳定,民生有所改善,人们热爱世俗生活,故选D。 当时还没有道教,佛教也还未传入,排除A、C项。这与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无联系,且材料并未告知这一现象是在西汉武帝之前还是之后,不知道西汉的中央集权制有没有完善,排除B项。
3.A 【解析】材料隐藏的信息是敦煌在北方,而王羲之、王献之是南方书法家。所以南北朝时期敦煌出土的手写经文书法受二王影响,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果。这种书法风格变化与三教合一无关,也与门阀的衰落无关,排除B、C项。两晋时期北方的书风也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属于北方书法风格,不是鲜卑族风格,排除D项。
4.A 【解析】陆游的诗提到同时种麦和种梗稻,可知稻麦复种的存在,故选A项;“茶瓯屡煮龙山白,酒椀希逢若下黄”描绘的喝茶和饮酒,未提及商业,排除B项;“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根据教材可知是描述煤炭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C项;“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体现的是崇尚功名的社会风气,八股取士要到明清才大规模推广,排除D项。
5.B 【解析】宋代理学家希望自上而下改变天下,是因为宋代宰相权力较大,有很大权限去推行自己的理想。明朝废除了宰相,专制皇权加强,文官的权力大为缩小,只能按照君王意志行事而不能按自己意志改造社会,只好转而寻求底层的觉醒。据此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环境出现了变化,使得士大夫不得不转换态度,故选B项;王阳明与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差异,是对材料现象的复述,而不是其原因,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士大夫行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没有关系,科举制度主要涉及选官,与士大夫行为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题干并未提及社会矛盾,内容集中在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排除D项。
6.B 【解析】按照天朝体制,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余各国都是中国的藩属,只能与地方政府平级,不能作为与中国对等的政治实体与中国外交。根据材料,清政府将条约存放在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由地方官办理外交事务,且将外交定义为“通商”,可见清政府仍努力维持天朝体制,故选B项。这一系列做法都是从维护天朝体制的角度出发,不是近代外交,中国的外交近代化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西方互派公使,排除A项。让地方政府兼办外交不是为了调动地方活力,而且即使是联邦制国家外交权也在中央政府,排除C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排除D项。
7.A 【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后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吸收了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懂得革命与作乱的区别,故选A项;从材料中的“康梁”可知,尽管已经理解了革命与作乱的区别,当时的主流还是变法维新,排除B项;从理解何谓革命,以及康梁等字眼,可知当时已经准备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再是中体西用,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要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
8.D 【解析】材料所述正是“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要中共七大才提出,小资产阶级、商人、开明绅士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9.A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帝国主义殖民者划定的工业区域主要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这导致了中国工业发展的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页
高二历史试仓八十贝(共6 贝)
不平衡,而“一五”计划扩的工业区域主要在中国中部内陆地区,而到了“二五”计划则扩展到中国西南和西北等地,这样的工业城市布局、有利于发展内地工业,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A项;一五计划期间,有一段时间中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B项;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二五计划到1962年完成,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工业的分布,不能体现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排除D项。
10. C 【解析】材料反映了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快速增加,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B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无直接联系,且不能体现是中国的和平方案,排除D项。
11.B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两河文明已经建立了古巴比伦城,故选B。苏美尔人的禊形文字确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材料所给的时间距今四千多年,无法证明它上面的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排除A项。这幅地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不代表同期其他文明就一定没有地图,有可能只是未能传下来,因为材料缺乏和其他地区地理学知识水平的比较,无法确定是否领先世界,排除C项。根据教材,古巴比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是在公元前18世纪,距今不到四千年,而材料提到地图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可知地图绘制年代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未建立,D错误。
12.C 【解析】工商业经济发展.封建的庄园经济衰落;有利于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社会进步;故选C项。骑士阶层是封建领主的主要武装力量,也是他们抗衡王权的倚仗、骑士阶层表落,有利于欧洲各国国王加强王杖,强化国家统一,排除A项。当时欧洲尚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还未进入资本主义,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要到1640年才开始,排除D项。
13.A 【解析】行政长官由中央指派,说明中央集权加强,拆除城市的防御措施,取消城市的军事力量,这都是国家统一加强,不允许地方掌握军事力量的表现,故选A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确实迅速发展,人文精神也普遍传播,但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关联,排除B、D。国家统一的加强,说明封建领主的势力遭到打击,排除C项。
14.C 【解析】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认为指导人的行为的是人内心的良知,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清规戒律,这具有自我解放的反封建因素,所以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故选C项。心学不提倡格物致知,也没有谈及科学精神,排除A项。提倡经世致用的是顾炎武,提倡民主精神的是黄宗羲,排除B项。阳明心学并未强调民族主义,排除D项。
15.D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西方学术界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当时的信息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等,表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变化,故选D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问题,未涉及到世界政治格局,排除A项;多元社会是指存在着多种运行机制的社会,有多种选择、有多种机会,多元社会是民主的,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走向灭亡是一种历史必然,但材料看不出这一点,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形成了朝鲜朱子学派,丰富了朝鲜文化;发展和创新了朱子学;为后世朱子学研究保留了第一手材料。(1点2分,共6分)
(2)特点:既有对中国文化的模仿,也有结合其本土化的创新;在交流中实现共同发展。(1点2分,共4分)
影响:推动了东亚地区的交流,促进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反哺;为东亚文明走向未来提供文化基础。(1点2分,共6分)
17.(1)辅助国家治理;象征权力和财富;代表朝廷的正统地位(答由朝廷主导亦给分);象征“华夷秩序”。(1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地理知识得到丰富;地理测量和绘制技术进步;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民族国家与领土主权意识的兴起。(1点2分,任答4点即可得8分)
18.【评分标准】
选词、论题(3分)+论述说明(9分)。选词与论题具有关联性1分,论题明确2分,共3分。“论述说明”部分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等级如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
论述说明
一等(7—9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4—6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0—3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例文】
新中国工业化之路
关键词:一五计划、大庆精神、三线工程
新中国建立后,有鉴于旧中国因为工业落后,尤其是重工业落后而国力不振,长期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教训,决心集中力量搞好工业建设,完成国家工业化,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强国而奋斗。
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建立起来的。在新中国完成国民经济复苏后,根据苏联经验,以计划经济,国家主导的模式发展工业,一定程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1953年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中国钢产量达到六百多万吨,具备了生产机床、飞机、汽车的能力,为国家的进一步工业化打下基础。
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缺少,中国工人阶级以主人翁意识,充分克服困难,以巨大的牺牲精神支撑着工业建设,在工业化道路上,出现了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成就,也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经济的大庆精神,鼓励着中国的工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由于冷战时期恶劣的国际形势,中国开始三线建设,把重要的工厂搬迁到西部地区,在西部山区开展三线建设。这一举措不但为中国国防安全提供了保证,更是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减少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无数党员、工程师、工人在西部地区的奋斗,更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史诗。
19.(1)拜占庭帝国长期传承了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陷入困境,借助希腊文化凝聚人心;西欧崛起后,拜占庭通过认同希腊寻求与西欧的认同。(1点2分,答对3点给7分)
(2)从经济一体化发展到政治经济一体化(阶段性发展);以共同的欧洲文化认同为基础;从西欧扩展到东欧。(1点2分,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