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35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35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30 12: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共14年)
国共
第二次
合作
淞沪
会战
台儿庄
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豫湘桂
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中共七大
时序坐标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1931.9
1936.12
1937.7
8月
12月
9月
1938.3
1940.8
1944
1945.8
6月
1941.12
新课导入
九一八,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容忘却!
1、背景
(1)日本:
一、九一八事变
相关史事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日本
朝鲜


亚洲乃至全世界
(1)日本:
一、九一八事变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日本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905
1927
1928
1929
1919
日俄战争
日本获胜后在东北驻军
日本组建关东军司令部
成为侵华军事指挥机关
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制定侵略政策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
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
日本遭遇经济危机
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②日本在日俄战争获胜,侵略势力进入东北
③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为摆脱经济政治困境
现实原因
根本原因
1、背景
1、背景
(2)中国:
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
(3)国际:
西方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一、九一八事变
2、事变概况
800米
7500米
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①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动者
借口
过程
影响
结果
2、事变概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柳条湖事件
日本关东军
沈阳
1931年9月18日夜
东三省沦陷
炮轰沈阳城→扩大侵略,占领东三省
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相当于三个日本的面积
一、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态度
为什么东三省不到四个多月全部沦陷?
材料一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
——1990年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内容
材料二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
《告全国同胞书》
材料三 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四 余敢信凡国际联合会之参加国及《非战公约》之签字国,对于日本破坏条约之暴行,必有适当之制裁……
——1931年9月22日蒋介石演讲词
张学良误判为日军的挑衅
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认为中国不具备抵抗日本的实力
幻想依靠国联遏制、制裁日本
表现:蒋介石令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
一、九一八事变
相关史事
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
一、九一八事变
4、伪满洲国的建立
时间
地点
皇帝
目的
1932年
长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日本美化侵略行径的伪满洲国宣传画
一、九一八事变
5、残酷的殖民统治
日军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将中国人砍头处死
日军拿中国活人做细菌实验
臭名昭著的日军“七三一”部队
将首级挂于电线杆
屠杀无辜人民
一、九一八事变
5、残酷的殖民统治
日军清点东北兵工厂的机枪
掠夺战略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一、九一八事变
6、抗日怒潮
由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成。
02 东北抗日游击队
03 东北抗日联军
01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一、九一八事变
04 国军第十九军的奋勇抵抗
蔡廷锴
蒋光鼐
相关史事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蒋光鼐、蔡廷锴率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军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5月,经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6、抗日怒潮
一、九一八事变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2)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各界态度
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区
1933年
侵占区
1935年
华北五省
自治区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国民党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3、一二·九运动
时间
领导
口号
性质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中国共产党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相关史事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
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
义勇军
青年学生
农民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
1、背景
1936年冬,中国军队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使全国振奋
抗战的前哨阵地
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
2、国民党态度
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我们唯有对日抗战,决不再重蹈覆辙!我们宁肯因斗争而死,决不束手待毙!
我是一定要抗日的,但现在国内不统一,不消灭共产党,能抗日吗?你先在西安剿共吧!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既然如此,我只能兵谏了!
三、西安事变
3、事变概况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过程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谏蒋”
“扣蒋”
“释蒋”
三、西安事变
4、各方态度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宋美龄等亲英美派:
主张和平解决。
何应钦等亲日派:
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并取而代之。
英美等国:
担心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削弱美英等国在华势力,
支持和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
中共的态度: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4、各方态度
中共的努力: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此刻西安的形势十分危急,外有军事威胁,内有战与和的斗争,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使西安事变的成果付之一炬。
——侯新养《论中国共产党
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西安谈判中共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事变和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
5、意义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和平解决
民众抗日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剿共、内战
分散、自发的
局部抗战
联合抗日
有组织有纪律的联合抗战
三、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
张学良90大寿合影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逝世
三、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杨虎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三、西安事变
课堂小结
张寒晖与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这首歌的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张寒晖。
张寒晖在西安二中任教时,目睹了东北军官兵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及对颠沛流离的悲苦怨愤,就以北方妇女失去亲人在坟头的哭诉声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当他吟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时,不禁泪如雨下,嚎啕痛哭,旁边的流亡学生和难民也跟着恸哭。这首歌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这首歌问世后,立即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热血男儿高唱着这支血泪悲歌,奔赴抗日前线。遗憾的是,当时印刷的曲谱中作者署名多为“佚名”,张寒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直到1950年,当曲谱正式铅印出版时,才署名“张寒晖”,而此时他已经在延安逝世4年了。
知识拓展
1. 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事件有重要作用。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牛刀小试
A.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开始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C.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
2.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游击队 D.东北抗日联军
B
牛刀小试
3. (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以下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B.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C.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D.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D
牛刀小试
4. (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牛刀小试
5.(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表述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A
牛刀小试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