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预习】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学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授预习】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学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02 15: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 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掌握 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 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我国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习难点:学会从河流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并描述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
阅读课本,识记知识:
1、众多的河湖
(1)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2)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流域名称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2/3 流入太平洋:黑龙江、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分 界 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00mm等降水量线)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3)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洪泽湖、巢湖
之最:(1)含沙量最大:黄河;(2)结冰期最长:黑龙江;(3)汛期最长:珠江;(4)水量最大:长江;(5)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1.关于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伏尔加河是一条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亚洲河流
B.密西西比河在美国境内自南向北流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D.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答案:D
【详解】伏尔加河为欧洲最长的内流河,被称为俄罗斯的母亲河,A错误;密西西比河在美国境内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B错误;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珠江是第二大河,C错误;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D正确,该题选D。
2.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种现象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有凌汛 C.汛期短 D.含沙量大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再加上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使其含沙量增大,因此黄河水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水文特征,与水量大、有凌汛、汛期短关系不大。结合题意,故选D项。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流河和外流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流河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B.内流河是指发源于内陆地区的河流
C.季风区以内的河流是内流河
D.从我国流到国外的河流叫外流河
2.以下有关 江 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期较短 B.流量较
C.汛期很短 D.流量季节变化较
3.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要因为其是( )
A.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B.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C.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 D.珠江、汉江、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4.下图为“我国松花江、黄河、珠江和长江的流量图”。图中四条河流按照从高纬向低纬的顺序排列(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5.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主要因素”,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B.受地形地势影响,我国多数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
C.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现象
D.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7.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夏季
C.雨水,冬季 D.冰雪融水,冬季
8.读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与黄河都结冰 B.长江与黄河的流量都不大
C.长江是名副其实的“水能宝库” D.长江流域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含沙量增大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文习的诗篇、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黄河中上游 D.黄河下游
10.建国以来为了兴利除弊,我国对长江____________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 )
A.沱沱河 B.金沙江 C.川江 D.通天河
11.下列选项中河流名称和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密西西比河一—美国 B.②——刚果河——埃及
C.③——亚马孙河——俄罗斯 D.④——黄河——中国
12.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形成了长江“中三角”城市群。与“中三角”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突出的优势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
C.灌溉水源充足 D.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13.下面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描述错误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有“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B.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
C.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等
D.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
14.图中是中国的两大河流,读图对图中两河流的正确描述是( )

A.河流①是世界含沙量最大、我国最长的河流
B.河流①流量比河流②少,但流域面积较大
C.河流②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D.河流①和②冬季都是不结冰的
15.黄河自古多忧患,其在中游的表现是( )
A.荒漠化严重 B.凌汛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上河”
二、解答题
16.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下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 山脉,长江发源于 山脉,受地势影响,自 向 流。
(2)据图说出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①是 。
(3)图中两河的分水岭②为 ,此线以南大部分地区所属温度带为 。
(4)图中景观是黄河下游的“ ”现象,易引发 灾害。
(5)长江自古以来就有“ ”之称。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8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
17.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的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黄河均发源于 (地形区),两河的上游都蕴藏了比较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是 、 。
(2)“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的 (水文特征)大,该水文特征表现最突出的主要主要原因是中游流经 (地形区), 严重。
(3)武汉地处长江 游。长江武汉段汛期集中在夏季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为调节径流,长江干流上甲处建设了世界最大的 水利枢纽。
(4)长江水系因有极高的 价值,被誉为“黄金水道”。
18.读黄河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① 山脉,其中“海”指的是② 海。
(2)黄河的支流③的名称是 ,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⑥的地名是 。
(3)黄河塑造的A 平原和B 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4)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请分析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附: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A
【详解】外流河指的是最终能够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指的是最终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所以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故选A。
2.B
【详解】长江主要流经南方地区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A错误;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B正确;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汛期较长,C错误;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水文特征是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无结冰期;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
3.B
【详解】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要因为以秦岭为界,形成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以南为长江流域,B正确;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与河流有无封冻期无关,A错误;秦岭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C错误;汉江发源秦岭南麓,渭河发源甘肃的鸟鼠山,珠江发源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D错误。故选B。
4.A
【详解】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四条河中纬度最高;黄河位于中国北部;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珠江主要是指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的交界处;图中四条河流按照从高纬向低纬的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C
【详解】东部季风区有海拔在1000- 2000米的高原和盆地,故A错。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北方地区年降水量不到800毫米,故B错。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在在4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植被为森林草原,故C符合题意。东部季风区大部分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也有局部地区是内流河,如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部分地区有内流区,故D错。故选C。
6.B
【详解】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建有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A正确;受地形地势影响,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B错误;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现象,C正确;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D正确;故选B。
7.B
【详解】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流经区域降水较少,不是依靠雨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山上有较多的冰雪融水,会对塔里木河进行补给。排除ACD,选B。
8.D
【详解】长江没有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排除A;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排除B;长江是“水能宝库”与图中漫画无关,排除C;图中显示长江流域树木遭砍伐,生态破坏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含沙量增大,D正确;故选D。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是只听的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叫声中,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这描写的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景象,A正确;黄河中上游泥沙含量大,黄河、长江下游水流平缓,与题干河流特点不符,排除BCD;故选A。
10.C
【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重点治理的河段是川江和荆江,川江的特点是滩多流急,荆江的特点是九曲回肠。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1.A
【详解】读图可知,①是位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A正确;②是尼罗河,流经埃及,B错误;③是亚马孙河,流经巴西,C错误;④是长江,流经中国,D错误。故选A。
12.D
【详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从上海注入了东海,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都非常便利,D说法正确;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这三点都不是“中三角”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突出的优势,排除ABC,选D。
13.C
【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有“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A正确;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B正确;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C错误;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D正确。故选C。
14.C
【详解】图中①为黄河,②为长江。长江为我国最长的河流,A错误。长江的流量、流域面积均大于黄河,B错误。长江上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C正确。长江冬季不结冰,黄河冬季结冰,D错误。故选C。
15.C
【详解】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故黄河自古多忧患,其在中游的表现是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黄河上游河段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排除A;凌汛主要分布在河流有结冰期,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中游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无凌汛现象,排除B;“地上河”分布在黄河下游,排除D;故选C。
16.(1) 巴颜喀拉 唐古拉 西 东
(2) 上游 三峡工程
(3) 秦岭 亚热带
(4) 地上河 洪涝
(5)黄金水道
【分析】本题以长江、黄河示意图为材料,共设5个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长江和黄河的概况、水能资源、出现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均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
(2)由图可知,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该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是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3)由图可知,图中②为东西走向的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此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4)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下游河段主要流经华北平原,由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因此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现象,极易引发洪涝灾害。
(5)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之称,从巴山蜀地到水乡江南,这一黄金水道贯通东中西,构成了全国经济版图的重要纽带。
17.(1) 青藏高原 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量大
(2) 含沙量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3) 中 夏季降水多 三峡
(4)航运
【分析】本题以长江、黄河的图文为材料,涉及两条河流流经的地形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两河的水文特征、两河主要的隐患,还涉及长江三峡水枢纽工程和长江的航运价值等知识点,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详解】(1)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两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量大,河流从第一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落差大,故水能丰富。
(2)“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的泥土含沙量较大,黄河的含沙量大的原因是黄河流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的黄土高原,黄土结构本身疏松,且夏季多暴雨,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3)武汉地处湖北宜昌与江西湖口之间,故位于中游。长江武汉段汛期集中在夏季的原因主要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多,为调节径流,长江干流上甲处(巫山)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4)长江水系航运价值极高,所以被誉为“黄金水道”。
18.(1) 巴颜喀拉山 渤
(2) 渭河 河口
(3) 河套 宁夏
(4)①黄土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塌。②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冲刷,侵蚀强烈。③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易被流水侵蚀。
【分析】本题 以黄河水系略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黄河的概况、黄河沿岸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天上”是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海”是指黄河流入的海洋渤海。
(2)黄河的支流③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黄河上中游 的分界点是河口。
(3)图中A为河套平原,B为宁夏平原,均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利用黄河水来灌溉。
(4)首先黄土高原上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黄土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塌;其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受雨水的冲刷,侵蚀强烈。再次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易被流水侵蚀。
目标解读
基础梳理
典例探究
达标测试
自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