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新课导入
长征版“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1、战略转移
(1)背景: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
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蒋介石
当今之计,
只有围剿红军!
反围剿 时间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红军领导人 红军战术 结果
第一次至 第四次 1930—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红军五次反“围剿” 情况对比
(2)原因:
红军失败
红军胜利
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战略转移 开始长征
“左”——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
“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
拓展
(2)原因: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
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
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
盲目冒险的行为。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相关史事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他名义上是军事顾问,实际上独揽了红军的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在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后,又提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决战。敌人分路向中央苏区首都瑞金进攻后,他又分兵御敌,使红军处处被动挨打。
李德
(1900—1974)
博古(秦邦宪)
(1907—1946)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长征开始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出发时间:
1934年10月
(4)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
保存革命力量
江西瑞金
(2)出发地点:
(3)出发人数:
8万多人
3、前期受挫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血战湘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人物扫描
陈树湘,湖南长沙人,红三十四师师长。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1 000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毛泽东
博古
李德
湘西
贵州
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3、前期受挫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获得支持
3、前期受挫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遵义会议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幼年
成熟
遵义会议
1927年
1949年
1935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7年
14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失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二、过雪山草地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夹金山(海拔4114m)
突破腊子口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守桥的敌军被红军的猛烈攻击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二、过雪山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会宁会师
油画《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楼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左起依次为博古、周恩来、
朱德、毛泽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之际。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强渡乌江
爬雪山
过草地
激战腊子口
86000
6500
时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伟大意义
数字长征
战斗: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雪山: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有20余座。
长度:各路红军长征的总里程约为6.5万余里(14个省)。
人数: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牺牲:长征途中红军一共损失了16万人,其中营以上干部达432人。
会议:先后召开了70多次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年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
一次鱼水情深的远征
一次检验真理的远征
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
一次苦难辉煌的远征
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
一次开创新局的远征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
征
胜
利
的
历
史
意
义
1
2
3
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材料研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宣言书——
宣告红军突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胜利
宣传队——
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道路)
播种机——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课堂小结
萧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萧华参加长征时才18岁,过草地时任红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杭州疗养时,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夜不能寐,在床头上奋笔疾书,用激情和泪水创作了《长征组歌》歌词。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举行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人民剧场首场演出。《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文笔,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组歌》数十年来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
知识拓展
1. (2023·湖北鄂州中考)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国共合作实现 B.南昌起义爆发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D
牛刀小试
2. (2023·山东滨州中考)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 )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D.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C
牛刀小试
3. (2023·江苏镇江中考)英雄的红军将士在短短一年内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红船精神
B
牛刀小试
4.(2023·四川雅安中考)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下图《会师歌》歌颂的是( )
A.长征胜利结束 B.遵义会议召开
C.红军到达吴起镇 D.红军突破腊子口
A
牛刀小试
5.(2023·山东烟台中考)对下文解读最准确的是( )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A.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B.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