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第三单元 第3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市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第三单元 第3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21 17: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通过本章学习,你将知道: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中只有大约2.2千克是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的,其余那么多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些水对植物体本身以及自然界又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吸收的水分一部分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其余的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茎、叶、花等器官的呢? 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在水里剪断。然后将靠顶端的那一段迅速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你会发现,叶脉红了,整个叶片都有些红了,而茎的表面并没有出现红色。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到叶片中的呢?你不妨把茎横向切断,看看能不能从横切面上发现什么。你还可以把茎纵向切开,看看能不能从纵切面上发现什么。 讨 论
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答:植物茎内有相互连接的导管,水分在茎内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从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上,我们可以发现,红色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管子,这就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结构——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除茎以外,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就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搭着便车”通过这个管网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白千层的枝条放入红墨水前后对比插在红墨水中的白千层的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①练习徒手切片。
②认识叶片的结构。
③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蚕豆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水石榕叶正面水石榕叶背面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②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③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方法步骤
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①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
②参照下页图3-29,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上下表皮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桂花叶背局部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①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 四、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画出轮廓即可。 讨论
①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答: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一侧的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讨论
②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扎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的根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有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分别称为上表皮与下表皮。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奇妙的是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能够调节的,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空气也就进入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 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试一试
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请比较叶片正面与背面气泡的数目,尝试对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答:通常会观察到有气泡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是受热后叶片中的气体从气孔中释放出来的缘故。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观察图3-31,并结合小学学过的知识,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请思考,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 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 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它具有什么意义?
答: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5%(1570/1 950×100%=80.5%)。蒸腾作用散失的水,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
(1)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
(3)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上表皮,这有利于气体更好地进行交换.( )
(4)植物可以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XXXV 2.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少水分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在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什么?
答:避免量筒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分的减少是被植物吸收掉的。
(2)两个量筒中的液面会出现什么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插有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原因是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 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 答: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人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人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人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